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常喜:「大多是放常樂自己玩的,哭鬨的時候才抱起來哄一哄。當然了身邊要放人看著的。米糊,果泥什麼的,也給吃上一點點。要慢慢來。」
看看那邊的小叔子,看上去弱了些,也不知道能不能吃,不過成日這麼抱著裹著的,對孩子真的未必好。
薑常喜保守的說了
兩句,就不敢多說了,明顯這位婆婆覺得她自己的經驗更可靠。
李夫人沒說什麼,不過李小娘子應該是聽進去了:「薑姐姐放心,小弟的吃食,我們會仔細一些的。」
薑常喜謙虛的說道:「孩子小的時候,怎麼仔細小心都是應該的,我就是過來同母親取經的,養孩子的事情,還是長輩們更有經驗。娘帶出來了夫君呢。」
李夫人高興了,說起來自己養了兩個孩子呢,經驗更多一些。兒媳婦心裡明白挺好的。
把自己養孩子的心得同薑常喜巴拉巴拉的分享著,說的最多的還是五個多月大的小叔子,至於說自家夫君小時候如何,李夫人說的不多。可見在李夫人心裡,重量劃分。
不過總結一句話,李夫人最好、最引以為傲的養孩子經驗,還是如何給孩子身邊放人,如何尋奶娘,乃至於奶娘的吃喝拉撒,李夫人都很注意。
人家這也算是暗搓搓的給薑常喜提醒了,兒媳婦給孩子身邊放的人不行。
讓薑常喜來說,李夫人也就是把奶娘養的很不錯。孩子身邊的人看的挺緊。餘下的,都不想說。
所以你看,這若是婆媳共處,一塊養孫子的話,定然是矛盾重重的。
這時候就該慶幸,婆婆自己也剛好生了孩子,你看,自己養自己的,都挺好。
薑常喜倒是挺理解李夫人的,也不能說她對孩子不用心,這年頭大家族的孩子可能都是這麼養的。
不過薑常喜不怎麼認可就是了。她的孩子,還是親手帶著放心些。
如今想來,薑三夫人當初養孩子還真的不是不用心,是環境如此,是從小到大的認知如此。
來這邊一趟,薑常喜認為最大的功效就是,給薑三夫人***了,以後可彆說親娘不會帶孩子了。
薑常喜過府,為的就是拜見婆婆,瞧瞧小叔子,當真願意他們母子平安康泰的。畢竟他們康泰了,周瀾才能寬心,少些牽掛,少些麻煩。
薑常喜也沒能呆多久,畢竟府上還有孩子呢。
李夫人知道兒媳婦有孝順的心就夠了:「我這裡常喜不用擔心,照看好二郎同孩子們。」
薑常喜熱乎乎的招呼:「娘,您放心吧。照顧好自己,兒媳會長過來看您的。」
李小娘子送薑常喜到門口:「多謝薑姐姐為小郎特意跑一趟。」
薑常喜:「妹妹這話客氣了,是妹妹的弟弟,也是我的弟弟,應該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