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順應民興,府衙寫了告示,告訴百姓,為了雲州府瓷器的發展,集市本就是要開的,無需大家在大張旗鼓的寫萬民書。
以此來挽回些許顏麵。
也是告訴這些鬨事的百姓,集市並不是因為他們鬨事才開。以免這些人再有下次。
不過信的人有多少,那就不得而知。
蔡黃兩家也不信。
可不信不行。若是他們鬨事,那些帶頭鬨事的工人衝入他們的家裡,也不是不可能。到時候全家丟了性命,他可不信有人會為了他們這些商戶在府城大開殺戒,到時候必定是法不責眾,找個借口就蒙混過去了。
兩人也不敢了,哪怕背後有人撐腰,他們也不敢了。
他們不怕一個幫,但是當上千百姓聚集的時候,那種氣勢和力量,讓這些平日裡魚肉百姓的之人也不得不瑟瑟發抖。
兩家人乾脆龜縮在家裡,也不出門。
“哈哈哈哈,謝兄,這一仗咱們打的真漂亮!”
謝來道,“不是我們打的,是工人們自己打的。為自己打仗,才會最用心。所以孫兄,由此可見,為官者最重要的是什麼?”
孫大慶仔細思索,腦子裡通透起來,“教化百姓。”
謝來道,“所謂教化,不是讓他們一味的順從。而是要從思想上讓他們學會自立自強。學會保護自己的利益。官府說到底並不能管理任何角落,為了杜絕百姓遭受欺壓,要讓他們在律法所在範圍內反抗,然後府衙秉公處理,就會震懾宵小之輩。”當民風因此越發彪悍之後,官員膽敢貪汙受賄魚肉百姓,那就要消失在人民群眾的海洋當中。後麵這話是不能說的。
謝來這番話,讓孫大慶恍然。
謝來道,“改變百姓的經濟隻是一時的,一個貪官就能毀掉一切的努力。而改變的思想是世世代代的。長久的。”
“謝兄,你說的太有道理了。難怪我隨著我父親去了好幾個縣裡,總覺得有些東西還不夠。你如今一說,我便明白了,缺的就是你說的這個思想。”
孫大慶回憶往昔,去的時候,百姓的眼睛是麻木的,走的時候,百姓的眼睛也是麻木的。
頂多對他爹還有些不舍吧。
謝來這一提點,就好了。
“多謝謝兄提點,真是如同醍醐灌頂一般。”
謝來笑道,“我是把你當我的好同誌,所以才和你說這些,一般人我不說。這些話你也不要隨便說,要是遇到和我們一樣的人才能說。否則旁人肯定不認同你。更多的人認為百姓就該一位的遭受欺壓。”
孫大慶心中微微尷尬,因為他爹似乎也是這個想法。
他爹常說,好日子是官給百姓帶來的。好官就能給百姓帶來好的生活。所以百姓過的好不好,還是要看運氣,能不能遇到一位好官。
其實內在意思就是百姓隻需要接受父母官給他們帶來一切。
孫大慶以前未曾遇到謝來,便隻能聽他爹的,如今遇到謝來,隻覺得的遇知己,良師益友,讓他不大明朗的思想也清晰起來了。
他覺得謝兄說的真是太對了。
就比如他爹通過科舉當大官一樣。也是自立自強。
隻是百姓那麼多,哪裡能個個都當官呢?所以改變百姓的思想是最重要的。
孫大慶突然想當官了。想當一個像謝來所說的那種官。
……
經過一番選拔,進駐瓷器市場的瓷器商人終於選出來了。
又經過月餘的準備,以及謝來所說的提前宣傳,做活動等。
瓷器集市圓滿的開市。
來福也趕過來了。他在這裡有買了鋪子的。不過他沒有自己做瓷器,而是租給了本地的商戶。
畢竟他也不認識什麼大師傅,也不好管理。還不如租出去省心。
瓷器集市一經開市,就迎來了很多商人。
畢竟瓷器所那邊雖然可以減少吃虧,但是一個更有競爭力的瓷器市場,更吸引人。
更不要說一些在裡麵買了鋪子的行商大肆吹捧了。
效果顯著。
來福高興不已,在裡麵轉了一圈,就和謝來說了自己的感受。
覺得以後這裡肯定是行商們最喜歡的進貨渠道。
因為這裡管理嚴格,不擔心有人坑人。還可以貨比三家。
可比在瓷器所,以及其他各地的瓷器市場要好許多。
謝來道,“我也對它很有信心,一個有保障的市場,是最吸引客源的。”
?“現在瓷器集市也做完了,來兒,你要不要和我一起走啊?”
來福還是不放心謝來。
“我這次托人把你的東西和信件帶回去,你嫂子讓人告訴我,家裡人都為你高興。不過娘也有叮囑的話,讓你在外麵一切小心。凡是不要逞強。你如今什麼依仗都沒有,不是逞強的時候。你若是得罪了人,出事了。孫知府也不會為你做什麼。”
“大哥,我明白的。”謝來何嘗不知道呢,所以他平時出門都很少。至於那茶葉的事情,他也沒有去查。
因為他知道這不是他現在能查的了。信息都是通過孫大慶得來的。
但是謝來也不準備放棄。因為他覺得此地茶業商會是他弄清楚大虞朝盤根錯節關係的機會。
如果去一個地方遇到困難,就放棄。謝來覺得哪怕他走遍這千山萬水,都是沒用的。
“大哥,我再留在此地一段時間,反正如今也沒用想去的地方。”
來福道,“何不去南下走一走。那邊人文雅士聚集,風景優美,有諸多名勝古跡,許多讀書人都喜歡往那邊去。”
“可是大哥,你也知道,我不喜歡享樂。那些東西我也沒什麼興趣。”要說風景優美,他上輩子也見的多了。
謝來如今想來,都覺得上輩子的自己是真的幸運,生活在那樣一個世界裡。
不出門可知天下事。看遍天下的美景。
這也是他如今不會被什麼誘惑的緣故。
因為他見識過更好的東西了,一般東西沒辦法誘惑他。
來福不懂謝來,他覺得他四弟這想法和其他讀書人好像不一樣,“其他讀書人都喜歡湊熱鬨,喜歡吟詩作對,喜歡出風頭。你倒是好,明明有才華,還是十三歲的舉人。卻像是怕被人知道一樣的。非得跟著我出來這些地方。”
謝來道,“人各有誌嘛,哥,你就放心吧。對了,家中如何?”
來福歎氣,“我也未曾回去,隻問了家裡的安排過來報信的人,說家裡一切都好。倒是杏花讓我關心各地糧價,與她回複一聲。”
謝來問道,“為何要問這個?”
“說是有人來收咱家的糧食,而且收許多。出的價格也算不錯。但是杏花覺得事出反常,擔心是不是哪裡鬨荒了。所以想打聽清楚。”
謝來聽說之後,心中不知怎麼的就想到了茶葉商會的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