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績的困境直到陛下詔令其取代薛萬鈞鎮守朔州才告一段落,但原因並不在於陛下的那封詔令,而是被使者同時送抵的幾份魏嗣王李懷仁的書信。
有給其舊部朔州都督劉世讓的,給朔州長史席多的,給代州司馬薛萬鈞的,給代州彆駕薛萬徹的,給代州總管秦武通的,還有幾封給代州當地勢族的。
李世績詫異的發現一切都迅速的發生了變化,薛萬鈞、薛萬徹露出了笑臉,秦武通授意自己親掌代州軍,而向來倨傲的朔州都督劉世讓,親自趕到代縣來拜見自己這個已經上任不短時間的代州長史。
這些變化讓李世績沉默又覺得震撼,特彆是在對比之後……宣讀詔書的使者離開之後,韓國公龐玉趕到了代縣,卻很受冷遇,這位老而彌堅的名將大發雷霆,卻無人理會。
雁門關。
秦武通設小宴為即將出關的李世績送行,笑著說:“其實也無可厚非,先有劉武周,後有苑君璋,定襄郡王大恩戰死代州後,代州總管府裁撤,代地殘破多年,河東兵力儘聚並州。”
“直到魏嗣王赴任代州,逢苑君璋卷土重來,江夏郡公李高遷大敗而逃,李懷仁施展百般手段,重振代州,嚴守雁門關,逼降苑君璋,雁門大捷生擒欲穀設,後又三破突厥……”
“當年魏嗣王被困顧集鎮,踴躍而願為其效死的青壯數以千計,韓國公卻要上書彈劾,自然無人理會。”
龐玉在淺水原一戰後就出任梁州總管,大抵就是後來的漢中,對李善這個名字不陌生,但對李善的所作所為基本上沒什麼了解。
所以龐玉在抵達代州之後,發現自己頗遭冷遇……這其實是正常的現象,代州的將領抱團主要是因為都是當年三破突厥的履曆,但龐玉受不了啊,也不知道啊,順手拿霞市開刀,結果惹出了不小的亂子。
雖然龐玉站得住理由,口口聲聲陛下曾下詔不與突厥互市,但這麼多年下來,霞市背後的利益關係盤根錯節,更知道霞市背後有魏嗣王李懷仁在撐腰,甚至霞市就是李善重振代地的起點,雙方的衝突,導致了龐玉如今成了狗不理。
李世績一直沒吭聲,隻專注的看著懸掛在牆壁上的地圖,“類顧集鎮的寨堡有十一處?”
“嗯。”秦武通點頭道:“此為代國公所建,當然了,最早是魏嗣王的謀劃。”
“難怪突厥寧可攻靈州、原州,也不願來攻打朔州。”
聽見李世績的低語,秦武通笑道:“一方麵是因為突利可汗不欲來襲,另一方麵也是因為梁師都破三州在前。”
李世績讚同的點點頭,但也心裡清楚,十一處分散而又相互聯係,能相互支援的寨堡,將突厥騎兵來往縱橫的戰場切割成了一塊一塊,使得胡人騎兵難以從容聚合,這應該是突利可汗不肯來犯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