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 故人 寶珠跟個小弼馬溫一樣的,靠著布……(1 / 2)

東家[民國] 張大姑娘 7523 字 6個月前

寶珠跟個小弼馬溫一樣的,靠著布穀,老也可有眼裡勁兒了,一個字也不吭聲,這個地方吧,不熟悉,下飛機來了之後,看到的跟香港那邊就不太一樣,環境變了,熱鬨的很。

寶珠是個窩裡橫,老更是個窩裡橫,這個時候就不吭聲。

眼前人急急地過,民兵混合在一起,熱火朝天的,門口有個壕溝,很深,裡麵有人跳出來,一身軍綠色格外的亮眼。

扶著帽沿兒抬眼,一下就看見扶桑了,匆匆走到跟前去,“扶桑——”

竟然是大柳。

當初柳先生出事,跟小柳慘死在北平南城門,大柳趁亂跑了,再也沒有見過他,街坊們隻盼著他逃了。

他的確是跑出去了,日本人沒抓住他,這些年來,幾番周轉不能思量,如今也回到了北平,跟許多戰友一起住在柳宅裡麵。

榮家也是許多的人,大柳在前麵引著,“你們家裡老太太在呢,好熱心的人,說住不開的,房間也都空著,便讓我的兵進去住著。”

裡麵正做飯兒,一口大鍋在東牆跟上,翁荔英坐在走廊下麵的椅子裡麵,看著院子裡忙,院子裡麵乾淨利索,眼睛不太好了,站起來,“找誰?”

大柳笑了笑,“您說呢?”

回頭看一眼扶桑,再看一眼宋暘穀,還有個孩子,也笑了笑,往事如煙,這些年,他總是惦記著,惦記著許多。

胡同裡麵就這麼一個靚麗的姑娘,年少時候也總是多看幾眼,後麵大家身世浮萍一般,如今回想起來當初,也覺得暖心美好罷了。

青春歲月裡麵的遐想跟美麗的蹉跎,都在心頭湧現許多。

“翁太太,您仔細看看,是扶桑——”

翁荔英認出來了,她高興極了,沒想到這個孩子還活著,從離開了北平,就沒信兒了,“前些年,你族叔是個好人,經常來看我,後來就不來了,回山東老家去了,日本人也走了,我們都當你不在了,山東老家那邊兒,你弟弟總來打聽,沒信兒呢。”

好好的人,日本人帶走了,就沒信兒了,說是拉著走了,但是拉哪兒去了呢,家裡親人哭都沒地方哭。

她有時候想想,要是還活著的話,不能不來找她,這宋家的人呢,有一個算一個,她看的清楚,能活著的都講信用,到底是誠信為本的生意人家,當初說養她老的,但凡活著一個,就總會回來找她的。

果真如此,她還是等著了,走之前給她留了這個小房子住著,外麵再怎麼炮火連天,她隻管閉著門戶,“街坊鄰居們都好,托了你師傅的福氣,我沒想到,還能受著榮師傅的恩情呢,如今想想,人生兜兜轉轉的,早前是我年輕不會做事的時候多。”

她是翁家的小姐,是宋家的大太太,榮師傅是個賬房的總務罷了,她對榮師傅的話,後期多有苛責。

沒想到老年最安穩的這幾年,是榮師傅的屋頭庇佑了她,榮師傅生前人緣好,待人厚重又知道禮數,扶桑跟小榮又憐老惜弱,待人和善,榮師傅在世的時候就交待過了。

誰家紅白喜事幫忙的,人不到禮也要到,人能去就得去捧人場,不然到時候師兄弟倆,無長輩叔伯,也無親戚朋友,榮師傅怕他們混不出頭。

因此很注重人緣,沒想到翁荔英受教了。

黃桃斜街的街坊們,對她很是照顧,就是先前街麵上的巡警,也很看顧,沒有欺負孤寡的事情在。

如今新政府了,大柳回來了,她年紀大了也琢磨出點事情了,便主動把家裡地方騰出來給借宿,沒想到大柳與榮家關係也好,“他們洗衣服打水,都是好子弟兵呢。”

她覺得社會是越來越好了,人心跟以前不一樣了,以前的話,她是賣過□□的人,以前老覺得這樣沒什麼不對的,現在想想,不是個好東西。

隻是對宋暘穀還是那樣,隻看著這個孩子,個孩子規矩的話,就布穀好一點,拜大奶奶,寶珠跟老根本就使喚不動,扶桑讓她喊人,寶珠就不動。

不是很給扶桑麵子,宋暘穀就站在一邊開口,“喊人。”

寶珠就喊,她喊下麵老就有眼力勁,對著喊。

老比寶珠會示弱的多,他小時候,那是吃虧吃出來的,寶珠性格霸道,有什麼事情不對,對著老是真的下手。

大姐大的氣派就很足,寶珠脾氣就很明豔。

小榮是主事兒的,扶桑嫁人了,這房子也合該是他的,跟翁荔英解釋,“您安心住在這裡就是,這院子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有個人也好做伴說說話,他們都忙,住著洋房習慣了,不住這四合院了,條件差。”

翁荔英笑了笑,她不住,宋暘穀沒回來,她住在這裡,宋暘穀要是回來的話,她得跟著宋家人一起住著。

她會扒拉東西,宋家的東西她看的很緊,“那邊的洋房,我有時候去看,糟踐的不行了,你們走了,日本人就挪用了,什麼臟的臭的都在裡麵,再後來打仗,那片起火了,燒的不行了,隻剩下四麵牆柱子了。”

試探性的問,看看宋暘穀是不是回來打算久待的。

結果宋暘穀是真的不會久待的,“那邊房子便不要了,我們過些日子便回去了。”

“哦。”翁荔英有些失望。

“我來的時候父親交代我,你如果願意去香港的話,接你去香港那邊定居,如果不願意的話,也可以回山東老家,二嫂娘家那邊還有人,可以照應。”

但是北平的話,實在是沒有人了,“繼續在北平的話,扶桑會經常來這邊。”

以後就打算,扶桑定期來回跑的,宋暘穀的話,無意外不會經常回來的,他這次回香港,就是打算在香港那邊做事的,二老爺都安排好了。

翁荔英的話,就不可能離開北平的,在這邊許多年,胡同裡麵的人都熟悉了,她就不搬走了,因此跟小榮說個準話兒,“那承蒙您不嫌棄我個老婆子,我就在這裡住下來了,原先我住北臥,如今你回來了,便搬過去住。”

小榮擺擺手,他總是帶著幾分謙卑的和氣,“我原本就不住在那裡,是原先我師傅住的,我還是住在我老地方的好,我跟扶桑,一個是東廂房,一個西廂房。”

她便又高興起來,“我如今知道為什麼大家夥兒總提起你們來了,榮師傅教的好徒弟啊,一等一的待人和氣。”

跟人相處起來,總是如沐春風一般的舒服。

布穀看著弟弟妹妹在院子裡玩,人家起鍋做飯,他們也跟著一起吃,當兵的總是待人親切,對住家戶很是和氣關懷,水缸裡麵的水填滿,院子打掃的乾乾淨淨的,就是住宿也不會睡床的,院子裡或者客廳裡麵打地鋪的,一點不擾人。

夥食自己帶的,走的時候多留給住家戶,不占人的便宜,扶桑從窗戶裡麵看了,也覺得隻有這樣的部隊,才能打勝仗,才能最後把日本人打走,才能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