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四章 永濟渠立項(1 / 2)

紮紮實實走程序,認認真真走過場。

給死者送葬,本身就是為了給生者藉慰,從而吸引到更多人進入到這場儀式中。

隨著送葬儀式的結束,很快便進入到下一步,那就是對那些準備退伍將士進行送行。

而這些將士手中或是拿著田地的契書,或是拿著足以用半輩子的錢票。

尤其退役將士去任免類似什麼亭長,城門令,緝盜……之類的官職時,更讓人大聲朗誦。

這些看起來並不大,也就六百石以下的小官職,但對底層百姓來說,已是了不得的大官。

就現代人來說大概也就是科級或者副科級的乾部,一般上街道裡麵,最頂上的幾個就是正科級。

對絕大多數底層百姓們來說,這就已經實現階級跨越了。

這些退役的士卒,所掌握的便是類似權利,尤其他們是從屍山血海的戰爭中退役獲後得到的職務,基本上也都偏向掌握武力實權的職務。

事實上,劉泰倒也不全是為了讓自己能更方便的掌握基層,建立基層的府兵體係。

因為石勒潰兵的原因,就必然需要下麵村落需要一定數目的武裝力量強化武備。

彆得不說,至少受到了潰兵威脅,總需要有人知道應該往哪裡找救兵啊!

正如此,雖然世家看著劉泰派遣退役的士卒前往基層,或多或少有幾分的微詞。

但也沒多說什麼,畢竟現在黃河以北,雖然大體上穩定下來了,但局部地區免不了混亂。

這一聲聲喊出來的聲音,落到當地百姓的耳朵中,他們又怎麼能不蠢蠢欲動呢!

而隨著這些退伍將士們把賞賜領取完畢,接下來便是進入到了下一個的議程。

開始獎勵還活下來的戰士們,因為他們都是還留在軍隊中的,所以多是以獎勵實物為主。

有田地,有財帛,有武器,有甲胄,甚至有馬匹的,一名名戰士在眾人羨慕的目光中接過這些獎勵,卻是感覺到了無比的自豪。

而最後接下來的則是世家庶女們與軍中將士們進行相親。

首先就讓這撥人在這裡麵相互交流攀談一刻鐘時間,再接下來便是男子挑選女子,把手中的紅綢放到女子的脖子上,女子若同意則把自己的繡帕贈送給男子,等到這輪成婚的人下去,再讓女子挑選一回,把手中繡帕送給男子,男子同意則是把紅綢係上。

再然後便是沒結親的男女都退下,已確定找到對象的,劉泰開始主持集體婚禮。

相對還是有些懵的將士們對這一個個世家庶女有些眼花繚亂,他們顯然沒想到自己能娶到世家女。

以往劉泰也會發女人,但更準確得說,應該算發通房丫鬟,但現在卻切實在發世家女啊。

哪怕這是庶女,那也對這些殺胚們來說,是以往高不可攀的世家女啊!

所以凡對眼的,便連忙把手中紅綢套上,若這女子不想要就趕緊換下一個。

畢竟這世家女對這些殺胚來說還是相當珍貴的,他們都非常清楚,自己在正常情況下,可找不到這樣的老婆,能夠套住一個,那就趕緊套住一個。

不過,實際上他們有些低估了他們的價值,也是從底層殺上來的眼界問題。

他們以為自己麵前的世家庶女有些高不可攀,但實際上,若真高不可攀的話,世家也不會把這些庶女給拋出來。

因為世家很清楚,這就是功勳新貴跟舊貴族的一種聯手方式而已。

在世家中,世家庶女這身份,說值錢也值錢,但是說不值錢。

對世家來說,嫡女都是給世家準備的,庶女本來就是為了拉攏有價值的目標而存在。

在這樣的情況下,在他們判斷劉泰有可能奪取天下的情況下,自然希望自己的女兒能在這些屯長百夫長中摸一個獎。

所以,世家對女兒的叮囑是,越年輕越好,因為越年輕活得久了就越有可能登上高位。

畢竟這也就是屯長與百夫長,自己需要的是自己的女婿成為曲長甚至以上的職務,那才能夠真正的給家族帶來足夠的利益。

這樣囑咐對這些小女生來說,也都是儘可能挑選那些年齡小的。

當然,雖然劉泰口中說是自由挑選,但實際上,基本上這些庶女還是都找到了自己心中所屬的如意郎君的,並沒有有誰出現放棄的情況。

理由也非常簡單,因為這些從世家出來的庶女是明白這次相親的本質,就是要自己家族搭上劉泰這條船。

所以自己這次肯定是要挑選夫君的,頂多就是自己能去挑選,或者說爭取找一個讓自己看著舒服的夫君。

而隨著這整個軍功大典的結束,給鄴城當地的百姓們有了小小的人生震撼。

這時候他們清楚知道什麼叫做軍中自有千鐘粟,什麼叫做軍中自有黃金屋,什麼叫做軍中自有顏如玉,什麼叫做軍中有馬多如簇。

此刻他們捫心自問,到底是準備在底層給世家打一輩子的工,做一輩子的奴仆,還是賭上自己的命,報名參軍去成為府兵,去成為戰兵,去迎娶將來的世家女。

隨著這軍功大典的結束,很快劉泰在鄴城的募兵處,開始絡繹不絕的開始報名起來。

對比起當初是一個人就能夠通過,現在在鄴城報名處哪怕是當府兵也是要有考驗的。

彆得不說,如果你的身高沒有達到平均身高,難道還要官方給你特彆定製甲胄不成。

而當地百姓踴躍報名參軍,當地世家豪族主動融入劉泰的行政體係。

彆的不說,至少郗鑒在處理鄴城的政務時,能很清楚感受到,對比起當初自己接手鄴城業務,現在施政變得順和多了。

而隨著這次的軍功大典結束,劉泰馬上把眾人招召集起來,開始商議針對黃河以北的第一個計劃,修建永濟渠。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