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夫人略微尷尬,輕咳兩聲:「聽聞你們在邊郡很不容易,這些年沒少吃苦吧。」
薑常喜:「吃苦倒是說不上,可到底不比京城,在母親舅舅身邊,都是親人。」
聽到這話,周瀾直接告辭,去外院等著李大人下衙了。女人敘舊,他不好多說。
也不知道舅舅聽到常喜這話什麼感受。
至於母親如何,周大人早就釋然了,他有自己更在乎的人,嬌妻在旁,他有一雙兒女護著,餘下的都可以放下。
薑常喜同李夫人嘮嗑,那真是一會就找到熟悉的感覺了。
李夫人:「小郎前幾年就讓你伯父帶到外院教導了。你妹妹又出嫁了,我一個人在內院,你有時間帶著薑薑過來玩。」
薑常喜心說,難怪小郎小郎舉止雅致,言行憨直可愛,原來是李伯父的功勞:「那怕是不成,兒媳能常常過來,薑薑要讀書的。」
李夫人作為祖母,很關心孫女:「咱們薑薑聘請的哪位女先生?」
薑常喜:「薑薑自幼跟著師祖身邊,得先生他老人家教導,平日裡我爹也回指點一二。兒媳回來以前,常樂已經在官學給兩個孩子報名了。」
李夫人抽抽嘴角,一個小娃娃,還是女郎,竟然是被這樣的大先生帶出來的:「咱們家薑薑竟然是才女。」
薑常喜:「您可彆在外麵說,兒媳婦臉皮薄掛不住。不求她才名如何,出門不讓人忽悠了就成。」
李夫人就笑,由衷的說道:「當著外人也敢說,剛才那番話,那就是實力。我雖然是內宅婦人,可也不是小娃娃就能給唬住的。他們就唬住我了。」
竟然還能如此淡然的開玩笑,薑常喜:「母親豁達了許多。」
李夫人怪不好意思的:「或許是年紀大了。」
四年不見而已,李夫人竟然能同薑常喜這樣開口嘮嗑。真的是沒想到呢。
李大人回府的時候看到周瀾,那真是連聲誇讚,就可惜這樣的郎君不是他親生的。
正事上,人家李大人隻說了一句:「你如今的官職,不是我能插手打探的。不過京城到底不是邊郡,萬事謹慎小心。」
周瀾躬身行禮:「多謝伯父教導。」好意,周瀾還是明白的。
不說其他,能把李小郎教導的如此舒朗陽光,就值得周瀾敬佩。
母親的變化,同李伯父的開導脫不了關係。周瀾敬佩這位伯父的品性為人。
然後人家一塊去看三個孩子了。
還是那句話,看到人家圓圓薑薑,李伯父嫉妒了,不是自家小郎不好,而是真的不能放在一塊比。
圓圓上前見禮:「祖父。」
薑薑跟著:「祖父。」
然後兩個孩子就撲過來了,一點不見外:「我們能同小叔叔一起去學堂嗎,沒有小叔叔護著,我們人生地不熟的,怎麼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