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冷哼了一聲:“到底是四品官家出來的子弟,京都都有兩進小院當私房了。我可不敢說委屈。”
聽著竟然有點酸,這樣的大先生竟然羨慕京城的兩進小院,周瀾覺得自己肯定是聽錯了。
周瀾也不敢說,他爹在京都當初置辦的四進大院,不過如今被周二叔給占了,畢竟二叔奉養著祖父祖母的。
常樂不以為然,兩進院子而已,很稀奇嗎:“先生,在縣城的時候咱們住的也是兩進小院。”
先生瞪一眼大弟子,對著小弟子說道:“縣城能一樣嗎,他就沒有想過在縣城久居,縣城的兩進小院不過是暫住。這裡,哼。”
這裡怕是也不會久居的。這可是京城呀。京城的地界,可不是誰都能買得起宅子的。
常樂都聽出來了,或許先生對這個宅子似乎不太滿意。可為什麼呀?
不耽誤,常樂幫著姐夫哄人,常樂拉著先生:“先生,這裡比縣城的院子竟然不小呢,咱們就在前院讀書,這裡開闊。”
周瀾跟著就討好的說道:“先生,那邊的屋子光線好,那裡做您的書房。”
兩個弟子齊聲聲的:“先生,老師,師傅。”
先生就這麼被兩個弟子給討好了。怪自己心態不好,京城都能有宅子,該為弟子高興才對。
心態找回來了,先生才開始打量宅子,這個地方還是很寬闊,怡人,適合讀書的。
關鍵是地勢真的好,若是在京都當官,距離朝堂不遠不近,而且距離國子監也沒有多少距離。
估計大弟子故去的爹,當初給兒子置辦私產的時候,就想著以後兒子能去國子監讀書,期許兒子以後能夠上朝為官。所以在這位置給置辦了屋子。
當真是一片慈父之心。彆看就是這麼一所小宅子,裡麵都是當爹的對兒子的期許。
先生不知道大弟子有沒有體會出他爹這番心意,也不點破,還是讓弟子慢慢悟吧。
常樂同周瀾陪著先生去屋子裡麵看。
結果才過去就看到屋子裡麵都收拾好了,看放置的東西就知道,給先生收拾出來的。
不用問都知道,薑常喜同樣把光線最好,最寬敞的屋子布置給了先生。
先生唇角就勾起來了:“作為弟子你們還是不錯的。”
三個弟子想到一塊去了,最好的屋子給他做了書房。當先生的非常受用弟子們這份用心。
常樂摸摸桌子,再看看軟榻,眼神都挪不開了:“先生我能在這裡陪著您讀書嗎。常喜是不是不喜歡我了,這樣的地方,為什麼沒有給我留一張桌子。”
周瀾同樣豔羨,舍不得挪步了:“我給先生磨墨也好。”明顯大家都喜歡。
先生直接把兩個弟子給踹出去了,想得美你們。
出門沒有帶書童,都是兩個弟子服其勞的,把弟子踹走了,就隻能先生自己動手歸攏書籍了。
桌子上竟然還擺放著,幾本遊記,詩集,看時間就知道京都最新出來的。當真是有心了。
先生美滋滋的找個地方坐下看書,心說到底是女弟子心細,安排的妥妥的呢。
怕是收到自己一同來京的消息,就幫著把書房收拾出來了,先生那是非常之受用。
感覺這女弟子彆說是把他的友人走動起來,即便是得罪幾個,他覺得都沒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