937.重返大清(42)三合一(1 / 2)

斂財人生[綜] 林木兒 14493 字 2個月前

本站 0zw,最快更新斂財人生[綜]最新章節!

重返大清(42)

一眼而過, 八爺隻看到了烏壓壓的的頭頂。沒往心裡去, 隻是有點奇怪而已。這姑娘進宮來卻一身漢家衣裙, 想來不是滿人家的姑娘。身邊沒有家裡的長輩帶著或是年老的嬤嬤陪著,這應該不是官家女眷。再就是樸素。在進出宮廷,很少見到如此樸素的人。這三點, 叫他破天荒的多看了一眼。

心裡還兀自感歎,自家福晉就沒有皇後這手段。

其實若論皇後的手伸的長不長,看起來是本分的很, 從來不逾矩,可實際上呢,方方麵麵, 哪裡有她不管的事。就是宗人府的好多事情, 現在都跟皇後管著沒區彆。誰都有事沒事樂意找皇後說說自家的事。兒子娶媳婦,閨女嫁人, 孩子進學,方方麵麵的。除了孝莊皇太後,也就她敢隨即的召見外臣。可即便是這樣,滿朝上下, 聽見誰說一聲她不好的話了。就是自家的閨女兒子, 那也是張口閉口皇額娘。而且這樣的關係還能叫兩個孩子跟她毫不見外。昨兒他去瞧孩子,問萱寶說,想吃什麼新鮮的, 阿瑪給你找來。結果這孩子特彆實誠, 說阿瑪你照顧福晉吧, 外麵的吃的有弟弟給買,想吃彆的找皇額娘就行。不等他走,皇後宮裡就來人了,給萱寶送吃的。不知道是什麼蛋撻還是什麼,冒著熱氣呢。就見自家那閨女驚呼一聲,抓起來就吃。吃了倆了,才想起邊上坐著他阿瑪。不好意思又不乏禮讓的說,“阿瑪要不要嘗嘗。”小姑娘的東西他嘗什麼?於是馬上搖頭說不用了。就見那孩子堪稱神速的將那點心一蓋塞給丫頭,“叫灶上放好了,弟弟晚上回來吃。”他當時那心裡的滋味,那真是說不上來。真的!又是難過,又是覺得心酸。但又不得不承認,那一刻心裡升起的卻反而是對皇後的感激。弘旺還罷了,這這閨女,身上多了一股子鮮活氣。不再為畏畏縮縮,不再怯懦自卑,瞧著嬌怯,但放在小姑娘身上,卻多了幾分惹人憐愛的氣質。

“臣進宮,就是想跟娘娘致謝。”八爺神態溫和,嘴角沁著笑意,十分感激的樣子,“萱寶她多虧了娘娘。”

再想不到八爺進宮是為這個。

這還像個當爹的說的話。

林雨桐跟他客套,“說這些就見外了,又不是彆人家的孩子。這丫頭比彆個都乖。”這話真不是說假的,文文靜靜的小姑娘,從不給人添麻煩。跟十四家的那幾隻,來了就嘰嘰喳喳,不是逗的弘晟哭,就是惹的永坤鬨,這孩子堪稱是天使了。

八爺心裡苦笑,不是孩子乖,是不能不怪。十四家的閨女放出來,不用十四福晉說話,人人都知道她也就是嘴上硬,對府裡的孩子真沒虧待。要不然不能由著姑娘家長成那樣。那可絕對不是一天兩天養成的。而十四這些年又不在京城,孩子最重要的成長期,根本就沒有阿瑪給撐腰。那這脾氣不是十四福晉慣出來的能是誰慣出來的?男人都不在京城,側福晉還能翻天?所以走出來的孩子什麼樣,往往就能折射出一個家庭的狀況來。相比起來,看見萱寶之前的樣子,就能想象的到福晉往常是怎麼對孩子的。她的名聲根本就不用誰來敗壞,這世上可沒幾個真眼瞎的人。

隻要想到這些,想到孩子有人跟母親一樣疼愛他們,他就更謙卑起來了。

感謝也是誠意十足,跟跪下給林雨桐磕了頭。

這叫林雨桐有些複雜,“孩子沒有多餘的,也不能顧了這頭忘了那頭。”不管對孩子多好,親爹親媽都是無法替代的。為了倆孩子,她多嘴的提點了一句。

八爺的心跟泡在黃連裡似得,差事忙不完,這裡旱災那裡水災再不然來一場冰雹。以前這有些小災小難的下年的官員都不吱聲,不是實在瞞不過去的,也都不言語。如今著考評官員的政績有些東西改了,發生災情不可怕,隻要屬實,報的及時,這沒過反而有功。這不,一個個的,都報上來了。他昨兒還跟皇上說了,得專門成立一個驛政司,要不然光是每天這公文投遞,就是個大問題。沒想到四爺當時就應了,不光應了還叫十五爺進宮,叫他主管。這驛政司皇上不光要分快驛和慢驛,還分官用和民用。手筆很大的樣子。聽說十五今兒一早看著十六借錢去了。現在怎麼說的他如今還不知道。這都是大事中的大事,他真是忙的夠嗆,可府裡福晉鬨。府外倆孩子鬨,他就是一個人長了八隻手,也真是顧不上來。皇後的話是真心為兩個孩子著想,這叫他心裡最後一點疑慮也沒有了,斟酌的道:“十四弟家的三個大丫頭聽說都定親了?”

林雨桐愣了一下就幾分明白了,“是為了萱寶的婚事來的?”

八爺點頭,“這孩子的情況您知道,不求什麼高門顯貴,隻要人家孩子上進,家裡的境況差些也無所謂。”陪嫁給多些,夠她三輩子花不完的。“要是能留在京城最好,伸把手就能照應到。這孩子的婚事還是托付給四嫂……”

“八弟妹知道嗎?”弘旺的婚事就是自己做主的,要不是薩仁實在拿得出手,恐怕八福晉也沒有那麼輕易的就任了。再說了,這瞧好的婚事,婚後能不能過好,這誰說的準呢。她真見過那種彆人看起來美的不得了的姻緣,小兩口關係好的不得了,結果婚後沒兩月,男的出車禍嘎嘣死了。然後女方娘家埋怨死媒人了,說人家怎麼就給找了個短命的。未來的事誰也看不見,我能跟你在這事上打包票嗎?何況還有個沒事都想找事的八福晉。林雨桐這麼想著,就道:“八爺是親阿瑪,又常在外麵走動。這誰家的兒郎好誰家的兒郎不好,打聽起來也方便。要不這麼著,你呢先挑幾個合適的出來,拿過來我瞧瞧。咱們再選也是一樣的。”至於你私底下告訴不告訴你家福晉,那是你們兩口子的事。

這麼一說,人精子八爺就明白了。他忙不迭的就應承下來,“選好了人名單給四嫂送來。”

叔嫂二人客氣的說完話,林雨桐就端茶送客了。

送走了人她又懊惱,這邊的親事還沒忙完呢,就又給自己送來一個。

晚上跟四爺將事情都提了,“……尤其是弘晝的事,還是得斟酌斟酌。他自己喜歡,咱也不能硬給人拆散了。”

四爺皺眉,“他才多大點,心思都在哪放著呢。”

這是說弘晝呢。

說完了,四爺就又歎,還是兒子太少。不夠用啊!要是兒子多,這會子不就能隨便提溜出一個呢。

“如今怎麼辦?”林雨桐翻著宗室的冊子,“人家姑娘這見都見了,要是不給賜婚,說不過去。”還以為人家孩子有什麼不妥當呢。

“賜婚。”四爺接過冊子,反倒十三和十四這兩頁。手指在他們的兒子中點。十四的兒子少,也才四隻,十三的兒子多啊,把吃奶的算上,整整八隻。

那就十三吧。

十三的大兒子是四十五年生人,先帝在時十三的境況不好,這孩子一直就沒說親。遇上先帝的孝期拖到現在。如今好像也還沒說定親事。要不然十三早進宮跟他說了,“就挑弘昌吧。”

弘昌是長子,是庶長子,後麵跟著的大多是嫡出的兄弟。而他又一直當嫡出的養在嫡母身邊。這將來爵位的事怎麼辦。更重要的是,這小子比弘暾瞧著機靈也更有野心。

作為好哥哥的四爺這會子想的就是,給你一個嶽家不怎麼叫人滿意的福晉,但給你補償啊。

於是冊封弘昌為郡王的聖旨跟請十三福晉進宮的人一起來了。

弘昌自己都是懵的。

自己怎麼就成了郡王了?阿瑪出京了,也沒可能是阿瑪求來的。原本以為自己會是世子呢。這怎麼就給了一個郡王?當然了,驚喜還是驚喜的。是郡王了,離親王真心不遠了。

十三福晉進宮才知道為了什麼,她長出一口氣,“四嫂,您可真是替我解圍了。”庶子養的心大了這將來都是事。這孩子的親事久久不能定下來,她就是愁給他找個什麼樣的嶽家合適。如今這樣是真好。她這一顆心總算是落肚子裡了。

過了兩天,四爺的賜婚聖旨下了。將祖家的姑娘賜婚給了弘昌。而同一天,四爺接到了十三爺在路上送來的加急折子,除了公事,就是謝恩。折子寫的感人至深,上麵還有類似於淚痕的東西。彆看是因為婚事的事有了這一次冊封,但出去問問,這樣的婚事這些兄弟們願意不願意。能把他們給樂死吧。額外恩蔭一個兒子,這是多大的體麵。

四爺被十三爺的折子感動的,兄弟愛發作了。爵位跟批發似得往外鬆。

直郡王被封為直親王,八爺為廉親王,九爺為瑾親王,十爺為敦親王,十四為勤親王,十五為愉郡王,十七為果郡王。

另外封二十為靖貝勒,賜婚袁氏為其嫡福晉。

“至於二十一、二十二,年紀還小,慢慢踅摸吧。”四爺是這麼說的,但對於弘晝的婚事,他是半個字都沒多提。

弘晝非他阿瑪給逗弄瘋了不可。看他以後還敢不敢作天作地的。

因為四爺的慷慨,整個夏天京城的氣氛都跟著天氣似得,火熱火熱的。

晚上屋裡不留人,林雨桐直接肚兜子短褲在屋裡轉悠。四爺估計都懷念空調了,“沒空調其實風扇也很好。”

但是沒有電啊!

“隻照明的話是不是能簡單點。”林雨桐問四爺,直流電照明一點問題都沒有。

四爺扭臉看林雨桐,“想弄電廠?”

遲早都得弄的吧。

但這得爺我親自盯著的。要不然誰來?都不知道這是什麼玩意。

“忙過這兩年吧。”如今真是顧不上了。

宮裡沒有遮擋陽光的地方,到處都曬的很,要是見個人從四爺這邊回長春宮,都覺得費勁的很,一天來往一回,感覺被曬黑了。不能出門在屋裡又悶熱,這種感覺特彆不好。

董小宛已經上崗了,這姑娘是個極為聰明的人。在林雨桐身邊很快就找到了自己的定位。皇後身邊從來不缺端茶倒水捏肩捶腿的人。皇後需要的是助手,一個能幫助她處理對外事務的人。

太陽很大,但該出門的時候還得出門。董小宛整理了衣裳,白色襖子綠色的長裙,一身漢家女的打扮。腰上墜著長春宮的牌子,就出門了。

她身邊配了兩個丫頭兩個太監,出門就有肩輿坐。這樣的董小宛從進宮伊始,就成了宮裡的一道風景線。之前還有人猜測,是皇後給皇上準備的。可隨著董小宛頻頻出入宮廷,有時候是替皇後看望生病的大臣,有時候是替皇後給某位大臣的老娘拜壽,慢慢的,眾人也就明白了,這真是想多了,人家壓根就沒有那意思吧。

如今董小宛不管走到哪,都被人稱一聲‘董姑娘’。

坐著肩輿到了宮門口,在宮門口換了馬車,“去民政司。”以前去的是官家府邸,那都是私事。可這次確實出入公署,心裡不緊張是假的。

弘曆從馬上下來,問一邊的吳書來,“是長春宮的人麼?”

“是董姑娘。”吳書來低聲回稟了一聲。

弘曆皺眉,覺得自己如今跟這個董姑娘乾的差事差不多,心裡多少有些不得勁。

“主子。”吳書來提醒,“回宮吧。”怪熱的。

弘曆看著那輛馬車從視線裡消失,這才抬腿進了宮,邊走邊叮囑吳書來,“叫人盯著,看看那董小宛都去見了誰。”

吳書來沒口子的應著,才又問,“要不要去見見皇後娘娘。”

暫時還是彆去了。皇後不光是個有主意的人,還是個聰明的有主意的人。光是將一個叫董小宛的漢家姑娘留在身邊,想要傳遞出來的意思就不簡單。之前因為一本射雕的事自己說過因言獲罪的話,結果這會子就弄出這個人來,這是想說什麼呢?想跟皇阿瑪表明她的態度嗎?可這已經算是乾政了。

他的心跟這天氣一樣,灼熱灼熱的。

“熱吧。”八爺怎麼也沒想到皇後會派個丫頭來。但這丫頭不是一般的丫頭,他特彆好脾氣的指著邊上的凳子叫人坐了,又吩咐下麵的人給端個冰碗來,“解解暑氣。”

董小宛對這位傳說中的八爺用眼中的餘光多打量了兩眼。上次在宮裡碰見過,她低著頭,隻瞧見了一片竹青色的衣擺。如今這算是第二次見麵,才算是把人看清楚了。八爺並沒有想象中的威嚴,是個極為和善儒雅的人,人到中年卻並不顯老,不像記憶裡父親那樣留著小胡子。相反,胡子刮的很乾淨,看起來平白小了幾歲。他對著人隻淡淡的一笑,就能叫人瞬間渾身放鬆起來。這個人跟皇上不是同一類人。

皇上她見過,跟皇後說事的時候皇上有時也在。皇上瞧著比八爺還年輕許多,像是三十許歲的人,跟皇後說話極為和氣,聲音裡總透著幾分愉悅。好似又再多的煩難一見了皇後就什麼都沒有了。但這樣一個人,在對待彆人的時候,尤其是彆的女人,就遠沒有這麼溫和了。就是伺候皇後的身邊人,皇上向來也不肯多說一句話,多瞧一眼。

收起心裡的那點想法,趕緊躬身行禮,坐卻是不敢坐的,對八爺致謝之後,這才說正事,“小女此來,是替主子娘娘傳話的。”

八爺也不勉強,心說什麼事不能下懿旨,非得叫個小丫頭過來。

董小宛卻已經口齒清晰的說了起來,“……娘娘說,讀先賢文章,背誦先賢經典的多,按著先賢的話做的卻少。可這對聖人之道,光知道不行,還得做到。想要真正的做到知行合一就更難上加難了。孔夫子說過,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孟子又說,老人老以及人之老,幼人幼以及人之幼。先賢的道理那些蒙童每天都要念上幾遍,可咱們這些高居廟堂之上之人,卻從未聽到心裡去。娘娘說,她為一國之母,心中常懷不安。此次叫小女來,是為了此事……”說著,就將一個條陳遞了過去。眼神卻在桌子上另一張紙上停留了一下,然後不經意的移開最終收回視線。

八爺眉頭沒在意一個小丫頭的視線,隻輕輕的挑起,還是接了過來。皇後的事不是等閒之事,他沒的耽擱,當著這個董小宛就打開了,隻見上麵的字跡渾厚中不乏飄逸,有女子特有的俊秀,卻多了幾分豪邁之氣。再看筆鋒,沉穩老練,這絕對不是一個十幾歲的姑娘能寫出來的。無疑,這是皇後的親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