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玩笑,去年劉黑闥鬨的那麼凶,多少將領都敗下陣來,而李世民攜秦王府左右六護軍府一擊而勝。
若真的散去……東宮是招攬還是趕儘殺絕?
多少人都是王世充、竇建德、李密舊部,肯束手就擒嗎?
益州道還好,但陝東道呢?
一個不好就是天下大亂!
李淵下定決心,必須讓長子儘快出兵,他咬著牙低聲說了幾個名字,李世民臉色微變,有時頷首,有時垂頭。
兩刻鐘後,回到承乾殿的李世民麵色鐵青。
“如何?”長孫無忌低聲問:“東宮何時出兵?”
李世民看左右都是心腹,不再忍耐,飛起一腳踹飛了攔著路的胡凳。
巧妙的讓人傳唱《秦王破陣樂,實在是無奈之舉……這是長孫無忌搗鼓出來的,杜如晦、房玄齡都並不讚成。
但李世民也是沒辦法,已經忍氣吞聲讓出了陝東道大行台節製權,而東宮那邊還是左一個要求,右一個要求,就是不肯出兵……長孫無忌此舉是試圖施加壓力,催促東宮出兵。
畢竟突厥人破貝洲,攻魏洲,顯然一時半會兒是不會北返的……李世民就盼著老大去河北吃幾場敗戰。
坊間傳唱《秦王破陣樂,父親顯然是懷疑到東宮頭上了,但李世民沒想到,父親居然如此偏心。
東宮居然想從天策府抽調人手,而且還是玄甲軍左右頭領霍長孫、秦瓊,這是李世民難以忍受的……李淵倒是否決了,他也知道這已經觸犯了李世民的底線,但他但卻提出了另三個人選。
“任國公……”房玄齡遲疑道:“任國公倒是無妨,另兩人是?”
任國公即劉弘基,和李世民私人關係極為密切,當年還在晉陽的時候,出則連騎,入同臥起。
李世民冷笑道:“張公瑾、鄭仁泰。”
“張公瑾與洧州刺史崔樞為密友,後者是清河崔氏子弟,兩人相約投唐。”房玄齡如數家珍道:“崔樞如今正在東宮,任從事中郎。”
“鄭仁泰早年隨殿下起兵,向來是殿下嫡係,但此人乃滎陽鄭氏子弟,其堂妹乃是太子妃。”
杜如晦、長孫無忌、房玄齡三人麵麵相覷,這三個人都是秦王一脈,但都未在天策府任職,說起來也不是不能隨太子征伐河北,但東宮顯然是有挖角之意。
劉弘基和李世民交好,但與李建成關係也不差。
張公瑾的好友崔樞是清河崔氏子弟,如今貝洲正受突厥禍亂,而崔樞又是太子心腹。
鄭仁泰更是夠嗆,都勉強算得上太子的小舅子了,而且滎陽鄭氏是太子妻族,多有族人投靠東宮。
杜如晦厲聲道:“絕不可許之!”
“可一可二便可三,張公瑾得李世績、尉遲恭舉薦而來,鄭仁泰隨殿下先後破薛家父子、宋金剛、劉武周,平定王世充、竇建德……殿下如何能棄之?!”
李世民微微點頭,此事絕不能就這麼含糊過去,但東宮顯然是在拖延時日,如今已近十一月,已是寒冬,突厥人快要北返了。
突厥北返草原的消息入京,老大才會出征……李世民想到這兒就暗咬銀牙,太不公平了!
上一次劉黑闥席卷河北,李世績所率唐軍主力全軍覆沒,第二日李世民就自請出征。
而這一次,李道玄兵敗下博都快一個月了,東宮還在拖延時日。
就在這時候,外間傳來急促的腳步聲,來者是秦王府右候車騎將軍侯君集。
“殿下,李世績傳信,欲請殿下登門。”
“李世績?”長孫無忌等人都有些詫異,論起來,李世績並不在天策府任職,甚至都算不上秦王府一脈。
侯君集身子微微前傾,“殿下,魏洲來人。”
李世民眼睛一亮,長身而起,“年初懋功隨孤討伐劉賊,洛水之側立下奇功,回京後尚未一聚,正要拜會。”
李世績身份有點尷尬,先後仕李密、竇建德,入唐後隨李世民征戰,但偏偏又是太子洗馬魏征舉薦入唐的,所以向來謹慎,不肯卷入朝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