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氏許了人家?這不可能!
他縱然有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的氣度,聽說自己發妻與彆人訂親,不免也露出了錯愕之色。
張皇後將兒子神色看在眼裡,不由失笑:“三郎緣何如此驚愕?七娘這般品貌,自然是百家爭求,許了人家不是理所當然的事麼?”
尉遲越意識到自己失態,竭力平複心緒,露出灑脫的微笑:“母後所言甚是。兒子非是驚愕,不過略有幾分詫異罷了。”
他鎮定自若地端起杯子,喝了一口,忽覺一股鹹澀的味道直衝天靈蓋。
掌茶的宮人驚呼一聲;“太子殿下,這是鹽碗!奴婢死罪……”一邊告罪,一邊叩頭如搗蒜,心裡暗暗叫冤。
皇後喝茶不喜歡加鹽,太子卻是每飲茶必要放鹽,且他舌頭刁鑽,宮人調的味道不是嫌太淡便是嫌太鹹,因而每次奉茶,宮人都會在他食案上放一碗濃鹽水,供他自行取用。
這是經年來的習慣,哪知道今日太子殿下怎麼了,竟把鹽碗當了茶杯,分明一個葵口,一個平口,器型大小都不一樣!
尉遲越硬是將那口鹽水咽下,鹹澀的味道令他靈魂激蕩,他愣是沒有皺一皺眉,鎮定自若道:“不必大驚小怪,孤隻是覺得口裡有些淡。”
似乎為了證明自己所言非虛,他若無其事地端起碗,又抿了一小口,這才撂下鹽碗:“不知沈氏與哪家結親?”
他不說沈七娘而說沈氏,便是關心世家聯姻之事,師出有名,非常得體。
張皇後簡直有些不忍心看,太子樣樣都好,就是不知為何,從小死要麵子,都這樣了還在裝。
尉遲越兩口鹽水灌下去,倒是被激得靈醒了些。嫡母身在深宮中,弄錯了也未可知。說不定是以訛傳訛,他們沈家姊妹眾多,說親的或許是旁人。
張皇後道:“是寧家二房的十一公子。”
她這句話卻叫他如墜冰窟,剛燃起的一星希望就如火星遇水,“呲啦”一聲,隻留下一股青煙。
尉遲越沉默半晌,一開口,聲音有點啞:“原來是寧家,倒是不曾料到。不知是什麼時候的事?”
張皇後道:“聽說是不久前議下的,不久便要過定了。”
方才那兩口鹽水似乎流到了他臟腑中,又從他的笑容中流溢出來。
原來兩人在桃林中相會,的確是情投意合,已經許下終身。
張皇後點點頭:“寧家如今在朝中雖有些尷尬,但門風清正,聽說那寧小公子氣質清華,雖無功名,但如今在國子監讀書,頗得師長的嘉許,還有詩集行於世,想來早晚也能嶄露頭角。七娘嫁過去應當不會受委屈。”
邊說邊覷兒子的臉色,眼裡閃過促狹之意。
尉遲越苦笑,上輩子寧十一考進士科,被禮部侍郎壓著,還是他在複核時發現他才學胸襟過人,力排眾議點了他為狀元。
寧十一有經世濟國之才,這輩子隻要不出意外,這狀元定然還是替他留著。
張皇後又道:“本來我也想著,七娘那孩子合眼緣,又大方端雅,再沒有比她更合適的太子妃人選,也不是沒起過念頭,趁著他們還沒過定,降旨將她娶進宮來……”
尉遲越不由凝神屏息。
張皇後話鋒一轉:“可與臣子爭妻,說出去畢竟不體麵,三郎你說是不是?”
她含笑看著兒子。
尉遲越隻覺臉上如被摑了一掌,火辣辣的,這正是他親口說出的話。
張皇後接著道:“橫豎日後想見,宣她入宮陪我說說話便是。再說這姻緣也著實不錯,旁的也就罷了,寧家四十無子才可納妾,這一條便比什麼顯赫的官爵、門第都實在了。”
一眾宮婢同為女子,這些年又眼見張皇後與宮妃們鬥智鬥勇,以至於心力交瘁,儘皆點頭。
尉遲越再也聽不下去,匆匆行禮道:“兒子忽然想起宮中還有些冗務,母後請恕兒子失陪。”
張皇後衝著兒子的背影道:“太子妃的人選好生斟酌一下。”
待尉遲越離去,張皇後屏退了其他宮人和內侍,隻留了最親近的女官在側。
那女官替皇後一下下打著扇子:“恕奴婢愚鈍,娘娘既知殿下有意,又喜愛那沈家娘子,為何不請聖人降旨賜婚?殿下方才那模樣……嘖……奴婢看了都心疼。”
張皇後老神在在地笑道:“是他娶婦,他都不急,我何必越俎代庖。”
女官低低一笑:“奴婢看著,太子殿下似乎挺急。”
張皇後道:“他的性子你不知道?若是真想要,他自會去爭,什麼不能與臣子爭妻,都是借口罷了。他們尉遲家的人,身上流的可是狼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