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拍拍兒媳婦的手:“那就是同娘見外了。就同你說的一樣,你表叔若是好的,能缺了娘什麼。若是你表叔沒有那麼好,娘還是要靠著你們呢。東西放在哪有什麼區彆。”
好像挺有道理的,薑常喜:“都聽娘的。”
所以大老遠的跑過來一趟,到底做什麼的,竟然又收了這麼多的東西
自己置辦的那些嫁妝,反倒是顯得不多了呢。
林舅母同薑常喜說道:“你為你母親做的,又豈是銀子,鋪子能比的。外甥媳婦的好,彆說你婆婆,舅母都羨慕了。”
薑常喜:“舅母可彆在這麼捧著了,我都怕捧的太高,摔下來怪疼的。”
基本上這親事就這麼定下來了,一切都往好的方向發展。
對比來說,周瀾那邊就顯得有點吃力了,同縣試比起來,自己都能感受到那份不足,這就是先生口中的自己還不夠紮實。
勉強也就能上個榜的成績,先生說了這還有賴於他自幼讀書,頗為聰慧,身邊有那麼一個靠實力上位的爹時常點撥的功勞。
不然如同他這般斷了三年學業,撿起來書本想要上榜,那是萬萬不能的。
周瀾不敢驕傲,頭一場考試出來,信心就給打擊了一半,若是不努力,怕是要讓先生失望的。
慶幸的是這三年的時光雖然不能知新,沒有忘了溫故。才能在先生教導的時候,把學問拾起來。
常樂眼巴巴的在外麵等著周瀾,瞧見姐夫出來:“姐夫這裡。”
周瀾看到小舅子的感覺就是,踏實,有回血的功效。
嶽父嶽母陪著小舅子身邊呢,薑三老爺隻是接著姑爺回府,至於說考的如何,半句都不問的。
而且薑三老爺把姑爺連同姑爺的先生都接到了薑府。
為周瀾安排的可謂是相當周到。而且能擋的,都幫著姑爺擋了。
薑老夫人聽聞文齋先生在釜山,興奮了,連翻打發薑家子弟過來文摘先生麵前獻殷勤。
恨不得文齋先生把自家出色的薑家子弟都給收了。
兩撥之後,就被薑三老爺給攔在三房院子外麵。
直接過去薑老夫人那邊說道:“母親,姑爺要府試,需要好生休息,忌諱打擾。”
雖說是去見文摘先生的,自家姑爺作為弟子,那不得要作陪嗎。
薑老夫人很是沒有麵子,待要發作,薑三老爺就再次開口了:“兒子不孝,母親身體不適竟然沒能侍奉在左右,還要子女替兒子儘孝。”
跟著:“可是兒子為何沒有看到母親的脈案,可是大哥,二哥伺候的不精細。”
薑老夫人就沒見過這麼坑娘的,根親娘翻舊賬:“胡說,我隻是稍有不適,想念三娘而已。”
薑三老爺:“兒子知道母親喜歡三娘,可這府中還有大哥二哥呢,母親怎麼能偏心呢,再說了,若論偏心,那也該是大娘獨得母親偏愛。這樣我去寫信讓大娘回來住些日子,承歡母親膝下。”
薑老夫人:“胡鬨,都已經是嫁出去的姑娘了,你說叫回來就叫回來,讓人說薑家小娘子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