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婦養女記 完結(2 / 2)

快穿之叫媽媽 忍者阿姨 8813 字 10個月前

於是,李蘇一行繼續南下。

或許是李啟明身子的問題,他的子嗣並不多,五年過去了,後宮裡隻有三位皇子和兩位公主。嬪妃中,李啟明最尊重的是皇後,最寵愛和信任的卻是宸貴妃王斯琴,嬪妃中,唯有宸貴妃可以自由出入禦書房。

因著宸貴妃身份尊貴,又得李啟明寵愛信任,不少嬪妃依附,甚至有出身低微卻誕有皇子的嬪妃,欲將皇子送於宸貴妃撫養。就連李啟明,也提過將一個生母早逝的公主記在她名下,卻都被她拒絕了。她說一旦有了子嗣,難免有所偏頗,日後處事也會有失公允。

因此,雖然宸貴妃深的帝寵,皇後卻不是那麼忌憚她!沒有子嗣,寵愛再多又有什麼用!她要防備的是那些身份同樣尊貴,且膝下有皇子的嬪妃。再有,太子身子有些孱弱,皇後想著,要是能再多得個皇子就更穩妥了。

所有嬪妃都在爭,爭寵愛,爭地位,爭子嗣,爭利益,唯有王斯琴,什麼都不爭,超然於外。

而李啟明也越來越信任她,甚至病中的時候,精神不濟,讓王斯琴替他批閱奏折。隻是,說是批閱奏折,其實是王斯琴將奏折內容念給他聽,李啟明做出回複,王斯琴再模仿李啟明的筆跡批折子。

一開始,李啟明對王斯琴並不是一點防範都沒有的。隻是,王斯琴每每進出禦書房,向來都是目不斜視,不該看的不看,不該聽的不聽。哪怕聽到什麼,也從不對外泄露半句。

有一次,李啟明有意讓她聽到了有人彈劾永安侯,雖然事後查證是誣告。可當時王斯琴隻是麵露疑色,但卻依舊未對外吐露半個字,也未曾聯係過永安侯府。

時間長了,李啟明對王斯琴也真的放心了。是了,她不過在永安侯府待了幾年,可卻和自己在一起待了十幾年,孰輕孰重,斯琴心裡清楚。為了能和自己在一起,她付出了那麼大的代價,自己怎麼能懷疑她呢。

此次讓斯琴代為批閱奏折,斯琴堅決推辭,最後在自己的逼迫之下,才勉強答應的。為此,她不安了好些日子。自己病好了,她反而瘦了一圈。

李啟明覺得虧待了王斯琴,便想著要怎麼補償。本來,身為一個嬪妃,子嗣和寵愛是她在後宮安身立命的根本,可惜啊,子嗣是沒有辦法了。那麼隻能是寵愛了。

李啟明想要提高斯琴的身份。可她已經是僅次於皇後之下的四妃之首了,還能怎麼尊崇呢。

李啟明想了半天,想出個皇貴妃的名號來。在貴妃前價格皇字,以示尊貴。且皇貴妃的各種儀仗待遇和皇後比肩。

這道聖旨一下,立刻引起軒然大波。宗室那邊,向來不會和陛下作對,後宮裡,也是怨聲四起。皇後就不必說了,皇貴妃!除了沒有子嗣,這已經嚴重威脅到她的地位了。其餘嬪妃們也是如此,原以為貴妃深受帝寵,地位上晉無可晉,誰知道,陛下為了她又想出了皇貴妃的名號來,這樣下去,她們還有什麼出路。

王斯琴知道後,跪辭皇貴妃的名分。

可李啟明骨子裡也有些執拗,旁人越反對,他越要辦成!不過一個皇貴妃而已,以斯琴的聰慧靈巧,美好品德,對自己的真心,皇後之位也配得上。不過當初自己為了拉攏那些輔政大臣們,才立了齊氏為後。

沒想到,自己和斯琴的避讓,卻縱的齊氏和鎮國公的氣焰越來越囂張了!皇後稱病,不肯接受斯琴的請安。朝堂之上,鎮國公一黨的反對聲也最高。

甚至民間還有斯琴是禍國妖姬的謠言傳出。這樣的謠言,李啟明不用想就知道是誰放出來的。

斯琴已經不能有子嗣了,他們還不放心,非要趕儘殺絕。他們將他置於何地!

李啟明鐵了心要促成此事,不但封了王斯琴為皇貴妃,還舉辦了盛大的冊封禮,和王斯琴一起,並肩,接受文武百官和內外命婦的朝拜!

緊接著,李啟明又下旨,皇子們年滿四歲之後,皆挪到端本宮居住,每月初一十五可和生母見麵,時間不能超過一個時辰。後宮裡的幾位皇子,包括太子在內,全都搬到了端本宮。隨侍人員全部更換。

沒等到皇後和嬪妃們反應過來,李啟明又下旨,皇後病重,不能管理宮務,由皇貴妃管理宮務,惠妃德妃麗妃榮妃襄理。

王斯琴其實並不樂意管理宮務,接旨後,便將公務分派給四妃分彆管理,互相監督,自己隻起個監管的作用。

李啟明見她並不貪權,越發的敬重她。

這一係列的旨意,打的皇後和鎮國公措手不及。

前者是為了儘可能的隔絕嬪妃們對皇子們的影響和掌控,這皇後還能忍,畢竟太子已經懂事了,自幼由她教導,她深信太子不會被被人籠絡了去,不認她這個母後。可後者,就已經觸犯了她的切身利益了。鳳印和宮務都保不住的皇後,還是什麼皇後!

皇後一怒之下,命人帶了份密信出宮,給母家鎮國公府,信中和鎮國公商量對策,甚至多有怨懟之言。

不巧,這封信卻被守衛查了出來,並呈給了李啟明。

李啟明立刻陰謀化了,他認為這是皇後勾結鎮國公府試圖謀反的證據。他立刻下旨,以謀逆的大不赦罪名,查抄鎮國公府。

最後,果真在鎮國公的書房內,查到了一些以太子的名義,往來聯係的書信。李啟明知道後,大怒,下旨奪爵、抄家、處死、流放。同時,下旨廢後。

隻是太子無辜,李啟明並未下旨廢太子。

可太子已經懂事了,和生母感情很好,外家被抄家奪爵,生母被廢,太子心中如何不怨恨,經常口出怨懟之語。更有人告發,說廢後在冷宮裡口出大逆不道之言,說等太子繼位,必救她出冷宮,到時候,要皇貴妃好看之類的話語。

李啟明大怒,恰好王斯琴突然無故昏迷,太醫查不出原因。有好事者便說,或許是有人在宮裡行巫蠱之術,欲謀害皇貴妃。

李啟明命人徹查,結果在太子住處發現了寫著皇貴妃生辰八字的巫蠱娃娃。

李啟明終於忍無可忍,下旨廢太子,改封其為滇王,即日離京去封地。同時,秘密處死了廢後。

等滇王離京後,李啟明終於再次下旨,封王斯琴為後,同時舉行了盛大的冊封禮。

建元十八年,李啟明病重,立次子為太子,下旨太子監國,皇後輔政。

建元二十四年,李啟明駕崩,下旨令太子繼位,尊王斯琴為皇太後,軍國大事取皇太後處置。太子繼位後,尊生母德妃為帝太後。皇太後垂簾聽政。改元萬盛。同年,皇太後封其母李氏為超品秦國夫人。

萬盛二年,帝太後連同母家永寧侯府意圖逼宮,逼皇太後還政於皇帝。敗,帝太後除尊位,貶為庶人,永寧侯府奪爵抄家。

萬盛十年,陛下駕崩,無嗣。皇太後改立萬業帝幼子平王為帝,改元昌寧。皇太後身穿帝服,臨朝稱製,權傾朝野,四海震驚,議論紛紛。

皇太後一改之前對待萬盛帝的態度,將昌寧帝帶在身邊,悉心教導。昌寧帝成年後,為昌寧帝精心挑選了永安侯嫡孫女為後。

隻是,昌寧帝大婚後,皇太後依舊沒有還政於昌寧帝。甚至身穿帝服,去太廟行祭祀大典。朝臣反對,皇太後卻一意孤行,貶黜了不少反對她的朝臣們。就連永安侯也遭到訓斥。

彼時,朝臣們十分擔憂,怕皇太後會謀朝篡位。也曾有黨附皇太後之人尚書,請皇太後稱帝。可皇太後卻撕碎了那些鼓動她稱帝的奏折。

昌寧十五年,皇太後病逝,臨終前還政於昌寧帝。昌寧帝感其恩德,諡號章獻明肅皇後,為其單獨建陵,規模與帝陵類同。

後世史書記載,章獻明肅皇後,母秦國夫人李氏,父不祥。一生曆經三朝,輔佐三位帝王,成就史上著名的昌寧盛世。少時聰慧,入宮伴駕多年。建元帝親政後,初封為貴妃,深的帝寵。未及,加封皇貴妃。同年,帝廢後,尊其為後。此後,章獻明肅皇後掌大齊朝臣三十一年,開創了昌寧盛世。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