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藝隻是特長,不能當專業這話,薑三老爺這都是背著薑三夫人說的,不然夫妻肯定是一場饑荒。
每日看著自家外孫,外孫女武藝精進,薑三老爺都愁的什麼似的。
人家沒想讓外孫,外孫女往這方麵發展,明明他薑家是讀書人家。對薑三老爺來說,這相當於讓齊家,拐了外孫子,外孫女。
周大人到是知道安慰嶽父大人:「您老彆擔心,我們周家底蘊不深,不計較這些的。」
薑三老爺能說,我感謝姑爺你想的開通嗎:「是為了這個嗎,我是心疼他們吃苦,萬一因為一身好武藝,以後往武將發展怎麼辦。」人家想的可長遠了。
周瀾覺得,若是當真如此,自家圓圓也挺威風的:「咱們圓圓也定然是位儒將。」
那也是將,那也是在薑三老爺不讚成之列。人家要外孫士名仕。
不過在邊郡這樣的地方,薑三老爺那是不敢把這話嚷嚷出來的,隻能暗搓搓的給外孫的學藝之路搗亂。
在圓圓同薑薑麵前說的最多的就是,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舉例子都是用周瀾,你爹就是讀書人,是不是很崇拜你爹。
你看孩子哪有不崇拜的爹的,薑三老爺當真是處處都是小心機。
薑常喜拉著薑三夫人背後沒少看熱鬨,薑三夫人:「你爹也是心疼你,在邊郡有你舅舅撐腰,惹了麻煩沒人找你頭上,到了京城,都是惹不起的人家,可不得拘著點孩子嗎」
跟著薑三夫人就說了:「想到這兒,我就舍不得孩子們被拘著。」
薑常喜心說,為了這個也不能不回京呀,他們願意,人家朝堂不見的願意:「您想的真遠,讓孩子多學點本事,同先生好好讀書,自然就不用擔心了。」
薑三夫人也不好說,孩子在好好讀書的問題上,真的沒法同常樂比。頂多就是比姑爺聰明,問題沒有姑爺讀書紮實。孩子們還挺讓人頭疼的。
而且薑三夫人最近最深的感觸就是,到了京城,她去給人賠禮的時候,那些人未見得如同邊郡這邊給她麵子。
薑三夫人,齊大姑娘的名號,在京城不好使呢。
薑常喜看著薑三夫人的模樣,就知道自家爹娘什麼心思:「您彆想那麼多,夫君說了,他小時候也這樣淘氣的,大了自然就知道用功了。您要相信圓圓同薑薑。」
相信什麼,亂說什麼,閨女會不會說話呀,薑三夫人差點翻臉。
薑三夫人可不願意外孫,外孫女經曆姑爺那樣的坎坷而奮發:「可彆,姑爺那是被刺激的,小小年紀就懂事了。若是非要如此,我寧願圓圓同薑薑,一直這樣,反正我同你爹也閒的很,不過是去給人多賠罪幾次嗎,隻當是交朋友了。」
就這心態,孩子能教育好?才是稀奇呢。薑常喜算是知道爺爺奶奶帶的孩子,是什麼孩子了。
薑常喜:「您同我爹到底去給人賠了多少禮?」這都要成懸案了。
薑三夫人:「亂說什麼,根本就沒有的事情。」然後扭頭就走了,明顯逃避問題,薑常喜能看不出來就怪了。
難怪自家不光在邊郡沒人緣,在親戚裡麵還沒人緣。原來這都是有原因的,不都在她太優秀的問題上。
想一想,外麵的事情都是他們夫妻出麵的,想來親戚內部的問題,都是薑三老爺同薑三夫人背著他們夫妻幫著孩子解決的。這認識有點齁不住。
薑常喜心態都要崩了,所以這一家子在邊郡這是要人閒狗厭下去的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