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花郎不懂就問:「那個,問上一句,薑小郎君,不對,是周賢弟成親之後,一直寄居在弟妹府上不成?」
總不能是薑府那樣的人家,把孩子送到周賢弟這樣沒有長輩的地方寄讀不是。
不用周瀾回答,人家探花郎自己就說了:「可不對呀,府上先生的學問,周賢弟不用去弟妹府上寄讀。」
而且周賢弟是個不差銀子的,這點彆說走的近的,走的稍微遠一點的都看的出來。寄宿老丈人家,那可不是好名聲。
周瀾立刻肩膀都挺直了:「先生在府上,所以內弟一直在府上。」
探花郎還是有幾分差異的,不過不能表現出來:「原來如此。」
難怪人家郎舅的情分那麼深,竟然真的從未分開過呢。
不過聽聞保定府薑氏,那也是大家,怎麼就把小郎君送到周賢弟府上了,這話就不好問了。
探花郎也知道,問了,周賢弟也未必願意說真話:「賢弟,薑小郎君總要長大的,你先習慣習慣就好。」
周瀾:「看著內弟從小郎君變成少年郎,我是欣慰又失落,竟然就長大了呢。」
這才生了孩子的人,這個感慨稍微早了歇。
探花郎如今都已經不知道該嫉妒周賢弟什麼了。有妻有子,不差銀子,差事紮實之外,難道還要嫉妒人家有個小舅子,順便還有這樣的嶽父嶽母。
人家周瀾才從常樂分彆,很是有點不成心事,探花郎不問,倒是有要說說的**。
那邊很走心的說道:「我家常樂自小同我夫人交好,夫人出嫁的時候,常樂第二日就到了,戲稱是陪嫁。」
跟著:「我們成親年紀小,細說起來,我們郎舅相伴的時間,要比同夫人相伴的時間都久。」
在探花郎聽來,這就是周賢弟在顯擺,這樣的小舅子誰不想有。
話說照著這樣的內人,能不能給自己也來一個。
探花郎:「不知道周賢弟嶽家可還有適齡女娘?」
有六妹夫就夠了,周瀾:「付兄,這個還是算了吧,我家妻妹們大多柔弱,溫婉,怕是應付不來府上的諸位女眷。」
付探花郎臉色都黑了,就說不能同人兜底吧,你看看,更難提親了:「賢弟太不給麵子了。」
周瀾:「探花郎難道已經把大利姑娘忘記了。」這叫會心一擊。
探花郎這次真的失意的很:「不忘記又能怎麼樣,大利姑娘喜歡雞腿,不喜歡酸詩。」
周瀾抿嘴微笑,愣是把同小舅子的分離之情忘記了些。所以說當差還是對的。認真工作能忘憂。
探花郎想到大利姑娘不成心事,收斂神情,同周賢弟說起了正事。
轉移一下思緒,探花郎:「倒是要問一句周賢弟,怎麼改變心意了不成。是不是有意同錢侍讀他們競爭。」
跟著不好意思的說道:「主要是看周賢弟最近差事當的很是讓人欣賞,所以有此一問,賢弟可彆不承認。」
差事當的好,這沒什麼不好承認的,周瀾:「爭什麼?人家翰林大人穩穩的在位置上呢。再說了,就這點資曆,咱們憑什麼爭。誌不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