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府著急得在書房踱步,嘴裡罵著請進府裡的名醫都徒有虛名,又想著該如何避免丟了腦袋上的烏紗帽,乾脆找人頂了個研究出藥方的名頭上報朝廷,反正藥方在手,證據好做,先把這個功勞占據為好。
聞崢此時已經離開了這處府城的範圍,進入聞氏一族最開始所在的陽寧府城。
陽寧府先遭遇洪災,死傷眾多,才有後續疫病爆發之事,所以論起疫病的嚴重程度,陽寧府才更需要治療的藥方。
其次原身的父母就在縣城裡出的事,要搞清楚當時的情況,還得回到原處才能尋找出些許蛛絲馬跡來。
聞氏一族離開時,陽寧府城先遭遇洪災,後麵臨起義軍的到來,起義軍本呈現摧枯拉朽之勢,聞崢進入陽寧府後一打聽,才知道起義軍都已經占領了陽寧府城,卻倒黴得遭遇了疫病和乾旱,腳步由此停滯下來。
剛進入陽寧府範圍內沒兩天的聞崢,因為過人的聽力,再次“無意間”聽見彆人的交談聲後,注意到即便起義軍沒有再擴張了,卻還占據了陽寧府,而沒有被鎮壓或者驅逐。
可能有朝廷沒把他們放在眼裡,覺得起義軍會自取滅亡而沒花費大力氣鎮壓,但更大的原因恐怕是這夥起義軍不僅會打仗,也會治理。
之前聞氏一族躲避洪災遷移,根本沒和起義軍打過交道,當時隻聽說是烏合之眾,現在發現錯了。
陽寧府最外圍的幾處地方還受朝廷管轄,對待病人的方式和隔壁府城差不多,可進入到起義軍占據的範圍後,就發現區彆很大,越到府城越是不同。
聞崢對起義軍的好奇越發高漲。
從外圍走到中心,先是看見身患疫病者雖被封鎖在一定的範圍內,但有大夫醫治,每日儘量供應飯食,雖然都是些雜糧菜乾,但至少是每日新鮮做出來的,這才是一個朝廷正常應對瘟疫的方式。
再往靠近府城的方向走,沒有染上病的農民在起義軍的組織下,找了沒被洪水淹沒太久的高地,暫時開墾出來應急耕種。
農人們雖然有些畏懼起義軍,但是並不恐懼,雖然不理解,還是按照起義軍的吩咐日常注意乾淨,飲食注意,避免染上疫病。
每日還有手臂上綁有草環的起義軍,敲響銅鑼,一遍遍說著注意的事項,偶爾還會看下手中的小冊子。
一身黝黑粗糙的皮膚,又打扮成普通農人的樣子,彎腰低頭,年齡看起來比實際老了十多歲,帶著羨慕的眼光走在田地邊,很快就被注意到。
“你是從哪來的?”詢問的時候還放緩了聲音。
聞崢帶著嘶啞的嗓音編造了一個說法,說洪災的時候和家裡人分散,後來到處都是疫病沒處可去,聽說起義軍對普通百姓還不錯,又想著分散的家人,乾脆就回來找條活路。
“你回來是對的,給我說下名字和家在何處,家裡人又有幾口,是何姓名,日後還能幫你多打聽家人的消息。”起義軍看了聞崢一樣,尤其注意脖子和手腕,看清楚後放下了一點戒心。
借著從聞氏族人說的情況,給自己編造了身份,聞崢謝過後才小聲打聽道:“大人,你剛才敲鑼時說的那些是有什麼說法不?”
“不用叫我大人,我以前跟你一樣是在地裡刨食的農人,叫我王大就成。你聽得倒是清楚,這是咱們起義軍首領傳過來的防疫之法,雖治不了疫病,能夠防止蔓延就已經是功德無量了。”小兵說起就一臉崇拜。
說著小兵手裡麵的小冊子就放低了位置,上麵的內容出現在聞崢眼前。
估計是古代的識字率過低,冊子上麵除了文字外,大多都是手繪的畫,將這些知識在畫中展示出來。
讓聞崢驚訝的是,上麵的畫分明是現代才會有的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