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9章 第 1209 章(1 / 2)

鄭繡也很激動, 她上輩子是主播,為了紅,她曾經研究過營銷, 更是親自給自己營銷過,效果相當的好, 所以這次自告奮勇,拿著陳郡謝氏投誠一事營銷,取得了十分顯著的效果。

在她的營銷下,蕭遙的確是真命天女, 上天指定的天子,所以蕭遙才能讓陳郡謝氏這樣的名門望族為之傾倒和支持。

鄭繡之前因為蕭遙打江山已經到了後期沒有自己展示的機會而失望, 這次的事過後, 再不失望了, 反而基情滿滿, 因為她這次做得很好, 得到了林楠的表揚。

壓下心中的激動,鄭繡問林楠:“既然天下老百姓都相信了我們將軍是天子, 那接下來其他名門望族豈不是都會投誠?這麼一來,我們將軍是不是很快就可以登基為帝了?”

林楠搖搖頭:“十大世家雖然說同氣連枝, 但在這種大事上, 還是會有分歧的。所以,或許會有世家跟著投誠,但肯定也有世家聯合蘇守之或者蘇守之那些舊部跟我們打的。”

要讓一些頑固的世家奉一個女郎是天下之主, 實在太難了。

事情的確如林楠所說,在陳郡謝氏投誠後,又有三個世家投誠了,分彆是弘農楊氏、清河崔氏和博陵崔氏。

弘農楊氏和清河崔氏還好, 他們和蕭遙素無過節,也沒有什麼恩怨情仇,博陵崔氏的投誠,則讓許多人大吃一驚,當然,吃驚過後,又覺得是情理之中。

雖然說蕭遙已非博陵崔氏女,但她到底是這一家的血脈,這一家如何會真正反對她?

不過,世人雖然認為一切是情理之中,但是也不免譏諷博陵崔氏見風使舵,前倨後恭,失去了世家風範。

這其中不肯向蕭遙投誠的世家出了大力氣,他們恨不得將所有投誠的世家譏諷一番,讓他們幡然悔悟,因此見了博陵崔氏這個有漏洞的,自然往死裡黑。

範陽盧氏同博陵崔氏是很親的姻親,得了消息十分不解,在博陵崔氏附近遊曆的範家子特地上門去問崔大夫人。

崔大夫人抹著眼淚:“我同蕭遙那不孝女已是這種關係,如何肯向她乞憐?可老太爺同族中其他人都要求同蕭遙重修於好,我又有什麼法子?”又問範家子,“族中都說,蕭遙手握五十萬大軍,蘇守之是打不過的,你們是怎麼想的?”

範家子不屑道:“他們全無風骨,自然要說些滅自家威風的話。蕭遙一介女郎,已經露出野心,如何能令她手下的兒郎心腹?待我們各家再寫檄文聲討她,又寫文章喚醒她手下的兵將,她所有的勢力將迅速消解。”

說完表示要去見崔郎主,勸蕭郎主懸崖勒馬,回歸正途。

崔郎主見了他一麵,隻聽了幾句,便反駁:“天命石碑一出,老百姓幾乎都擁護蕭遙,你們如何破解?”又勸範家子,勸了幾句勸不住,便命人送客,分明是不肯再浪費時間。

範家子怒極而去,回去自是寫文譏諷博陵崔氏不提。

崔大夫人見崔郎主送走範家子,不由得生怒,氣崔郎主怠慢娘家子侄,又問他:“原先石碑已出,你尚且不肯投誠,怎地陳郡謝氏一投誠,你便也跟著投誠了?”

崔郎主歎了口氣:“二太爺私下曾與我說過,謝家老太爺懂天象,今謝家肯投誠,說不得便是從天象中看出什麼。”

崔大夫人頓時倒抽一口氣,但吃驚過後,馬上埋怨崔郎主:“你怎地不早些說?我也好勸勸我娘家。”說完就要出去追範家子。

崔郎主忙拉住她:“你勸什麼?若是真的固然好,若此事是假的,到時蕭遙失敗了,你如何麵對你娘家?此等滅族的大事,各家自行做主的好。不論好歹都是自己的選擇,怨不得彆人。”說到這裡頓了頓,

“他們同我們立場不同也好,到時不管哪方出事了,另一方都可以照應一二。若同處一條船,船翻了,便一起沒了。”

這也是他隻勸範家子一兩句而不曾苦勸的原因。

崔大夫人聽了,也知道隻能這樣,但心情到底很不好。

不肯向蕭遙投誠的李郎主打算跟著房都尉等人去追蘇守之,讓蘇守之對抗蕭遙。

臨走前,他們將謝三郎送走。

謝三郎麵露愧色,隻不住地對眾人作揖,一句話都沒說,便一臉羞愧地走了。

李郎主等目送謝三郎離去,不由得喟歎一聲:“也不知謝家的選擇到底對不對。”

王家三郎道:“我輩乃讀書人,所讀聖賢書裡上下左右刻的全是‘骨氣’二字,身體也因此有骨氣鑄造,如何能像謝家這般斷了脊梁,賣身與女賊?”

李郎主點了點頭,卻沒有再說話,隻默默地轉身回去。

隨後,李郎主和房都尉等一路急行軍,期望趕上蘇守之,奉蘇守之為主,再同蕭遙爭天下。

然而他們走了兩天,便見在前方探路的探子騎著快馬回來稟告:“報——將軍同蕭將軍會戰於碧溪邊,大敗。今日在前方郾城得到消息,蘇將軍已經降了,現今為蕭將軍麾下的蘇都尉。”

房都尉和林都尉兩個頓時眼前發黑,異口同聲問:“什麼?”

來人將話重複了一遍,隨後急問:“房都尉,林都尉,眼下我等該如何?”

砰——

年紀稍大的房都尉確定消息屬實,眼前發黑,一下子倒在了地上。

林都尉忙去扶房都尉,但是他自己亦渾身發軟,才扶了房都尉一把,自己也癱軟在地,呆呆地看著前方,忘了說話。

李郎主和王三郎一行人急匆匆趕來,嘴上問:“可是前方有什麼消息?”問完見林都尉和房都尉一人倒地昏迷一人癱軟在地,都吃了一驚,一顆心直往下沉,李郎主艱難地問,“出什麼事了?”

探子沒敢回答,隻看著林都尉。

王三郎過去拉林都尉,再次追問:“是出了什麼變故了麼?”

林都尉緩緩回神,抬頭看向王三郎:“我們蘇將軍同蕭將軍會戰於碧溪,敗了,降了。”

“什麼?”這次輪到李郎主等人眼前發黑,渾身發冷。

半個時辰後,眾人都冷靜下來了,開始坐在一起商量該怎麼辦。

林都尉道:“興許,蕭將軍一統天下的確是天命,不如我等順應天命罷。”他從前一向服蕭遙,所以這會子,也沒什麼心理負擔。

房都尉馬上嗬斥:“一派胡言!自古至今,從未有女郎登基為帝,所以蕭將軍登基,何來天命一說?陰陽女男相對,陰乃地,陽才是天。如今女郎妄圖對應上天,豈不荒謬?既女賊妄圖竊天,我等討伐之,乃天道正義之師!”

幾個世家子弟忙出言附和。

林都尉見眾人一個意思,便沒再宣揚自己所說,而是問:“既要討伐蕭將軍,當選一德高望重者領兵才行。我們何來德高望重可抵抗蕭將軍者?”還有哪個人能打蕭遙?

此言一出,眾人的目中都露出火熱之色。

世家大族之人先前因著房都尉和林都尉等都是蘇守之的舊部,鐵定追隨蘇守之的,一直不敢多想,如今有了機會,不免都起了心思。

與會人員中的世家大族中,多數都有姻親關係,關係最親近的目光一接,眉眼官司便打好了,紛紛出言推薦自家姻親——他們都很想自薦,可作為禮儀典範的他們也是要臉的,所以才弄成推薦他人的模式。

片刻後,通過混亂的推薦,趙郡李氏的的李許之被推了出來。

李許之年三十,少有才名,為人俠義,算是世家大族年輕一輩中相對比較出名的存在,他隻是比較出名而非十分出名是因為,各大世家都有縱情山水又才高八鬥之人,和這些真正的少年英才或是已經成名的風流名士相比,李許之便遜色了許多。

李許之便在現場,他出來說了些自謙的話,接著開始表明心跡,言明這輩子將以滅蕭賊為己任,最後提出儘快北上,一路征兵填充軍隊,再聯合各大世家的部曲與蕭賊對峙。

眾人都沒有反對,很快大軍開拔,一路北上。

他們如今兵力不過幾萬,遇上蕭遙的大軍隻有死路一條,因此一路北上時俱都小心翼翼的,特地避開蕭遙大軍,甚至故意繞路遠離蕭遙的大軍。

眾人預計,這一路北上至少能征到幾萬兵馬,孰料一路走來,根本沒見著幾個百姓,進村中細看,見屋中有活人生活的痕跡,深知有鍋碗瓢盆,隻是人不見了,便猜測這些人是得知大軍北上,怕被抓壯丁才跑的。

房都尉很是惱怒:“此等目光短淺又愚昧之輩,著實可恨。我們不如派人進山,將壯年都抓來?”

李許之成了大軍的統帥,比過去多了幾分仁善,聞言便說道:“罷了,他們既不願追隨,勉強其跟著,隻怕也無甚戰鬥力,上了戰場,不僅不頂用,隻怕還要連累人。”

房都尉心中暗歎,這世家子看著花團錦簇,內裡著實不堪大用啊。

如今世家這邊嚴重缺少兵力,根本沒有跟蕭遙一戰的實力,李許之還這般婦人之仁,何時才能征到能對抗蕭遙的大軍?

世家大族的私軍,也就是部曲雖然裝備齊全,而且數量不少,但是跟蕭遙五十多萬快六十萬大軍相比,便什麼都不是,想要和蕭遙對抗,甚至打敗蕭遙,歸根到底,是要靠從老百姓中抓來的壯丁啊。

這是這次是李許之成為統帥之後,頭一次做決策,他著實不好不給麵子,因此隻得點頭。

又到下一個城鎮旁的村子,房都尉照例命人去抓壯丁。

然而和之前一樣,鄰近幾個村子的人都跑了!

房都尉勃然大怒,馬上命人進山去搜,務必要將壯丁都抓過來填充隊伍。

李許之又要表現自己的仁善,但是還未開口,衣角便被鄭家四老爺悄悄地扯了扯。

他回頭,見鄭四老爺衝自己不住地搖頭,便壓下到嘴的話。

等房都尉前去查看抓壯丁事宜,又讓王三郎纏住林都尉,李許之才悄悄問鄭四老爺不讓自己開口是何意。

鄭四老爺低聲道:“我們兵力嚴重不足,這一路北上,是勢必要填充兵力的。既房都尉主動去辦此事,你便聽令罷。等兵力相當,我們和蕭賊作戰才有勝算。”

李許之聽了,點點頭,叉手說道:“受教受教——”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