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1 / 2)

第122章

不知道是因為高度或者角度, 還是單純的就是運氣不好,反正那一塊金磚憑空消失後又出現在了楊冬燕麵前,沒等她抓住, 就一下子砸到了地上。

金磚沒事兒,地磚遭殃了。

楊冬燕目瞪口呆看著呈蜘蛛網狀的地磚, 久久不曾言語。

再說劉二太太,她也懵了好一會兒, 這才結結巴巴的開口:“我覺得吧,老太太您說的對, 咱們可以先拿名家字畫來試一試。”

楊冬燕:……

老娘送你一個大白眼!

橫豎今個兒的機會已經用完了, 楊冬燕毫不留戀的就離開了, 還十分慶幸王妃不在場,不然王妃該懷疑她倆是打算拆家了。

事實上,就算王妃不在場……

這裡是祠堂啊!

祠堂這個地方不比其他地兒, 但凡有個風吹草動,下人們是必定會報上去的。興許擱在彆家不至於如此,但放在永平王府裡,起碼在之前的十年之中, 祠堂的地位是超然的。

反正, 王妃最後還是知道了,忍著吐血的衝動,她安排世子妃幫著善後, 同時在心中打好了腹稿, 準備這幾天找王爺談談, 讓庶出三房分出的事情。

且不提男女之間對於庶出的看法差距很大,單說這個利益問題好了,永平郡王劉諫是屬於既得利益者, 作為家中長子,甭管是老王爺在世時還是離世後,他在府中的地位都是超然的。

他起初是世子殿下,跟二老爺年歲差得倒不是很多,但二老爺打小就拜名師走科舉一途,跟他是毫無衝突可言的。

幾個庶出的弟妹,妹妹們遲早是要嫁人的,再說他平常忙碌得很,跟庶妹們壓根就不熟,即便逢年過節見麵了,庶妹們對於他這個長兄也是很尊敬的。哪怕是庶弟好了,庶出的三老爺劉誠年歲比他小了十來歲,性子也偏木訥,從來都不爭不搶的,自然也就產生不了任何矛盾。

也因此,哪怕十年前父母皆已亡故,王爺也沒想過要讓庶出三弟分出去。再一個,他也得給自己留一條後路,畢竟他也是有庶子的,倘若父母一過世就將庶弟趕出去,那將來他兒子豈不是也會有樣學樣?

出於這些考慮,這些年來,永平王府倒也算是平和。

直到年前認乾娘的事情出來後……

要怎麼說呢?認乾娘的其實隻有王爺劉諫和二老爺劉誥這兩人,庶出三房是不算在其中的,哪怕是孫子輩的過來拜見老太太,也是幾個嫡孫。

長房這邊是世子劉修和他的兩個嫡出弟弟,二房則是劉仁和劉侾兄弟倆。再算上大房二房的兩對夫妻,其他人皆不知道內情,得到的消息與外人無異。

怪力亂神這種事兒,本來就不方便透露出去。

往好的說,人家信了楊冬燕所說的三魂六魄散了的事兒,可萬一有人不信呢?借屍還魂這種傳言,那可是自古就有的。

再說了,自家人是因為尊敬才願意相信,可拋開這層濾鏡不提,外人憑什麼信你?

比較尷尬的是,在王爺王妃等人看來,庶出的三房就是徹頭徹尾的外人。

而三房卻也是沒想到王爺會糊塗到這份上,竟是認了一個鄉下老太太當乾娘。

王府對外宣稱楊冬燕是曾經伺候過他們府上老太君的貼身丫鬟,隻是後來年歲大了,楊老太君就將賣身契還給了她,允許她回去嫁人。

再然後,兩邊就失去了消息,直到楊冬燕的大孫子魏承嗣高中舉人,來南陵郡趕考時,才重新又聯係上了。

當然,很多事情真要細究起來,還是會有不少問題的。旁的不說,當初在楊老太君跟前伺候的人又不是全都走了,有很多一直待在府上的。就算多半都已經不再伺候人了,她們的兒孫卻還是繼續伺候著小主子們。

好在,這些問題並不難解決,畢竟家生子是不可能跟主子們對著乾的。哪怕真有人問起來,隻要說時間太久了不記得了,或者說當初老王爺過世後,的確放了不少簽了賣身契的人出去,倒也能糊弄過去。

隻是糊弄外人容易,想要瞞過自家人卻不是那麼容易的事兒了。

三房夫妻倆一聽就覺得不太對,哪怕一切屬實好了,這些年來伺候過楊老太君的人有多少?就算顧念舊情,拉拔一把,或者偶爾走動一番都可以,至於直接認作乾娘嗎?

就是槽點滿滿,隻是外人不好插手此事,最多也就是在背後吐槽幾句。身為王府中人,三房夫妻倆暗地裡不知道嘀咕了多少次,總覺得王爺和二老爺是被人忽悠了,也曾經隱晦得提醒過幾次,但都不曾被采納。

在王爺和二老爺看來,這就是他們的親娘!認作是乾娘都感覺太委屈老太太,自然不會將這些話放在心上。

可說句老實話,在撇開他們隱瞞下來的關鍵信息後,再看整件事情……

這就他娘的很離譜啊!

就在王妃盤算著如何順理成章的將庶出三房趕出去之時,三房那頭也在考慮如何直言進諫。

本來倒是不著急的,可誰讓劉二太太力邀楊冬燕在府上小住呢?這還不算,楊冬燕還將豬崽給喚來了,祖孫倆就這樣住下了?

楊冬燕本就是拿這裡當自家的,事實上永平王府不光是她家,還是她跟老王爺一手打下的基業。然而,在不知情的人看來,她卻是忒不要臉麵了,在府上耀武揚威的,見天的擺主子譜。

豬崽倒是還好,到了永平王府後,一副鄉下人進城的模樣,動輒驚呼連連。

可有個問題,她一貫都是聽她奶的話,她奶隻帶著她見了王爺王妃、二老爺二太太,並五個嫡出哥兒。

府上旁的人,對於楊冬燕而言,那就是沒必要費神記住的。但這副做派被三房夫妻倆看在眼裡,卻彆提有多惱火了。

甭管怎麼樣,他們都是永平王府的正經主子,一個來王府打秋風的鄉下老太太,憑什麼不把他們放在眼裡?

開頭幾天倒也還好,直到劉二太太著手安排豬崽的相親宴時,劉三太太終於按耐不住了。

早先劉二老爺曾開玩笑地拿劉侾說事兒,但這真的僅僅是一個玩笑罷了。永平王府的嫡子,就算不是長房也不是嫡長子,那也沒可能娶個平民姑娘的。假如過個二三十年,窩頭能升到高官時,那興許還勉強湊合,但就目前而言,是不可能成的。

但永平王府又不是隻有自家孩子!

就拿劉二太太來說,她出身自書香門第的孟家,又因為孟家上百年都不曾分家,各房親眷眾多。有幾房是出了高官的,兒女親事自是好說一些。但也有空有學問卻不擅官場諸事的,哪怕順利的通過科舉入仕了,往往也是一直待在清水衙門不曾升官的。

像後者,兒女親事就不那麼好說了。

閨女還成,外人不圖彆的,就衝著孟家的門風,也會上門提親。畢竟,娶一門賢妻對兒孫好處多多,相對的也就不會介意孟家的清貧了。

可反過來,誰又舍得自家金嬌玉貴的閨女送去孟家吃苦呢?更糟心的還是孟家的家規,他們不娶庶女。

本來嘛,就算高門大戶心疼閨女,但庶女又無妨的,舍掉個庶女能聯姻這麼一家子,倒也劃算得很。可孟家男丁不娶庶女,無疑更是提高了他們家男丁娶妻的標準。

當然,最終肯定還是娶得上媳婦的,但孟家兒媳婦們普遍都是小門小戶的。還不能是普通百姓的,孟家要求兒媳婦們都識字,不求飽讀詩書,但求明事理。

本朝這才建立了多少年?高門大戶也就罷了,尋常的蓬門小戶,男娃兒們都不一定能送去私塾念書,還送女孩子們去讀書?你怕不是在做夢!

在一些門當戶對的人家看來,孟家這是生生的把自個兒給作死的。不過,這到底是人家的家事,再說孟家的家風是真的好,男子不納妾,無子也是選擇過繼,更不存在那些亂七八糟的汙穢事兒,日子過得雖清貧,卻也清淨。

從這個角度來看,孟家的家規雖然略顯奇葩了點兒,可人家是光明正大的擺在明麵上的,你不樂意完全可以不結親,誰逼你來著?

劉二太太是孟氏女,她當然不覺得自個兒的娘家有什麼不對的。咳咳,她自己的親閨女是舍不得嫁去孟家吃苦受罪的,再說了,孟氏女嫁到永平王府是高嫁,可反過來,外人還不得認為她閨女有什麼隱疾?

但若是換成豬崽的話,劉二太太就覺得挺好。

孟家之於其他世家大族當然是屬於清貧的,但他們真的不至於吃不上飯!所謂的清貧,指的是嫁到孟家後,基本上就跟奢華無度的生活告彆了,但孟家還是有底蘊的,每季裁新衣、每頓四菜一湯等等,這些是絕對沒問題的。

把想法跟楊冬燕一說,在得到了允許後,劉二太太就開始操辦起來了。

長房那頭直接不用想了,還有幾個父兄官途敞亮的也排除,剩下幾個空有學問卻不適合官場的卻是可以留中,再打聽一下本人的才學,父母兄嫂弟妹等等……

楊冬燕瞅著劉二太太這般乾勁十足,深以為她要是出生在市井,絕對是街知巷聞的大媒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