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5、考古紀錄片番外(上)(2 / 2)

“與大部分盜墓賊的胡亂毀壞不同,小寒村的村民以文化人自居,每個下洞的‘探手’都要經過長時間的係統學習,才能獲準‘出工’。

“從前舊社會的盜墓界流傳著一句話:南封北陸,不如韓氏掌目。意思是韓氏的盜墓人眼光是最精準的,摸一摸看一看,就知道是哪個年代的墓穴,價值幾何。而所謂的韓氏,指的就是小寒村的村民。

“共和國成立後,國家重新立法嚴禁盜墓,村民們也就漸漸拋棄了這一傳統,利用機械種植發家致富。然而,還是有不少年輕人投身於國家的考古隊伍中,以另一種方式延續著他們的傳統。

“韓秋明,就是一名中央國立大學考古係的研究生。2210年春節,他回家過年的時候,卻有了一個意外的發現。”

畫麵上的年輕人已經穿過村莊,來到了村儘頭的一座仿佛祠堂的巨大建築裡。他看著攝像頭,介紹道:“這裡就是我們小時候玩的地方,有點像那個,墓穴的裡麵。這是燕初墓穴通用的四角頂,前屋高八米,仿的是燕世宗的明陵。這邊是探穴鏟——”

鏡頭跟著韓秋明來到一個放滿各色工具的角落。韓秋明拿起一個奇怪的半圓形的鏟子,輕輕鬆鬆就往地下插了兩米深,提起來圓形的一鏟子泥土。

韓秋明在泥土上比劃:“你看,這一截泛白,然後斷了,就是下麵有東西。土層的深度,大概是魏末燕初。”旋即他又笑了:“不過這都是假的。每年村裡的老人都要把這裡的土掘開,仿著年代填進去。第一個井是燕中期的,第二個井就是我們剛剛鏟的,第三個井魏朝前期,第四個井模仿的漢代土層。第五個井很少動,先秦的仿起來不容易。”

韓秋明放下探穴鏟,帶著鏡頭繼續向前,來到牆邊的一個矮小拱門前,拿手電筒往裡麵照。“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假墓’了,裡麵空間很大的,大墓穴套小墓穴,各個年代的樣子都有,我們小時候就在裡麵玩。說不清什麼時候造的,傳說以前誰要是在墓裡發財了,就得回鄉仿一個差不多的墓室接在假墓上,再把以前的修繕一二。經年累月下來,建築痕跡已經很難辨識年代了。”

韓秋明帶著鏡頭爬進“假墓”的墓門,視野一下子暗了不少,隱隱約約能夠看到不同方向的甬道和墓門像迷宮一樣,讓人心頭發緊。但韓秋明卻像是回到了家的老鼠,腳步不停地朝著他熟知的方向走。

七拐八繞之後,他停在一間小墓室裡,裡頭放著一具石棺材,而石棺側麵的地板,被掀開了一塊石板,露出底下的土。

“這個墓室在假墓中間位置,應該挺老了,也許就是最老的那部分之一。10年春節的時候,我帶小侄子進來,在石板下的土層裡找到了一塊金屬。”

屏幕上的畫麵終於離開了黑漆漆的“假墓”,顯示出一塊錐形金屬的模樣,已經被腐蝕得不成樣子了,即使掃掉了泥土也隻能看到上麵隱約刻著什麼字。

旁白再次響起:“韓秋明一開始以為這又是老人們為了訓練晚輩而製作的仿製品,就帶著侄兒用菌溶法複原上麵的文字。然而,隨著遊戲的進行,韓秋明漸漸意識到了不對勁。”

複原後的金屬呈現為一個倒扣的小銅鐘的樣子,底部刻有文字:“魏開法製……”

“以前沒有這樣的東西。”韓秋明說,“這應該是一個放在墓頂上的裝飾物,我第一次見到這麼好看的。當時我心裡就冒出來一個想法,把我自己都嚇了一跳:沒準假墓的底下隱藏著一個真正的大墓。”

“為了求證心中的猜測,韓秋明帶著這枚小銅鐘回到了國都,前往國立中央大學的地質檢測中心,試圖用放射性元素鑒定這枚小銅鐘的年代。在等待的時間裡,韓秋明遇上了導師崔心理,並同他談起家鄉古墓中的發現。”

畫麵切換到大學院科技感十足的大樓,崔教授看上去精神奕奕,而且說話十分流暢清晰:“當時小韓跟我提了會不會假墓下藏著真墓,我說,你這個故事太匪夷所思了。雖然我們常說要隱藏一片樹葉,最好是藏在樹林裡;但這隱藏一個真墓,把它藏在一堆假墓底下,還讓一群祖傳盜墓的住周圍,小孩子就在上麵跑來跑去折騰,這是多麼藝高人膽大才能做得出來的事情。

“但是小韓很堅持啊。他說,這假墓以前是教學場所,經常修繕的。也就是共和後孩子們都出來上學了,年久失修,墓室地板才會破損。假若小寒村的村民一直按照從前的生活方式生活,誰都不會想到假墓底下還藏著什麼秘密。

“這小孩子把我說得都好奇起來了。”崔教授笑道,“我跟他說,這要不是你們老祖宗跟你們開玩笑,那就是一個驚天的大發現。”

“放射性檢測的結果很快就出來了,小銅鐘裝飾和周圍鏽土的年代確實是在兩千年前的魏初,與上麵的文字吻合。這個結果讓許久不下工地的崔教授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這一年暑假,他親自跟著韓秋明來到了小寒村……

作者有話要說:你們不考慮收藏一下我的新文《十大本丸》和《專業劍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