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4章 動靜(2 / 2)

蜀漢之莊稼漢 甲青 11800 字 7個月前

雖然已經做了不少的準備,但他還真不知道朝廷對此事重視到什麼程度。

“所以說,此事除了要有決心,也要隨時注意解決存在的各種問題和困難,不要讓小問題積累成大問題,讓小困難積累成大困難。”

聽到君侯這個話,老馮明白了,他連忙說道:

“要說問題和困難,那肯定是有的。就說末將,最近就是到處找以前的老兄弟,若不然,真等前往統軍府就職,恐怕連訓練的人都不夠。”

馮大司馬若有所思地捧起大碗,喝完了那一點底湯,然後說道:

“這個倒是不用太過擔心,明年應該會有一批從軍中退下來的將士,到時候中都護府會優先讓你們挑選。”

老馮:應該?——

時間很快來到延熙八年夏末,熱氣已經有了消退的跡象。

但從武功水彙入渭水的物資運輸,其火熱程度非但沒有跟著氣溫的下降而下降,反而顯得越發繁忙。

經由渭水的物資,密密麻麻地由西向東,顯得擁擠不堪,甚至有一部分物資在交彙處上岸,然後用陸運的方式運至長安。

渭水經過長安之後,運輸的壓力又一下子變小了。

蓋因為孝武皇帝給後世開鑿了一條關中漕渠,幾乎與渭水並排而行。

這條漕渠,本是為了更好地從河東,乃至關東運送物資到關中。

而現在,情況又反了過來,變成了更方便地把物資從關中運至河東等地。

關中河東,乃至太原的動靜,自然是瞞不過一直在緊緊盯著太行山以西的司馬懿。

雖說太行山這等天險作為倚仗,同時還與北方草原的最大部落結成了同盟。

但司馬懿卻是一點也不敢掉以輕心。

地勢再險,能險得過從漢中北上?

況固國不以山溪之險,而在於人心。

隻是,大魏的人心……

司馬懿不由地長長歎息。

大魏,已經是積重難返了。

若不然,也不至會落到今日的地步。

一念至此,司馬懿就不由地想起了一個人。

先帝(即曹叡)。

先帝在時,曾有心打壓世家豪右,分利於蒼頭黔首。

但每欲有舉動,漢國就在邊境有所動作。

迫於壓力,又不得不放棄,以換取世家的支持——當然,當年的司馬氏,也是阻撓先帝這一舉動的一份子。

時至今日,站在主政河北主政的角度,司馬懿深知,先帝讓利於蒼頭黔首的作法,確實有利於增加國力。

但站在世家的角度,司馬氏作為河北推出來的領頭人,他真要敢這麼做,那就意味著對世家的背叛。

唉……

司馬懿又是愁悶地歎了一口氣:

少了一個名義啊!

若司馬氏乃大魏之主,手握大義,在顧及世家利益的情況下,稍稍讓利於百姓,司馬懿有信心能平衡二者。

但是很可惜,此時的司馬氏,卻不過僅是世家推舉出來的代表,名不正言不順。

更彆說此時的河北,麵臨著比先帝還嚴峻的形勢。

所以司馬懿知道,自己彆無選擇。

隻能繼續設法從世家那裡獲取更多的支持。

至於蒼頭黔首,此時已經顧不上他們了。

一陣急促的腳步聲打斷了司馬懿的沉思。

“大人,孩兒昭求見。”

“是子上啊,”司馬懿收斂起自己的情緒,儘量讓自己的語氣變得平穩,“進來吧。”

“大人,孩兒聽說,西麵那邊有情況。”

司馬昭進來見過禮了以後,就有些迫不及待地說了一句。

“嗯,我已經知道了。”

司馬懿看向情緒有些不穩定的兒子,緩緩地說道,“這不是很正常嗎?”

司馬昭微微一怔:“正……正常嗎?”

“為什麼不正常,遲早會有這麼一天的,難道不是嗎?”

司馬懿神色淡然,心裡有些歎惜,子上終還是不如子元。

司馬昭聞言,神情就是有些訕訕。

雖然大人沒有明說,但他知道自己的沉不住氣已經惹得大人不高興。

隻是……這也不能怪自己啊。

馮某人的陰影,在司馬昭心裡幾乎已經有河北那麼大。

特彆是被漢軍從雒陽趕過大河後,司馬昭本就有些懼怕的心理,就更是聞馮而驚。

現在太行山西邊傳來消息,漢國有了動靜,而且動靜還不小。

這是不是意味著,馮某人準備要打過來了?

所以他才急急忙忙過來,想要向自家大人問個主意。

“太行之險,就連武皇帝都曾有言:北上太行山,艱哉何巍巍。漢軍想要越過太行山,哪有那麼容易?”

雖然前麵對漢國的動靜感到憂慮,但司馬懿知道自己不能在外人麵前流露出絲毫的擔憂。

就連自己的兒子也不行。

“孩兒還以為,漢國拿下洛陽,就會先攻關東,沒想到……”

沒想到馮鬼王竟是看穿了大人的打算。

麵對如此對手,司馬昭心裡不由地沉甸甸的。

果然是讓人害怕的馮鬼王啊!

連大人的謀算都失敗了嗎?

司馬懿似是看出了司馬昭的心理,他站起身來,悠悠長歎,他也不知道自己今天歎了多少氣。

“洛陽沒辦法守住,欲借洛陽引漢軍向關東,本也是無奈之舉,能成固然可喜,不能成,亦在情理之中。”

“馮明文此人,乃是漢國繼諸葛孔明之後的領袖人物,才智無雙,豈能寄希望於此人會犯了糊塗?”

“隻是相比於河東和太原,我更擔心的是洛陽那邊。”

司馬昭原本已經沉重的心情,在聽到洛陽二字的時候,又是咯噔一下,越發地一沉。

洛陽,承載某些不愉快的回憶。

“大人,為什麼要擔心洛陽那邊?”

司馬昭深吸了一口氣,然後問道。

“河內。”

司馬懿的目光變得幽深,“河內西有河東,南有河南,特彆是南邊,雖有大河,但終是不如太行天險。”

武王伐紂,正是從河南孟津渡河北上。

“大人的意思是,漢軍會從洛陽北上?”

“誰知道呢?”司馬懿緩緩地說道,“至少從河東與河南夾擊河內,則河內危矣。”

想起太行陘失守了天井關,來自河東的威脅亦是變得大了許多,司馬懿又是心頭一痛。

正是在那一戰裡,子元受了重傷,回到洛陽養傷不治而亡。

“子上,你這些日子注意一下,看看關中那邊,有沒有把糧草運至洛陽。”

漢軍雖得到了河南,但洛陽地狹,漢國又有重兵駐紮於此,故而需要從關中運糧供給。

洛陽與關中之間,唯有一條崤函古道與關中相連,行人往來雖無問題,但真要運糧而至,卻是難行。

至於說利用大河,也不是說不行。

但需要調動大量的民夫,同時還要修複大河兩邊的棧道閣道,方便纖夫拉船。

所以想要知道漢國的下一步去向,則需要重點關注洛陽方向。

至少對於司馬懿而言,隻要洛陽沒有動靜,那麼依靠太行山而守,還是有一定把握的。

據目前所掌握的消息,洛陽那邊還算是安靜。

這也是司馬懿還能安坐的原因。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