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8、考古紀錄片番外(四)(1 / 2)

()主室遺骨的dna檢測結果出來後,小寒村成了一片歡樂的海洋。到這裡,考古工作者有了一條完整的證據鏈:墓室出土的隨葬品,大都帶有“魏武帝”字樣的名牌;隨葬品中的玻璃杯、車帶鉤、戈虎大刀等文物在史料中得到了映證;墓主人的棺槨中發現了“曹操印”、“曹太尉印”、“魏上皇玉印”、“孟德”等標誌身份的私印;而遺骨的dna檢測也證明了墓主是一位曹魏王室的男性。

經過了長達六個月的艱難工作,考古工作者們終於可以向全世界宣布:安陽縣小寒村的魏初古墓,就是被尋找了上百年的魏武帝陵。

質疑聲逐漸銷聲匿跡,崔教授和同事們也陸續收到來自全國各地的捐款。然而,這僅僅隻是雙子陵考古工作的開始,因為讓全國人民想入非非的文帝墓,依舊隱藏在地麵之下。

它是與武帝墓連接在一起,還是有著獨立的入口?神秘的被封起來的右側室,會通往那位思想巨人的長眠之所嗎?

“我們的想法是不會。”崔教授笑著說,“因為東漢和魏初講究‘貴人不同穴’,身份尊貴的人是不會埋在同一個墓裡的。曹操和曹生這兩個人是兄弟,功績並稱,下葬的時候都封了皇帝。曹生原本不是,死的時候叫做魏北王,是魏宣帝非要封的,封他二叔也做皇帝。那宣帝既然這麼做了,又不是造不起兩個墓,何必讓他爸爸和二叔擠在一起呢?

“所以我們一開始推測啊,右邊應該也是一個放陪葬品的側室,就是不知道是什麼。大家比較希望的呢,是書籍和壁畫。那樣就可以填補很多空白了,有很多東西可以研究。”

然而主室右側的通道打開之後,卻讓所有人都大吃一驚。原本以為是一間放有隨葬品的狹窄側室,結果出現在眾人麵前的卻是另一間寬敞的停放石棺的主墓室。墓頂高5.5米,四角攢尖頂,地麵也鋪青石,隻是石塊成長方形,沒有曹操的墓室裡那麼大。

“這就完全顛覆了我們對合葬墓的認知。以前認為,這種多墓室裡葬多個人的墓葬,要到魏朝中晚期才出現。現在,這個時間得提前,提前整整四百年。”

那麼,這座新發現的石棺,會不會就是魏文帝的棺槨呢。一時間,連原本堅定的老教授們都動搖了自己原先的判斷,但很快,石棺就告訴了他們答案。

魏武帝陵中第一篇超過一百字的完整文字記錄,就刻在右墓室石棺的棺蓋上。漂亮的字體已經帶上了一些草書的痕跡,代表著紙張普及後,書法的形式將麵臨重大的轉變。這段刻在棺蓋上的文字,翻譯過來後是這樣的:

“棺裡埋的是我正妻丁成姬,也是我舅舅的嫡長女。我平時叫她姐姐,對她很尊敬。她的孩子沒有活下來,我怕她一個人在外麵會被孤魂野鬼欺負,所以把她跟我葬在一起。如果有陰間的使者來接人,不要因為她跟我在一個墓穴裡就輕慢她;如果有妖魔鬼怪,趁早滾遠點,老子的刀不是吃素的。——曹操”

這段震懾亡魂的話,不光讓我們對魏武帝的家庭關係、情感性格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也幫我們快速確定了2號主墓室的墓主身份——魏武帝丁皇後,並不是魏文帝。

丁皇後擁有一間小小的耳室,裡麵隨葬一些化妝品、衣服、首飾和紡織工具,但整體來說比武帝還要簡樸一些。

丁皇後的墓室再往右,有一個圓頂的側室,裡麵出現了第三具棺槨。但顯然,這麼偏僻的位置不屬於魏文帝曹生。棺槨側麵的文字告訴我們,這是魏宣帝生母劉氏的骨骸。

劉氏早亡,埋在涼州,一直到宣帝登基的第三年,涼州平定,才找回了生母的骨骸——隻剩下了頭骨、脊柱,大腿等主要骨骼,小骨頭大都腐朽找不到了。宣帝曹昂擔心生母魂魄不全,便將她隨葬在武帝陵中,希望曹操和丁皇後的貴氣能夠照拂生母的亡魂。

隨著丁皇後和劉氏的棺槨被移送省博物館,魏武帝陵的發掘工作暫時告一段落。可神秘的文帝墓依舊不見蹤影。

以東南大學駱京文教授為首的一批專家認為,文帝墓應該有一個獨立的開口和獨立的墓道,且在和武帝墓對稱的位置上。小寒村的村民也大都持有類似的觀點,十分配合地幫助考古隊在村裡到處探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