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其實一直不太喜歡桀驁不馴的蘇軾, 懷揣著公平客觀的審視之心看著這首詞。
第一眼,便驚-豔到他了。
“竹杖芒鞋輕勝馬, 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蘇軾有個稱呼叫做蘇如潮, 很多人覺得蘇軾的文章就像潮水一樣浩浩蕩蕩,波瀾壯闊。
王安石閉上眼睛,細細品味其中真味, 隻覺心神激蕩,豁然開朗。
緊接著, 他心神觸動,又有些悲從中來。
他如今被宋神宗冷遇,被守舊派排擠, 處於隱退狀態, 還得知了司馬光未來會廢除他的新政。
他一心為公,從不為私,立誌於改變這個頹靡的大宋, 然而到頭來都是一場空。他心裡說不忿悶是假的。
可看完蘇軾的詞之後, 不知為何, 心頭湧上一股冷冽的清泉,焦躁煩悶的情緒稍稍被撫平。
蘇軾遭受文字獄,比他可苦多了,都還保留樂觀之心, 他怎麼能落後呢?
假如他在春風得意的時候, 看到這首詞,肯定“不識曲中意”, 現在一聽,卻“已經是曲中人”。沒有一個失落失意的人能拒絕這首詞。
如果要在蘇軾的詩詞中挑一首他最喜歡的,那就是這一首了。
王安石心情複雜, 人老了,就愛回憶年輕的時候,打開了話匣子,跟妻子絮絮叨叨:“我和蘇軾第一次見麵,是在歐陽永叔家裡。”
“那個時候,蘇軾還是個毛頭小子。他跟著父親,風塵仆仆從四川小城來到京師,請求永叔提攜。”
“永叔看過蘇軾的文章,頗為喜歡,大包大攬要他做自己的門生,居然還說蘇軾會成為下一代的文壇之首。”
“我覺得他誇大了,彆的文人也是一樣。誰曾想,他一語成讖。”
“如今,天下才華共一擔,蘇子瞻獨占八鬥。”
他的詩文有道家超脫的思想、佛教明心的領悟,還有儒家為國為民的信心。融合了儒釋道三種思想,已經自成一派了。*
王安石這個“拗相公”也是喜歡就事論事的人,雖然不太喜歡蘇軾,但絲毫不掩飾自己的欣賞。
興之所至,他還回到書房,揮毫如雨,筆走龍蛇,寫了一幅書法作品,內容自然是這首《定風波》。
然後掛在書房的牆壁上,用以自勉。
....
俗話說,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這十之八-九的人看到這首詞之後,都難免觸動。
在他們久久不能回神的時候,天幕繼續播放。
古青青又說起了雜談:【宋仁宗曾經說蘇軾兄弟是宰相之才。
事實證明,沒有錯,蘇軾政績非常優秀,在徐州治理洪水,在密州治理蝗蟲,在黃州辦孤兒院,在海南搞學堂,在杭州治理瘟疫美化西湖……
很少能找到一個詩人,比他政績還好的。所以有學者評價,他是被低估的國士。
他的足跡遍布全國,到處都有他的紀念館,其中最主要的是三座:杭州西湖蘇東坡紀念館、惠州西湖蘇東坡紀念館、黃岡蘇東坡紀念館。
紀念館有一首詩:“知州未遠去,僅在揮手間門。”
很多人就挺好奇的,蘇軾詩詞歌賦樣樣精通,治國理政也是一把好手,他怎麼這麼有精力,他這一天有四十八個小時嗎?
可能,這就是世界的參差吧。(落淚)】
古青青剪輯了一些蘇東坡紀念館的素材,放進了視頻裡。
紀念館美輪美奐,還立著蘇東坡的雕像。
.......
天幕下,無數北宋文人震驚不已,羨慕到幾乎要流口水了。之前杭州人民為了白居易,把堤壩以命名為白堤已經讓他們羨慕壞了。
結果天幕告訴他們,蘇東坡還有密密麻麻的紀念館。
俗話說,國家大事在祀與戎,紀念館這種東西已經有祭祀的意義,在古人眼裡是非常神聖的,非大功德者享受不到。
蘇東坡死後都不用擔心沒有香火了。
那些在烏台詩案中陷害蘇軾的文人幾乎都要把牙咬碎了,在心中暗罵:“淫祀!”
他們心頭慌亂。未來的人有多喜歡蘇東坡,肯定就有多討厭他們這些陷害蘇東坡的人。
他們感覺自己在蘇東坡麵前好像跳梁小醜。和杜甫那句話一樣,“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他們羨慕嫉妒得要命,又擔心蘇東坡得勢之後報複他們,嚇得睡不著覺,徹夜不能眠。
.......
天幕下,蘇軾望著天幕,有些出神。
他肯定活不到那個年代,但是他的紀念館還存在,仿佛他的生命還在延續。
不得不說,他被感動到了,眼前浮現水霧。這些年不得誌的酸楚全部化作春水往東流去。
他是真心為百姓做實事的人,百姓沒有忘了他。
張懷民覺得詫異:“蘇子瞻,你是哭了嗎?”
蘇軾撇過頭去:“哪裡有,就是沙子迷了眼。對了,我覺得那個雕像做得有點怪,沒有我英俊。”
張懷民:“……”真是嘴硬!
.......
【唐朝人喜歡思考來世。在宋朝的時候,可能是先賢已經夠多了,而且也有宗教原因,宋朝人於是開始思考往生。
蘇軾也開始思考,自己到底是哪個厲害人物的轉世呢?
蘇軾八-九歲的時候經常做一個夢,夢裡他是個和尚。後來他五十歲的時候結交了很多僧人,把自己的夢告訴他們。
僧人們大驚失色,蘇軾描述的不是五戒禪師嗎?
蘇軾於是覺得自己是五戒和尚轉世。可蘇軾這個和尚轉世一點也不修戒律,經常一邊吃肉一邊讀佛經。其他和尚覺得不好,蘇軾就說我漱一漱口再讀。
真是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啊(狗頭)。】
【總之,蘇軾文、詩、詞無一不精,全麵拓寬了詞的格局,提高了詞的文學地位。唐宋十-大詩人之一,實至名歸!】
緊接著,天音消散,畫麵一空,天幕重新變回無波無瀾的模樣。
隻剩下中心的一行水墨字:【下一段視頻,將在五天後播放!】
.......
視頻雖然播放完了,但影響如同江水綿綿不斷,尤其是北宋。
身在黃州的蘇軾一朝得勢,被召回京師。
自從他陷入烏台詩案,除了一些真心的朋友還在跟他來往,那些酒肉朋友都恨不得離他三丈遠。
他們幾乎都感覺蘇軾要死在黃州了,沒想到他還能鹹魚翻身,而且翻身的姿勢這麼神奇。
這些官員一擁而上,仿佛看見親人一樣熱情,恭喜他登上天幕,恭喜他青史留名。蘇軾家裡的門檻都要被踩爛了。
人情冷暖,可見一斑。
蘇軾倒也懂人情世故,沒那麼憤世嫉俗,高情商地應付過去了。
在送走一撥人之後,他望著弟弟,大吐苦水:“我這輩子都沒碰到過這麼多想找我幫忙的人,快被他們煩死了。”
弟弟蘇轍思忖片刻,說道:“那就閉門不見客吧,今時不同往日,你就是得罪了一百個人,他們也不敢構陷你了。”
這些官員未必在乎蘇軾未來的名氣,可在乎天幕背後的神仙啊。如果他們再搞一次烏台詩案,很難保證天雷不會劈他們。
蘇軾被他點撥,豁然開朗,腰杆挺直:“是啊,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李定那些小人都要看我臉色了。嗬嗬。”
蘇軾說話和寫信很喜歡用“嗬嗬”兩個字,而且有點陰陽怪氣的意思,可能是“嗬嗬”這個網絡用語的鼻祖。
弟弟見哥哥如此自信,忍不住笑出聲,心中一塊大石放了下來,感謝起天幕。最大的受益者就是他們了。
他感覺肩膀上的擔子稍稍輕了點,再也不用擔心哥哥橫衝直撞惹了貴人。
因為,現在哥哥就是那個貴人。
........
不久,宋神宗召見蘇軾。
蘇軾來的時候,宋神宗還在看奏折,上麵寫著蘇軾在黃州的政績。
宋仁宗覺得蘇軾是個宰相人才,但宋神宗覺得蘇軾詩詞寫得好,政治能力很一般。
天幕說未來有學者說蘇軾是國士,宋神宗有些不以為然。
俗話說眼見為實,他於是派人調查蘇軾的所作所為,精確到每一件事。
看完之後,宋神宗的眼神有點不一樣了,蘇軾最近在黃州居然救了很多女嬰。
黃州居然有這麼惡毒的習俗嗎?他有點難以置信。
他見蘇軾到了,慰問了他幾句,隨後便直擊主題:“愛卿最近為什麼要在黃州救女嬰?那裡很多人丟棄嬰兒嗎?”
蘇軾點頭,一五一十說道:“這種風氣,戰國時期就有了。最近黃州逢災年,經常有人把女嬰丟棄在路上,還有用洗腳盆溺死的。
臣見之不忍,於是給太守寫信。可是自古以來,官府都不管這事。臣隻好聯合當地的商人,開辦育嬰堂。”
蘇軾在黃州是個貶官,並不富裕,窮到都隻能吃豬肉了,還去捐款救濟女嬰。可是個人的力量太稀薄,手頭很快沒錢了。
蘇軾於是拉著當地的富人成立了基金會,哪家生了女嬰,就主動上門說不要淹死。他們送錢送米來養。如果還是要丟女嬰,那就送去育嬰堂。
他說的輕飄飄,可是商人重利,不乾賠本的生意。蘇軾能拉來這麼多投資,其中難度可想而知。
宋神宗知曉民間門百姓過得苦,卻知道得很少,不然也不會被一張流民圖給嚇壞了,感覺這種事情很驚世駭俗。
他於是仔細詢問溺殺女嬰的事情。
蘇軾把自己知道的情況都說了出來,說到動情的時候,眼淚都忍不住流下來。
他沒有女兒,隻有兒子,可他根本見不慣這種做法。
“唉。”宋神宗聞言,長長歎息,心中對蘇軾的偏見完全消散了。
蘇軾之前在黃州是個罪官,居然能管官府不願意的事情,救人無數,多麼難得。
這確實是一位深耕民間門的國士啊,地方人為他建紀念館也是應該的。
宋神宗下了決定:“翰林學士,愛卿可能當?”
翰林學士這個職位不算低了,相當於皇帝的親信,相當於內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