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2章 真正目的(1 / 2)

蜀漢之莊稼漢 甲青 11097 字 3個月前

蜀漢之莊稼漢第1242章 真正目的

彆看馮都護麵容嚴肅,實則心裡也是有些懸空。

雖然僅僅是一番交談,但馮都護卻是頗受震撼。

杜預年紀輕輕,就有此等見識,可謂是自己這輩子所見到的最天才的人物之一。

若是假以時日,再給個機會,其成就恐怕絕非常人所能及。

這等優秀人才,若是從自己指間溜走,那當真是人生一大遺憾。

馮都護怕的就是,要是杜預不願意,或者有人捷足先登了,他又不能真把對方給弄死了。

這年頭,君擇臣,臣亦擇君——同樣的,先生擇優而收入門弟子,而弟子亦欲擇賢而求學。

幸好,馮都護的名聲夠大。

又有耀眼的戰績和絕世文章打包票,再加上印刷術和改進了造紙術,以造福天下學子。

杜預就算是再天才,也要被迷住了眼。

此時自己有機會拜入馮都護門下,哪有還有半點猶豫?

看到杜預跪拜了下去,馮都護心裡也是暗鬆了一口氣。

“起來吧。”

“謝先生。”

杜預起身,又走上前,拿過桉幾前的杯子,重新倒了一杯新茶,雙手恭恭敬敬的送到馮都護麵前。

馮都護接過來,輕抿了一口。

這就算是禮成了。

至於剩下的其他,可以日後再另行補上。

就在馮都護在河東調集兵力,準備反攻的時候,太原北邊的雁門塞上,護鮮卑校尉府長史張遠,正站在邊塞的城牆上,遙望南邊。

他同樣也在等待晉陽送過來的消息。

在得知司馬懿親領大軍進犯太原後,留守平城的張遠,立刻就糾集了雁門郡最後的那點兵力。

同時還以護鮮卑校尉府的名義,征發了近數千胡人青壯,時刻準備支援太原。

隻是平城的穩定,事關重大,不能輕易把雁門的兵力抽調一空。

除非晉陽派人來救援,否則張遠亦不敢在沒有得到軍令的情況下越過雁門塞南下。

所以他隻能讓征調而來的民夫和胡人,前往雁門塞下集合,同時一邊派人前往晉陽,打探消息。

“大師兄,今天又沒有消息傳來啊?”

一個同為講武堂出身的郎君走過,半是惋惜半是企盼地說了一句。

張遠沒有回頭,提醒道:

“叫長史。”

年青郎君撇了撇嘴,“這裡又沒有彆人。”

張遠是講武堂的第一批學生,同時也講武堂出來的學生裡成就最大的。

最重要的是,他曾跟隨在山長身邊好些年,得到了山長的親自指點。

這是任誰都豔羨不已的資曆。

所以講武堂出身的中低層年青軍官,隻認一個大師兄,那就是張遠。

大概是跟在馮都護身邊接觸了不少機密,張遠的性子有些深沉,一般人不敢與之過多接觸。

不過在對待學弟後進這方麵,他確實沒話說。

正如南鄉子弟是山長的起家底子一樣,講武堂培養出來的學生,能寫會讀,又敢打敢拚,共同的信仰和追求,讓他們遠比他人要團結。

在大漢軍中,已經漸成一股不小的勢力。

南鄉子弟、前涼州軍、講武堂學生,算是馮都護在軍中的三大鐵杆支持者。

而這三支勢力的人員,在身份上往往又多有重疊。

張遠作為山長忠實追隨者,又是講武堂的大師兄,自然不吝提攜學弟們。

此時看到學弟雖口無遮攔,但確實也是事實,隻是提醒了一句:

“就怕你習慣了,在外人麵前也會這樣。”

“不會,大師兄放心就是,事情輕重我還是分得清的。”

學弟晃晃腦袋,順著大師兄的目光看向南邊,歎了一口氣:

“晉陽那邊也不知道怎麼回事,這麼久了也不給個消息……”

“該來的總會到的。”張遠聞言,眉頭就是一皺,心裡也是有些滴咕,不過卻不能表現出來,“著急什麼。”

學弟嘿嘿一笑,搓了搓手,左右看看,然後回答道:

“無他,唯手癢耳。”

說著,他臉上有些遺憾:

“山長征並州時,雖說我們神機營出曾出過手,可惜的是,直到現在,都少有人聽說過我們的名字。”

“急什麼?時機未至罷了,山長如此重視你們,還怕沒有機會?”

平城這幾年的雷聲,遠超以往。

隻是大漢這數十年來,反常的事情已經太多了。

旱澇無常,蝗災瘟疫,年年不止,什麼稀奇古怪的事情都有。

再多這麼一個雷聲事件,根本引不起太多的關注。

但張遠知道,雁門郡百姓聽到的雷,絕大部分不是天雷,而是中都護府秘密成立的神機營在進行某種試驗。

神機營的前身是涼州雷神營,軍中改製後歸中都護府管轄,改名神機營。

這幾年來,礦山的開采進度能這麼快,神機營功不可沒。

“司馬懿乃是賊首之一,若是能拿他揚名,不亦快哉?”

學弟躍躍欲試。

張遠掃了他一眼,直接潑了一盆冷水:

“神機營現在有幾個合格的圓鼎?有沒有足夠的火力?”

一提起這個,學弟就蔫了下去:

“不多。”

“不多是多少?”

“八……”

張遠再掃他一眼:“彆拿神機營將士性命開玩笑,真要出了事情,山長能剝了你的皮!”

於是學弟改口道,“五個。”

張遠嗤地一聲:

“幾年時間,你們才打造出五個合格的圓鼎,還想拿司馬懿揚名?”

學弟歎了一口氣:

“沒有辦法,工坊那邊,生產出來的鐵料,很少有合適的。”

他撓了撓頭,“等這個事情一了,我就回一趟長安,看看梅先生的實驗室那邊有沒有什麼進展吧。”

阿梅所帶的科研團隊,以及底下的實驗室,背後一直有財大氣粗的興漢會的支持,再加上學院的不斷發展,培養人才。

可謂已經形成“產學研”一體化的雛形。

在雄厚的財力支持下,在馮某人的正確領導下,科研團隊的研究方向,自然是不會出現什麼問題。

他們把研究出來的成果下放到各處,各處又源源不斷地把實際應用出現的問題反饋回來,算是形成一個良好的循環。

想要大批量打造出合格的圓鼎,除了鐵料的冶煉,還得看看鐵料配方能不能改進,以及打造圓鼎的方法能不能改得更合理一些等等。

這些都是需要不斷嘗試。

“不過五個也差不多夠了,司馬懿肯定沒有見過火炮……”

“是圓鼎!”

張遠糾正他。

雖說火炮確實比較形象,畢竟可以對應軍中的石砲。

但這等國之重器——這是山長說的——在沒有真正現世之前,還是暫時先叫圓鼎比較好。

雖然彆人聽到火炮,也不知道是什麼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