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宇養了一個月, 天天人參肉桂的吃著, 雖未痊愈, 但也好的差不多了, 臉色較之之前還紅潤了不少。
這一天天氣晴朗, 陽光暖洋洋的, 李宇坐在床上看著外麵,有些心癢難耐, “瑛娘, 我想出去曬曬太陽。”
柳瑛娘正扶著肚子在院子裡散步, 這是李蘇要求的, 要她每日上午下午要在院子裡走上半個時辰。柳瑛娘現如今對婆婆的話十分信服,聽了夫郎的話後立馬揚聲道。
“娘, 宇郞說想出來曬曬太陽。”
李蘇從正房出來,“也行。左奎,把太師椅搬出來, 鋪上毯子。”然後過去扶著李宇出來了。
李元正帶著妹妹和燕兒在沙盤上認字,看到爹爹從屋裡出來了,高興極了,趕緊圍了過去。
李宇精神好的時候, 已經查問過兒子的功課了, 此時看到他, “娘,我想著我如今也大好了,不如讓元兒每日上午跟著我讀書吧, 如兒也可以一起來。女兒家雖不必十分精通,但多識幾個字也是好的。”
李蘇點點頭,“這些日子,多虧了淩家二郎了,我想著,既然你要教,不如問問,他家的幾個小子願不願意學。要是願意,一起送來也好。”
李家人丁凋零,李宇光杆一個,彆說嫡親的兄弟了,表兄弟堂兄弟也一個沒有,他明白,親戚沒有,那這些鄰居們就得好好籠絡了。
“這個自然可以。可是家裡屋子不夠大,孩子多了,沒地方坐啊。”李宇說道。
“這個簡單,就在院子裡教唄,回頭做個遮陽的棚,再弄幾套桌椅板凳啥的,反正就半天時間,下雨天就休息。”李蘇想了想說道。
李宇點點頭,“這樣也好。”
“行,那我回頭和淩二說一聲。”李蘇知道,淩二肯定會答應的,這年頭,可不是什麼人家都能讀書的。
果然,李蘇去隔壁一說,淩二一家人十分激動,當即就答應了。淩二雖然排行老二,可上頭那個哥哥,沒成年就沒了。還有幾個姐妹,也都嫁出去了。淩二其實是家中獨子,好在他老婆能生,嫁進來幾年一口氣生了三個兒子。淩二是個木匠,生平最佩服的就是讀書人。因此對李宇家的事十分熱心。如今李宇提出要教他兒子讀書,淩二可高興壞了。
當天晚上在家乒乒乓乓折騰了一晚。第二天早上就把桌椅板凳啥的都送來了,又和左奎一起,在李家的院子裡搭了個遮陽棚。不過半日功夫,一個簡易的小課堂就準備好了。
淩二把老大老二送了來,老三還小,還在吃奶,就免了吧!加上李元李如,和李如的伴讀燕兒,一共五個孩子。
李蘇想著既要讀書,書總是要有的,還有筆墨紙硯什麼的,也得準備了。便想著出去買。
李宇忙叫住她,“娘,不忙。”然後慢慢和李蘇說道,“除了元兒,其他幾個都是初學者,啟蒙讀物諸如《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幼學瓊林》、《朱子家訓》這些,我書房裡都是有的。至於筆墨紙硯,除了元兒,暫時也用不上。”
李蘇卻搖了搖頭,“你書房裡隻有一本吧,難不成他們上課隻看一本書啊!既然要教,那就得規規矩矩的來。幾本書而已,能值幾個錢。你不在家的時候,淩二可幫了我們不少。”
“娘,我不是這個意思。我隻是養傷期間閒來無事,教教他們。若咱們家又買書,又提供筆墨紙硯什麼的,彆的鄰居看見了,也要把孩子送來,到時候是收還是不收呢?”李宇說道。他可沒打算開學堂當夫子,他還要繼續科舉的。
“若真是那樣,那索性開個學堂,讓他們教束脩。”李蘇打的就是這個主意這些天,她一直在想,該怎麼改造李宇這個人,想了很久,才想出這個辦法,不知道效果如何,最起碼得讓他知道生活不易,“怎麼?難道你還指望像以前一樣,不事生產,一心讀書,指望家裡省吃儉用繼續供養你?”
李宇被李蘇說的有些臉紅,他也不知道話題怎麼忽然就轉到這裡來了,“娘!可是家裡不是有銀子嗎?”
“有銀子那也是我的銀子,我的傳家寶典當來的銀子,和你有什麼關係。你說你也二十好幾的人了,除了讀書,什麼都不會。之前靠著你爹娘妻子做活養你。如今你爹不在了,你妻子有孕了,你娘我也老了。難道你不該肩負起養家的重擔嗎?如今又不是讓你繼續科考,隻是說兼職教教孩子,好歹賺點生活費,養家糊口,你就推三阻四,你還是不是個男人啊!”李蘇義正言辭的說道。
李宇一時不知道如何開口,隻能怔怔的看著李蘇,好半天才組織好語言,“娘,你以前不是這樣的。你以前不是說,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嗎?你說我隻要用心讀書,其餘的不需我操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