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李氏英傑(2 / 2)

初唐崢嶸 狂風徐徐 4820 字 6個月前

這位中年人來頭不小,隋末群雄宇文化及的弟弟宇文士及,武德二年投唐,入秦王府為驃騎將軍,隨李世民先後攻滅宋金剛、王世充、竇建德,封爵郢國公,拜中書侍郎。

中書侍郎是中書省的副中書令,位高權重,宇文士及是秦王府在朝中的一大臂助,畢竟如房玄齡、杜如晦、尉遲恭、秦瓊等文武俊傑隻在秦王府任職。

宇文士及有些惶恐,“河北大敗,魏州、莘州、黎州、相州、洛洲陸續失陷,諸洲主管或死或降,唯有右武衛將軍張士貴潰圍而逃。”

廳內一靜,李世民背脊一挺,身子微微前傾,雙目透出精芒,剛才還溫文儒雅的模樣頃刻間化為威勢。

薛收輕聲道:“殿下,淮安王、李世績均潰敗……”

“不急。”李世民突然恢複了平靜,像是一柄寒光四射的寶劍歸鞘,“不急。”

事情是明擺著的,李世民六月底回京,劉黑闥七月初就起兵了,按理來說李世民是安撫河北的最佳人選,但之後長達半年的時間內,天策府被一直被刻意排斥在河北諸戰之外,直到劉黑闥攻陷整個河北。

如今諸將敗北,聖人、東宮束手,除了天策府,還有誰能收拾殘局呢?

所以,李世民不急。

宇文士及探出身子,輕聲道:“東宮已然過去了,聖人尚未來召?”

“適才克明說到哪兒了?”李世民像是沒聽見似的,招手讓宇文士及坐下,笑道:“東山寺乃是玄齡挑選的,難道有何紕漏?”

杜如晦定定心神,歎道:“那日查驗,東山寺主持倒也罷了,冒出了個在寺中暫住的少年郎……”

“雖然不知內情,但必是此人搗鬼,玄奘禪師次日言明東山寺不在裁撤之列時,那少年郎就在禪師內室。”

李世民來了興趣,笑道:“居然能讓克明吃個啞巴虧……如此少年郎,盛過隻會吟詩作賦的才子呢。”

“噢噢,就是克明前幾日說的那人?”房玄齡恍然大悟,“背後言人是非……”

察覺到眾人都看過來,杜如晦坦然將那日在東山寺隔牆聽到的一番話複述了一遍,“雖是背後所言……手段略顯陰詭,但細察人心,非尋常手段,此番評價……倒也切合。”

放出裁撤寺廟後補收四年稅賦的消息,就是杜如晦的建議。

李世民皺眉道:“此子胡言亂語,克明乃為國事計。”

“但能隨口道破,顯然心思機巧,更能說動玄奘禪師……”房玄齡來了興致,“克明,此何等人物?”

杜如晦乾脆的說:“李善,約莫十六七歲,自稱來長安投親遭拒,如今借住東山寺,豐神俊朗,見事犀利,胸有韜略。”

“胸有韜略?”薛收眉頭一挑,這個詞是不能亂用的。

杜如晦冷笑兩聲,“今日才聽說,東山寺主持烏巢禪師修了十年閉口禪……”

房玄齡愣了下後仰天大笑,笑得前仰後合,“那玄奘禪師那日拜寺,如何論佛?”

李世民也忍不住搖頭,“此乃絕戶計,不過也不足以說動玄奘……”

一直默默聽著的宇文士及突然開口道:“這幾日倒是聽說過,東山寺有西來真經,昨日玄奘禪師上書請求西行天竺。”

略微安靜了片刻後,薛收歎道:“果然胸有韜略,又一位李氏少年英傑。”

“李白雖有詩才,卻縱意花叢,李善為小利而險些壞國事,都算不上少年英傑。”李世民搖搖頭,“還需磨礪。”

不過些許小事,李世民並不放在心上,他長身而起,朗聲道:“寺廟裁撤之事,克明催一催,至少征召三千府兵,由長安令王緒領兵。”

“仁人兄官居中書侍郎,當留守長安,餘者並左右六護軍府、玄甲兵,均隨孤出征。”

“來人,更衣,孤要入宮請戰!”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