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二章 馬政(2 / 2)

初唐崢嶸 狂風徐徐 4015 字 7個月前

李世民大約看了看,大致和給自己的信差不多,隻是側重點有所不同。

“二郎曾經略河東,以你觀之,如何?”李淵神色有些凝重,雖然近年來和次子之間有所隔閡,但他也清楚,論將略,自己雖然是父親,卻是父不如子,所以平日偏袒,但軍事上非常重視李世民的意見。

李世民略一沉吟,乾脆利索的回道:“可行。”

“細細說來。”李淵眉頭挑了挑,適才太子言或可一試,而平陽言絕不可行,而次子卻言可行。

李世民這次的回答更為簡略,上一句還兩個字,這次就一個字,“馬。”

李淵神色微動,思索片刻後微微頷首。

後世都覺得漢初缺馬,天子之駕都找不到六匹同色馬,直到漢武帝遠征西域之後才漸漸以騎兵稱雄。

宋朝也缺馬,王安石弄出個保馬法、戶馬法,坑的無數人家破人亡。

明朝也缺馬,河北之患以馬為最,最終劉六劉七都打到北京城附近了。

但唐朝,是個騎兵稱雄草原的王朝,應該是不缺馬的……但事實上,唐初非常缺馬,缺的讓上至李淵、李世民,下至軍中將校無不撓頭。

前隋時期就一度缺馬,後來賀婁子乾經略關西隴右,散民眾,以畜牧為事,一度擁馬數以萬計,可惜後來隋煬帝先是遷都洛陽,之後南下江都,隴右被漸漸恢複元氣的吐穀渾所占據侵襲。

等到李淵於河東起兵,不惜失氣節向突厥稱臣,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以絲帛珍寶從突厥那兒換來了三千匹良馬。

之後李淵攻入關中,建國登基,下令搜羅良馬,也不過隻有前隋留下的兩千匹馬,彆看唐軍往往騎兵敗敵,但軍中還是以步卒為主,也就李世民麾下有一支殺手鐧的騎兵編製。

李世民的軍事天賦是毋庸置疑的,但毫無疑問,那支玄甲軍是他的殺手鐧……這支軍隊人數並不多,能殺得敵軍聞風喪膽,主要是因為這是一支這個時代少有的重騎兵。

戰馬上下都披著玄色護具,騎兵身穿黑色鎧甲,衝鋒陷陣,所向睥睨……這樣的重騎兵,沒有精銳的戰馬是不可能的。

而挑選這麼精銳的戰馬,是需要大量戰馬為基礎的……而唐朝沒有這樣的基礎,當年為了組建玄甲兵,李世民幾乎找遍了所有的馬場。

這種局勢一直持續到洛陽大戰之後,河北山東也是產馬的,隻是馬種不佳,李世民看重了隴右……也就是後世的甘肅、青海一代,這是北魏、北齊、前隋的主要產馬地。

今年李淵下令柴超率軍西征討伐來犯的吐穀渾,也有著方麵的考慮……柴紹得勝回京後,李淵遣派太仆寺在隴右多設馬場,隻是一時半會兒看不到什麼成效。

倒是已經入京朝見的吐穀渾可汗伏允,進貢良馬五百匹。

父子倆有一點是一致的,想對抗突厥,就不能缺少馬匹。

而天下馬匹,最主要的聚集地就在草原上,在突厥的掌控中,所以,李善的建言恰恰撓到了李淵、李世民的癢處……不管多少,能撈多少都是好事。

多一匹馬,日後對抗突厥就能多一份力量。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