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8章 詭異(1 / 2)

蜀漢之莊稼漢 甲青 10263 字 3個月前

() 曹睿刻於金冊,藏於宗廟的詔書,看起來沒什麼問題,至少在強化曹魏正統這方麵,沒什麼問題。

畢竟漢高祖劉邦在開國之初,也搞過一個白馬盟誓:非劉不王,非功不侯。

非劉不王也好,強調正統大義也罷,說白了都是為了能讓自家長長久久地當皇帝。

隻是與白馬盟誓相比,世家大族自然是要大肆頌揚曹睿的英明。

因為“非劉不王,非功不侯”,在無形中也給了重臣一個限製,那就是姓劉的永遠都是位置最高的。

但大魏的宗廟詔書就不一樣了。

它是強調入繼大統的支子要遵守正統,這一點也是世家所期望的:正統就是正統,那些庶支就應該永遠屈於正統之下。

更重要的是,肱股重臣可以為了支持皇家正統,直接誅殺那些佞臣奸臣。

此等行為,當真可以與周武王托周公輔政相提並論啊!

頌揚,必須頌揚!

陛下乃明君是也!

“大人,大人,陛下的宗廟之詔,當真是有明君之風!”

司馬師看完了從洛陽傳過來的公文及特意給司馬懿傳抄的詔書,臉上儘是春風得意。

司馬懿嗯了一聲,坐在從南郡那邊傳過來的椅子上,神色沒有什麼變化。

他看向低頭重複詔書內容的司馬師,開口道:“子元,陛下既有明君之風,你們的浮華交會,就莫要再過多諷議陛下了。”

所謂浮華交會,就是魏國年青一代的才俊,或耽於文哲,或善名理,或尚玄遠,彼此辯論。

他們結為黨友,評品人物,互相題表,其中以四聰八達三豫為最。

以夏侯玄等四人為四聰,以諸葛誕等八人為八達。

中書監劉放子熙、孫資子密、吏部尚書衛臻子烈三人,鹹不及此,以父居勢位,容之為三豫。

此共十五人。

這些人裡,有名門之後,有功勳之後,有權貴之後,有名士俊彥。

他們影響著整個魏國年青一代,引領著這一代的風氣。

魏國的年青一代莫不以加入他們為榮。

因為年青,所以他們同樣也有著熱血,敢於抨擊他們看不慣的事情。

特彆是對於時政,他們自認是敢於說彆人不敢說出的話。

所以年方二十一歲的司馬師聽到自家大人這話,臉上頗是有些不以為然。

“大人,天子有錯,重臣不敢言,我們敢言。朝廷陋習,令才俊之士沒於民間,我們點評出來。此乃是為天下,心中坦蕩,有何懼焉?”

司馬懿聽了,臉上出現出一絲諷刺:“當真為天下耶?天下年青才俊仰望的滋味如何?”

司馬師臉一紅,有些尷尬道:“大人何以如此譏諷孩兒?”

“因為你們也是這般譏諷他人。”司馬懿眼中有些說不清道不明之色:“你們啊,還是太年輕,有些事情,你們不懂……”

司馬師聽到這個話,心裡有些不服氣。

“大人不也曾年輕過嗎?當時曹……武皇帝最初征召大人時,大人不也拒絕了?”

司馬懿當年嫌曹操出身“贅閹遺醜”,最開始是不屑為之效力的。

彆人不知這個隱秘,但身為長子司馬師還是知道的。

隻是司馬懿聽到這話,臉上的神色更是古怪:“所以我才說,有些事情,你沒有經曆過,所以不懂。你收拾一下,過幾日回洛陽。”

“大人,這又是為何?”司馬師聽到這話,這才有些反應過來:“莫不成又出什麼事了?”

隻是以司馬懿老謀深算,又豈會讓司馬師看出什麼端倪?

“沒有什麼大事,隻是你的阿母想念你了,讓你回去看看。”

他看向自己這個兒子,指了指他手裡的詔書,意有所指地說道:“陛下也說了,朝廷重臣有誅殺佞臣的權利。”

“我好歹也是先帝任命的輔政大臣,再加上去年蜀虜寇邊,諸軍失利,唯有我斬孟達,平上庸。”

“所以即便是出了什麼事,那也無須害怕。”

說完,他意味深長地看了兒子一眼,強調道:“你記住,你是我司馬懿的兒子,就是出了事,也還有我呢。”

司馬師聽到自家大人的話,心裡越發地懷疑起來。

隻是大人不願意明說,他倒也不好再多問。

就在司馬師從荊州趕回洛陽的時候,馮永也正從首陽趕向大夏縣。

春和日麗的日子,正適合出行。

陳式早早得了馮永的打算,提前把這個消息傳給一直龜縮在白石城的禿發部:馮郎君不日將要到大夏縣,欲與禿發部共擊叛軍,請禿發部派人過來商議。

三百名部曲護著馮永一路向西,沿途不斷接收從前方傳來的戰報。

大夏縣是叛胡的一個大聚集地,叛胡欲據城而守,但大夏城那矮小的城牆根本沒辦法給叛胡安全感。

但在漢軍隨軍工程營的幫助下,叛胡連兩天的時間都堅持不下去。

聽著那如同霹靂聲恐怖石頭破空聲,再看到空中不斷地落下石頭。

城內的叛胡根本沒有膽量堅守,紛紛出城奪路而逃。

句扶、劉渾、陳式在大夏縣勝利會師。

同時還俘獲了大夏縣來不及逃走的叛軍及所屬部族共三萬餘人,牛羊馬匹、帳篷氈毯不計其數。

馮永半路上得到消息,因為禿發部引發的陰鬱心情一下子就變得晴朗起來。

雖然對諸葛老妖打算規範勞力全大漢的勞力市場,馮永在理智上知道這是好事。

但在感情上,在利潤的刺激下,他又希望這一天能越遲越好。

畢竟……豐厚的利潤確實是讓人沉迷,不是嗎?

這幾年來,大漢的財政良好,再加上人口的需求壓力,對戶籍的梳理越發清晰起來。

南中的種植園,蜀地平原的百姓一般是不願意去的。

但對於能一條大道直通錦城的越郡,卻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好去處。

去了就有耕地,官府租借耕牛,還有機會讓孩子上學堂。

連賦稅都是明明白白的,每到了繳稅的時候,都會有裡長之類的帶著人四處宣念官府要求交的數量。

不會像彆處一樣有老鼠官偷吃。

再加上鬼王名聲赫赫,夷人根本不敢惹事。

這不是好去處是什麼?

如果不想去越郡種地,還可以去漢中。

漢中的南鄭和南鄉兩地工坊的蓬勃發展,對人工的需求量極大。

同時圍繞工坊產生的各類崗位需求,更是日見火爆。

以前是恨不得把黔首牢牢地綁地耕地上,現在因為耕牛的增多,耕地工具和耕種技術的改進,糧食產量不斷提高。

新式種植園的興起,各類來源勞力的補充,再加上種植園主降低成本的本能,對黔首的捆綁已經開始放鬆。

南鄉作為最先提倡發展手工業的地方,是黔首最向往的地方。

一個熟練的女織工,完全有能力支撐起一家五口的支出。

就算是家裡的男人是給人當苦力搬東西,那也可以過得略有節餘。

更彆說是進入興漢會體係的各種部門。

單單說專門給人乾活的工程隊,就足以吃下南鄉每年增長的全部勞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