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二十七日,河東,晴,無風。
在經曆了四五天的對峙、試探之後,突利可汗指揮大軍開始了正式的攻擊,守衛河莊關的是帶著一批殘兵敗將的淮陽王李道玄,但同時並州長史竇靜早在五天前就率軍趕到了,事實上他是在李道玄之前趕到河莊關的。
河莊關,並不是太行八徑之一,也不是雁門關、樓煩關這樣的重關,在李淵晉陽起兵之後,河莊關也並不受重視,但在李善重振代地,代州軍三破突厥之後,這一任的並州總管任城王李道宗開始在河莊關設軍營,遣派兵力。
原因也很簡單,之前那些年因為對突厥的畏懼,唐朝都不敢去控製飛狐徑、雁門關,任由突厥自由出入,到
那段歲月,河東唐軍的主力屯於並州,並州總管也是天下
當年頡利可汗寇河東,坐鎮忻州,但並沒有大舉南下,而是遣派偏師通過河莊關襲擾各地,雖然兵鋒達汾州、晉州,但卻不能摧毀並州軍的防線。
呃,唯一的一次是齊王李元吉出任並州總管,這貨逼著車騎將軍張達帶一百人去抵抗率五千騎兵來犯的劉武周……結果張達旋即而降,帶著劉武周先後攻破了陽曲、榆次、清源、交城,當時並州的縣城隻有晉陽和偏東的孟縣、樂平沒有丟掉。
不過,隨著代州軍日漸強盛,並州軍漸無上陣之機,河東不再是突厥往來縱橫之地,任城王李道宗也不再將兵力安排在並州中路成平行之態,而是陣線前提,一部屯於河莊關、石嶺關到陽曲縣,另一部屯於晉陽、榆次。
正如知道飛狐徑被突厥偷襲後的李世民、李善的判斷,謹慎的李道宗並不沒有急急忙忙的率兵北上支援或接應李道玄,而是調兵遣將,守禦河莊關,再調重兵屯於河莊關南側五十裡的陽曲縣,李道宗本人就坐鎮陽曲縣。
從兵力上來看,突利可汗率十餘萬大軍而來,留下了兩萬騎兵在朔州,畢竟馬邑、桑喬鎮的李世績、劉世讓還有一戰之力,同時也要留有部分兵力守禦飛狐徑、雁門關,還有部分兵力劫掠代州、忻州,特彆是五台縣那邊屯田而儲存的大量糧草。
所以,突利可汗手上的兵力大約是七八萬之間。
而唐軍這邊就有點慘了,李道玄施展渾身解數也不過帶回了近萬的代州軍,大量糧草、軍械都遺失了,李道宗麾下的並州軍不過兩萬五的兵力,加上臨時征調的府兵,總兵力也沒超過四萬。
兵力對比差不多是一比二,最關鍵的還是雁門關被攻破,唐軍士氣大落,而突厥士氣高昂……在經曆了魏嗣王、代國公之後,時隔多年,突厥的馬蹄再次踏上了河東的土地,殺戮、劫掠發生在每一處,路旁隨處可見的屍首讓突厥人更加興奮。
從地勢上來說,唐軍倒是能占一些便宜,其中關鍵是李道宗在河莊關修建營寨,堵住了突厥南下最重要的路線。
而忻州東側有係舟山脈遮蔽,突厥騎兵難攀,西側是呂梁山脈,雖然西側空間不小,小股突厥騎兵也能潛入,但李道宗也做了充足的準備,在天門關駐守偏師,而李道宗親率重兵坐鎮陽曲縣,也是怕突厥騎兵從西側繞道來襲,使河莊關的守軍腹背受敵。
所以,突厥騎兵的主要攻擊方向還是係舟山南部,也就是河莊關一代。
可惜,局勢並沒有像李道宗想象的那樣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