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7章 我說這是巧合,你信嗎?(1 / 2)

蜀漢之莊稼漢 甲青 12729 字 3個月前

人為什麼要多讀書?

因為前人都把人生的道理和感悟都寫在了書中。

也就是說,前人走了彎路才能得到的經驗和教訓,你通過讀書就能得到,不用自己再親自走一遍。

比如說,孔子有雲:君子喻於義, 小人喻於利。

看似是在說君子和小人的區彆,其實也是在教後人為人處世的道理。

和君子相處,要多談義。

與小人說話,要多說利。

特彆是像秦博這等真性情小人,馮君侯一番大利砸下去,當場就被砸不分東西南北。

走出鎮東將軍府的時候,秦博仍是有些暈乎乎的。

在過來之前, 校事府其實對此行也是頗有些擔心。

原因很簡單。

軍中之事,非校事府所長。

貿然插手軍中采購之事, 若是一個不好,不但會斷人財路,而且日後真要出了什麼差錯。

比如說吃個什麼敗仗的,那些軍頭,為了推脫責任,說不得有人就要推到校事府頭上。

校事府在軍中沒有什麼親信,又不明軍中之事,若是被人這麼咬一口,那可真是百口莫辯了。

故而這一次前來,吳中書這才提前準備了好大的籌碼,隻求能打動馮君侯。

沒曾想,馮君侯卻是待人真誠,但聞校事府所求,當場就給出了兩個解決方案。

一是租借之法。

大吳派人前來學習騎戰之法, 固然解決了領軍之人的問題。

但組建騎軍,特彆是鐵甲騎軍所用的兵器盔甲,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生產出來的。

那軍中戰馬,更不是一年半載就能培養出來的。

得用真金白銀堆徹出來, 得用無數錢糧喂養出來,而且還得是長久持續地堆徹和喂養。

費時,費力,費錢,費糧。

馮君侯有感於此,為助大吳能早日組建成軍,一齊與大漢討伐魏賊,願意租借馬匹盔甲兵器。

到時候大吳隻需要出人,稍加訓練,再由習得騎戰之法的人領軍,就能立刻成軍。

省時,省力,省錢,省糧。

對於校事府來說,這些盔甲兵器都是漢國供應,校事府隻是轉了一道手。

那些軍頭,真有本事,就去向漢國問責。

二是分期借貸。

誠如馮君侯所言,天下戰亂已久,各地皆困苦不堪,當時已十有其七的魏國,都無法維持虎豹騎。

吳國又如何有足夠的錢糧組建起鐵甲騎軍?

但若是沒有鐵甲騎軍,又如何在江淮的平原之地對抗魏國精騎,拿下合肥,了卻孫大帝的心願?

故而馮君侯看在兩國誓盟的份上,願意出麵擔保,由興漢會向校事府每年都出借一筆錢糧,五年後分期歸還。

當然,這是照顧孫大帝麵子的說法。

畢竟現在校事府最重要的一項職責,就是給孫大搞錢。

這筆錢,大部分肯定是要流入孫大帝的府庫。

至於小部分……那是正常損耗。

這兩個辦法加起來,不但能幫吳國在最短的時間內組建起一支強大的騎軍,同時還能減輕吳國的財政負擔。

得聞此二法,秦博即便是出得府來,心神仍是沉浸在震撼當中。

漢國有馮君侯此等大才,怪不得能得大興。

再一想到校事府若能促成此事,助陛下北上滅賊,拿下合肥,那可真是立下了大功。

秦博心裡又是抑製不住地加劇跳動起來。

唯一可慮者,便是無論租借也好,借貸也罷,大吳都是要有抵押的。

畢竟天下哪有白得的好處?

而且還是這等天大的好處。

造船之術隻是其一。

大吳要派一批造船工匠前往漢國也隻是小事。

荊州更要在三年之內,滿足興漢會的粗糖數量要求……這似乎是個重點。

不過正好與校事府所提出的籌碼不謀而合。

至於紅糖的具體數量,馮君侯向來是不管這種細枝末節的,後麵再與興漢會慢慢談就是。

還有漢吳之間的關卡,日後不得向往來兩國之間的漢國商隊征收車船稅。

特彆是興漢會的商隊,若是在吳國境內有人為難,校事府須得出麵幫忙——這一點,對於校事府來說,反而是舉手之勞。

不過以前是心照不宣,若是以後能促成此事,那麼校事府就能光明正大地出手。

不過這最後一條,對校事府也是好事。

隻要與興漢會的合作能擺在明麵上,那麼陛下就算是看在騎軍的麵子上,也會越發看重校事府。

按馮君侯的意思,這是要用大吳境內的漢國商隊車船稅作抵押。

最後一條,那就是大吳境內,要承認興漢會的票子,允許民間流通。

這個就更無所謂了。

難道官府不承認,那些大戶人家就會不用那些從蜀地流通過來的票子了嗎?

事實上,隻要漢吳兩國之間還有物資往來,票子就是最好的選擇——誰讓大吳需要漢國的東西呢?

隻要漢國承認這些票子,那就能換來好東西。

如果哪一天兩國斷絕了往來,這些票子在大吳境內,也就成了廢紙,誰又還會想著要用它?

秦校事走一路想一路,忽爾心裡大有感歎:

“校事府能結識馮君侯這等豪爽之人,果真幸事是也!”

“這麼多年來,馮君侯一直在幫助我大吳,真可謂是大吳的老朋友啊!”

不說秦校事一路感歎,鎮東將軍府內,在他離開之後,有兩人從會客廳的屏風後走出。

正是關將軍與張小四。

“阿郎還真是好生大方,不但要給吳國送錢糧,還要給人家送馬匹兵器!”

昨日就與馮君侯談到這個話題的張小四,話才說了一半,就與馮君侯一齊爬山去了。

兩人在榻上遊山玩水,玩得太過興奮,最後竟是忘記了繼續談論這個話題。

今日聽得馮君侯自己做了主張,給吳人許諾那般天大的好處。

饒是張小四再怎麼不讓須眉,但時代的局限性,她又如何能看破後世經濟金融戰的惡毒手段?

“是租借,不是送。”馮君侯老神在在地坐在原位,向兩位妻室強調道,“租借與白送,是不一樣的。”

“有何區彆?那麼些個馬匹兵器,盔甲錢糧,到了吳人手裡,莫不成阿郎還指望他們會還回來?”

關將軍與張小四分彆坐在馮君侯左右,聽到張小四所言,也很是讚同。

若不是十年夫妻,深知馮君侯為人,換成以前的暴躁冰山美人,說不得就得拔刀用刑,問一問此人是不是吳國派過來的漢奸。

馮君侯聽得張小四之言,卻是一笑:

“我又不是傻子,焉不知這些東西落到他們手上,斷然難有歸還之理?”

“所以我這不是還提出了讓他們抵押麼?”

張小四卻仍是有疑惑:

“就算是有抵押,就算能回本,但終究是助吳人壯大。”

馮君侯再也忍不住地哈哈大笑起來:

“吾做生意,何時是要看回本?我要看的是,那十倍百倍的紅利。”

“何來十倍百倍的紅利?”

“控製荊州,甚至把吳國命脈控製在我們手上,難道還不算是十倍百倍紅利麼?”

張小四聞言,遂喜笑顏開:“就等著你這句話呢,還不趕快與我們說說?”

對馮君侯的真正目的,她不是沒有猜想,至少控製荊州糧食供應,她是早就知道的。

但此時聽到馮君侯已經不滿足於此,實是讓她又驚又喜。

馮君侯看看坐在自己左右的兩位賢妻,然後得意洋洋地指了指北邊:

“並州是三娘打下來的,並州的冶鐵之權,是四娘幫忙拿下來的(注:並州也包括了九原故地)。”

“以後並州所產的鐵器,肯定是要比漢中冶所產強得多。”

就算質量沒有太大提高,但標準會更加統一,而且產量更會是一個飛躍。

事實上,若是當真能在並州找到無煙煤,鐵器的質量肯定也會大大提高。

大漢軍中人手一把神兵利器不是夢。

“所以關中一戰之後,大漢的軍中器械,恐怕又要再換一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