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 第 74 章 高手(1 / 2)

某種程度上, 打仗其實就是在打後勤。

尤其是在古代,畢竟沒有那麼多通訊設備,而很多重大決策即使是統帥也難以決定, 如此一來就隻能上報給朝廷。而皇帝等文官又距離戰場十分遙遠, 一些基本信息甚至隻能通過翻看書籍文案來獲取。很多曆史上看似腦癱的事件都是這樣遠程“微操”導致的。

冼如星作為這次的監軍, 當然要避免這種事發生, 所以自打進營地,就花費了大量的時間精力去做統計。

而楊一清作為曾今的戰場統帥,幾乎是立刻就意識到這份資料的價值, 彆說現在,這裡麵的各種水文地形,哪怕是十幾二十年後都很有用。

剩下的人雖然沒他這麼懂, 但身居要位,總能聽出點什麼。王瓊這個管錢的最先皺眉道:“這麼看來,前線每天消耗的糧草,比最開始估算的多了兩成。”

費宏表示,現在戰事吃緊, 多出一點也是正常的。

王瓊點頭道:“這我自然知道,不過兩成看上去不多, 但若累月加在一起, 數量就很可觀了。”

他在心中估算了下, 麵色嚴肅道:“這麼看來,在盛夏之前,必須要結束這場戰鬥,否則以我朝的財政,怕是很難支撐下去。”

眾人沉默不語,三個月的時間, 擊退蒙古二十多萬大軍,怎麼想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兒。

這時候,嘉靖突然開口道:“傳令山西各府,為今要計,是要全力協助雁門關,每府抽調兩千兵馬送往前線,同時若雁門關有需要,優先供給。”

朝臣們微愣,這樣的話山西境內許多地方可就沒有兵了,在這之中,唯有楊一清,連猶豫都沒猶豫,立刻稱是,還攔下了想要反駁的費宏。

“可是……”費宏皺眉,如此這般,萬一山西境內爆發起義或者動亂又該怎麼辦。

楊一清搖頭,“隻能先顧這邊了,畢竟,這場戰事,不能拖。”

……

“唉,不能拖啊……”

冼如星歎了口氣,前線現在戰事已經陷入焦灼,雖說梅秦舒這個人還算厲害,真的憑借著雁門關的天險抵擋住了蒙古人前進的腳步,但是彆人攻不進,他也出不來,雙方就這樣在每天打幾場,誰也奈何不了誰。

但事實上,拖得越久對大明越不利。

首先就是大同府還在人家手上,那裡麵可還有十幾萬大明子民。雖然根據探子回報,蒙古人並未屠城,但裡麵百姓過得也很苦。如今四方眼睛可都看著,大明若不儘快將人解救出來,那朝廷的威信會極速下降。

再者就是士氣問題,說實話,雖然明朝軍隊以腐敗孱弱著稱,但現在這場仗打得真挺漂亮。至於原因也很簡單,無非就是國土淪陷,同胞被困,許多人都被激怒。像俞大猷這樣的熱血青年,不遠千裡報效國家的也不在少數。可有句話叫“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這種靠著打雞血撐起來的戰鬥力也不知能撐到什麼時候。

最後一點則是還有幾日就到春耕的時間了,要戰事不儘早解決,那麼整個北方今年的收成都會受到影響。畢竟農民種地也要考慮外界因素,萬一忙活了一年結果蒙古人打過來了怎麼辦。

所以這場戰事,大明不能拖,也不敢拖!

冼如星這般想著,遂起身前往武器鍛造室。明朝武器製造總體上由工部管轄,現在戰場上這幾間屬於皇帝特批,每日硝石、火|藥源源不斷地從後方運過來。對此朝中大臣們沒太大表示,主要這些東西既不走國庫,而且明朝對武器的管轄並不嚴格,許多東西民間都能弄到。

才剛進屋,便聽到裡麵傳來聲巨響,接著許多工匠慌慌張張地拿水滅火。

冼如星挑眉,湊近看去,隻見空蕩蕩的場地內,甄格尷尬地站在角落裡,他身邊有幾個滿臉烏黑的匠人,正扶著桌子不住咳嗽。看見女道士,連忙恭敬行禮。

“行了行了,自己去找軍醫檢查下,彆被煙嗆到嗓子,”冼如星揮手把他們趕走,轉頭問甄格道:“怎麼回事兒啊?”

那日甄格求冼如星帶著自己一起走,沒想到一路上還真堅持著跟上來了。之後冼如星考察了一番,發現他確實像徐階說的那樣,在某些方麵很有天賦,便將其塞到武器製作工坊。甄格本身也沒讓人失望,雖然最開始不太懂這些,但在冼如星的指導下很快便上手,設計出了不少火器。

是的,火器。

事實上,早在明朝初年,火器就已經廣泛被使用了。在幾十年前的北京保衛戰中,於謙正是依靠著京中的火器營硬生生守下最艱難的前兩波攻勢。

而在其中最經常使用的便是火門槍了。這是一種極為簡單原始的火器,前麵是一根後端封閉的筒子,筒子大多是金屬製成,早期宋朝人也用竹子。在筒身靠後的地方開一個孔充當火門,使用的時候是先從火門上倒火、藥,量要自己控製,然後放個彈丸進去,點上就可以發射了。扳機、準心什麼的通通不存在,突出一個不穩定。

而冼如星作為一個現代人,哪怕不是軍迷,也瞧不上這種粗製濫造的東西,於是便讓甄格組織改進。

此時可能有人要問,這麼大的一件事兒,就交給甄格這樣才認識幾天的人,難道不怕泄密嗎?

冼如星還真就不怕。原因就在於大明的國情,可能有人認為,明朝的後期的火器大多是從西方仿製而來,那是不是大明人不怎麼研究這些。實際情況其實恰恰相反,明朝民間對於火器的創造可謂五花八門,其種類之繁多,樣式之複雜,絕對能驚掉人的下巴。之所以如此,就是因為假如地方武器製造局研發出來新的武器,可以向朝廷申請錢。

於是整個明朝火器研發的情況就有些類似現代很多企業一窩蜂投身新能源車,主要目的就是騙補助。設計出來的火器天馬行空,根本沒辦法生產,即使是能生產出來,沒有強大而穩定的工業支撐,最後質量也都不合格。

就像現在,因為一點點小毛病,火器再一次炸膛了。

冼如星看著一地狼籍,歎了口氣,“現在能拿出來的成品有多少。”

甄格估計了下,“大概兩百把。”

“不容易啊,”冼如星點頭,這個數量比她想象的多,旋即又道:“你們這樣測試沒什麼用,戰場上瞬息萬變,需要考慮的因素太多。”

說罷拿出一把木倉調試了下,起身道:“走吧,咱們去找真能用得上的人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