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飯過後, 代玉書送上了他帶來的禮物。
一束鮮花, 一個提袋。
鮮花當然是送給祝女士的, 在英國求學多年的他認為送花給女士是一種禮貌, 當然,回國以後,他送花的對象都是年過半百的老太太。
但據他所知,祝女士卻是一位完全西化的女性。她沒有接受過三從四德的教育, 沒有纏過小腳。
在他的同事珍藏的一張照片上可以看到陽光下草坪上的祝女士騎著一輛自行車, 笑容得意又風采奪目,照片中的她大概十七-八歲大,正是青春妙齡,不輸畫報上的電影明星, 而明星卻未必有她當時的快活與自由。
在祝女士結婚以後,關於她的事就變少了, 直到楊虛鶴登報離婚,大家才對她婚後的生活有了些微的了解。
楊虛鶴在登報的那則離婚書中曾言道“你如火焰般美麗,卻令我不敢靠近”、“觸碰你, 必會令我受傷”。
便有人認為這是說祝女士在家庭生活中過於強勢,令丈夫苦不堪言。這樣一來, 一個不溫柔的母老虎,怎麼能怪男人離開她呢?
不過在大學中,那些認識祝老先生或認識祝女士的人口中,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
祝女士熱情、好學、好交友。她每天都與許多朋友相伴在一起,他們一起讀書, 遊戲,十分投契。
同事道他曾有幸與祝女士一起排演一部戲劇,正是莎士比亞的名作《羅密歐與茱麗葉》。不過祝女士十分調皮,她要所有參演的人都必須在說完自己的台詞後,還要再加上一句自己的點評,這樣才有意思。
於是有人就在念完茱麗葉初見羅密歐的台詞後說“茱麗葉身邊肯定全都是醜八怪”。
下麵有人說那是因為貴族少女肯定也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見的男人太少了,才會被羅密歐吸引。
又有人說茱麗葉年紀還小,本來就沒見過太多人,再說她平時就是坐車出門,路邊看到的都是衣不蔽體的奴隸與過度勞動而早衰的普通百姓,那自然不能令她傾心。
最後結論,茱麗葉與羅密歐的相愛其實一點也不偶然。他們門當戶對,都是這座城中最著名的家族,所以對這座城市的感情、受到的神學教育、平時交往的朋友,認識的人,等等,基本全都是一致的!而且他們都是家族中不喜爭鬥的人。所以他們一見麵再一聊天,就會發現對方是自己的靈魂伴侶了,因為他們有太多相似的地方了。
這出已經非常熟悉的戲劇,因為祝女士的建議,從排演時到正式演出,大家都熱情高漲,而且充滿了歡樂。
最後,也成為了這個同事心中最美好的回憶之一。
代玉書思量再三,還是帶上了一束鮮花。其中並無追求之意。他隻是認為在冬日送上這一束鮮花,更能令人心情愉悅美麗。而且祝女士也絕不會認為這是對她的侮辱或冒犯。
祝顏舒看到鮮花,立刻起身雙手接過來,笑道:“在冬天還能看到這麼好的花真是太好了!張媽,快插起來!”
張媽早就把花瓶拿出來了,說:“上回還是蘇老師送了兩枝花插了幾天。”她高興的把鮮花拿去插瓶,再拿出來擺在客廳窗前的小桌上,將點唱機往裡放了放,讓陽光剛好灑在花束上,更將花兒襯托得美麗無比。
蘇老師趁機看了一眼楊二小姐,兩人當著師長們的麵對了下眼神,再各自轉開低笑,十分滿足。
因為今天招待代教授,所以祝女士帶著兩個女兒坐在長沙發上,蘇老師和代教授坐在對麵的單人沙發上。蘇老師隻得一把沙發椅坐,還要時不時的站起來幫張媽接東西、遞東西。
與另一邊的楊二小姐仿佛隔出了一條天河。
楊玉燕坐在沙發上,手指繞著辮子,光明正大的在大人們的談話中走神,看到蘇老師走過來,悄悄伸腳從後麵輕輕碰了下他的褲腿。
坐在上方的祝女士與代教授都看到了,都裝作沒看到,繼續熱情的聊。
祝顏舒:“這花可是花了不少錢吧?”
代玉書笑道:“不值一文,這是我讓學生從學校的溫室中剪的。”
建校之時,學校中的老師們就說要培養學生們的各種能力,不能最後教出一堆四體不勤,五穀不分,隻會讀書的人。
於是學校裡就養牛養雞養羊,種田織布養蠶,什麼都做,什麼都有。
當時代玉書就提了意見,認為不該隻一味的讓學生學種田種麥子,他們是在城裡啊,要會變通,要更注重經濟效益。換句話說,教會學生們賺錢養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