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變化(2 / 2)

初唐崢嶸 狂風徐徐 3753 字 7個月前

淩敬珍重拜下,“殿下心胸,闊如四海,青史之上,必有明君之譽。”

“淩公請起。”李世民挽起淩敬,笑著說:“不過欲請父親出長安避暑,首要解決的是眾將封賞,還請懷仁下次上朝勿要缺席,父親必會召至兩儀殿議事。”

“是。”

現在他們還不知道呢,都用不著等下次早朝了,李淵都已經派人去傳召了,還是讓李善很糟心的兩儀殿議事。

討論商議了細節之後,淩敬回了尚書省,等到放衙了再回家,直接去了李宅。

“秦王殿下也認可?”李善刻意的轉開腦袋不對著淩敬,而是盯著被夕陽投下光線所籠罩的小湖,似乎有金線在湖麵上閃爍跳動。

“房玄齡還笑言,你作詩需推敲,但此等事卻是心思敏捷。”淩敬笑吟吟的說,今天大家在承乾殿商議良久,都覺得李善這條建言很有操作性,而且一定能打東宮一個措手不及。

其實幾天前李善在想出這個辦法之後,猶豫了很久,因為他並不清楚這件事會帶來什麼樣的變化。

李善早就不相信曆史上所謂的楊文乾事件在史書上的描繪了,後世在這件事上的疑竇主要是集中在幕後指使到底是太子李建成還是秦王李世民?

從事後處置的結果來看,東宮、天策府都有主要的屬官被流放,但相對來說,東宮受損更重,丟了王珪、韋挺兩個重要的謀臣、心腹,而李世民隻丟了個杜淹,這位在天策府的地位很一般,至少遠遠比不上其侄兒杜如晦。

但關鍵是,事後太子獲得了李淵的諒解,李淵對東宮支持的立場並沒有發生大的變化。

雖然是父子,但更是君臣,這種事都能夠諒解?

為了皇位,太子就不會對父皇動手?

想必李淵不會不記得戰國初年的沙丘之變,趙武靈王硬生生被兩個兒子餓死在了沙丘行宮內。

這也是後世認為楊文乾事件幕後的主謀有可能是李世民的主要原因,很可能是李淵發現了這件事中有秦王一脈的插手,隻是不方便公開,更不方便記錄在史書上。

但現在李善自然不會這麼看,因為他可以肯定齊王在這件事中很可能扮演了一個非常關鍵,但不為人知的角色。

李元吉他到底想乾什麼?

封倫到底扮演了個什麼樣的角色?

封倫不許楊文乾晉升隴州總管,無非是需要楊文乾留在坊州,但坊州到底會發生什麼事?

曆史的走向會沿襲它原本的軌跡嗎?

還是會發生不可測的偏移呢?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