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番外一:丫丫(2 / 2)

她早就想清楚了,都學會了也不走,誰也彆想讓她離開帝京。

大哥在部隊,二哥在江北,如今二哥又打算去北方某地辦分廠,雖說兩人都經常回家,可畢竟不在家裡,三個孩子,她這個小棉襖一定要賴在馮妙身邊。

“你也可以開一個繡坊。”二子道。

“有這個打算。”丫丫說,“我其實有個想法,就是還不成熟,你們讓我想想,我就想懶一陣子,想好了再說。”

大子二子便不再管她,反正小丫頭也沒有就業和生存的壓力。

丫丫所謂的“懶一陣子”便是整天在家吃吃喝喝,陪陪馮妙和方冀南,其他時間便都用來專攻刺繡。

沒想到小丫頭默不吭聲給自己接了個活兒,在《康乃馨》被中國美術館收藏後,一個美籍華人聯係上她,委托她繡一幅《玉蘭圖》,作為送給妻子的金婚禮物。“玉蘭”是委托者妻子的名字,他的妻子十分喜愛蘇繡。

丫丫第一次接這種委托,什麼也不懂,雙方見麵前她跑來問馮妙,馮妙問了尺幅和具體情況,便說,30萬吧。

“30萬?”丫丫還真咋舌了一下,摸摸鼻子笑道,“我還以為幾萬塊錢呢。”

“30萬就是少的了,不然你乾脆不做,反正我們目的也不是賺錢。”馮妙笑道,“蘇繡不是彆的東西,手工蘇繡,普通繡娘一平尺兩三百,名家大師一平尺好幾萬。也就是你現在年輕,正因為你第一次接這種委托,不然價位還應該高一些。這個繡品你至少要繡半年,委托者自己心裡也有數,才會提前一年多來找你定製,你自己想想,我是不在刺繡這個行業,可是多少也有些影響,並且你打著祝明芳老師的名頭,價格低了像話嗎。”

馮妙笑道,“丫丫你記住了,你是藝術家,目標是成為正經八百的工藝美術大師,像祝老師那樣的人民藝術家稱號,不是繡娘、不是工匠。這是第一次,你剛畢業接下這個活兒也好,算是給你自己賺一點創業基金,以後就不要輕易再接這樣的委托了,認真練習繡技,可以適當參加一些高級彆的藝術展覽。”

丫丫點頭,起點要高,這個道理她懂。跟委托者見麵後她開出了30萬的價格,結果對方一口就答應了。

家裡三間的東廂房之前收拾出來,已經重新粉刷裝修過了,丫丫便把北側兩間用作自己的繡房,過上了“繡樓小姐”的隱居日子。家裡的家務有保姆,平常方冀南和馮妙上班,她就一個人在家刺繡。

兩個兒子在家時,方冀南就總嫌他們當電燈泡,然而丫丫在家他倒不覺得什麼,姑娘跟臭小子總有些不一樣吧,不過老夫老妻太|恩愛了,一般他們散步、郊遊,丫丫都自覺不參與,避免被喂狗糧。

方冀南和馮妙去看電影,見丫丫整天關在家裡埋頭刺繡,便專門把她也叫上了,叫她出去散散。

方冀南看電影其實就圖個氣氛,老夫老妻要的是約會氣氛,挑了一部時下熱播的古裝電影,然而馮妙內行看門道,在電影院裡保持安靜,一出來就跟方冀南吐槽道:“下次不要帶我來看這種胡謅八扯的電影,什麼呀。”

“怎麼了?”方冀南說,“我覺著挺好看啊。”

“你會看個什麼呀。”馮妙道,“唐製的襦裙都能穿到春秋時期的人身上,還有那個女主角,頭上戴了好幾斤青銅,我跟你說,彆說春秋,曆朝曆代就沒有那個樣子的服飾形製。”

“馮教授,你不能用你的水平去看待普通人。”方冀南牽著她的手走下台階,笑道,“普通觀眾就看個熱鬨,現在又不穿這些衣服,你說的這些,有幾個人能懂的。”

“可是他標榜曆史劇,給觀眾轉達的是怎樣的認知?”馮妙反駁道,“觀眾還以為曆史就是這個樣子的呢,春秋時期的人戴著西方頭紗一樣的青銅頭飾、穿唐代的衣服?”

“是有點不靠譜,而且那個頭飾也不好看,還挺醜的。”方冀南道。

電影不夠精彩,丫丫後半場看得都打盹了,挽著馮妙一邊胳膊,打著哈欠說:“姨,其實我之前就有個想法,我想做漢服,我記得小時候您過年時候就喜歡給我做漂亮的古裝,小朋友都羨慕我,我覺得要是有人像推廣時裝一樣專門做這個東西,肯定會有很多人喜歡。”

“你跟你二哥一樣,怎麼什麼東西都先想的掙錢。”馮妙笑道,“但是你這個想法很好,有意義,也算是傳播弘揚民族文化,不是有句話說嘛,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那是,跟著您長大的,被您熏陶也該熏出點兒文化來了。”丫丫笑。

其實丫丫沒說出來,她還琢磨著,馮妙再過幾年就可以考慮退休了,可是她還這麼年輕身體好,一身才學,她要是搞一個漢服工作室,馮妙閒著了還可以發揮餘熱,也算老有所樂。作為一個服飾考古的專家,她肯定有興趣。

丫丫說:“我現在就是還沒想好,比如生產、招工、開店、推廣,我都不是太懂,我想做的就是正統、高端的漢服,從麵料到服飾形製,但是這麼一來價格肯定也比較高,它畢竟不是一個日常的衣服,再很貴,有沒有人願意買。”

“你可以先重點考慮婚禮服,不做成衣,接定製。”馮妙笑道,“其實我以前就覺得這一塊能做,你還記不記得你大哥結婚,你大嫂的婚禮服就是比較傳統的龍鳳褂裙,咱們繡坊專門給她量身定做的。現在經濟條件好,高端的東西有高端的市場。”

作者有話要說:  廣告時間,推薦一下我自己的預收《在年代文裡美滋滋》,輕鬆溫馨種田文。

文案如下

1980年3月16日晚上,小嶺生產隊的賀大成敲開了隔壁老薑家的門:“叔,嬸,我看上你家二丫了呢,二丫也看上我了呢,你們要是同意,我就大鑼大鼓娶她過門,你們要是不同意,我就帶她私奔了,等給你們生了孫子再回來孝敬你們。”

薑二丫在旁邊托腮花癡笑:“對對對,我聽大成的。”

第二天一早,薑二丫也敲開了隔壁的門:“叔,嬸,我看上你家賀大成了呢,賀大成也看上我了呢,你們要是同意,趕緊收拾房子我好嫁過門,你們要是不同意,我就讓他招贅給我,你們老公母倆我可就不管了。”

賀大成在旁邊連連點頭:“二丫,我都聽你的。”

半個月後,這倆人熱熱鬨鬨辦了喜事,從此開始了沒羞沒臊整天秀恩愛的小日子。

小嶺生產隊的廣大社員們:……你倆咋這麼不要臉!

賀大成or薑二丫:要臉乾啥用,忙著種地養娃賺大錢呢。

賀成和薑雅從校服到婚紗,隻是這婚紗穿得也不容易,兩人畢業後在大城市辛苦打拚多年,買不起房,養不起娃,疲憊不堪地商量著要不回老家吧,一覺醒來穿書了,穿進一本遍地極品的年代文裡,最大的極品就是他們兩個,專門給男女主墊腳板子用的。

賀成or薑雅:這不就巧了麼。

寫來給自己解壓的文,吃吃喝喝純種田,男女主都胸無大誌,不進城、不當大佬、也不開公司當霸總,就在農村種花種菜養孩子,一心當米蟲土財主,雞毛蒜皮家長裡短,鑒於作者的尿性,主角可能會有沙雕屬性。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