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6 章(2 / 2)

那都是喬依之表達感謝的方式。

男生說:“她真的就是人間的天使,躺在病床上都可以笑的特彆溫暖。那會兒我們高年級生都私下裡管她叫喬妹妹。”

後來不知不覺,傳的全校都知道了。

原來,這就是喬妹妹稱呼的由來。

這也是為什麼跟喬依之從小讀到大的同學,不希望她轉學的原因。

他們已經習慣了喬妹妹表現優秀的輾壓,在他們的思維中,喬妹妹是可以戰勝死神的人,是不會被打倒的。

其實一小的學生們不知道,在喬依之養好病了後。

喬家父母心懷感恩,還專門捐錢建了一座希望小學。甚至還給喬依之找了一位一對一的筆友。

喬家出錢資助這個孩子上學,順便讓兩家的孩子相互寫信交流。

男生說了這麼說,隻為了最後一句話:“請你們保護好她。”

孔開城狠狠的點了兩下頭,“我們會的。”

李聞風站在一邊,單手插兜。

一直保持著沉默,沒說話。但如果仔細看去,就能看到他另外一隻手微微有些顫抖。

因為,這些都是他不知道的。

他壓根就沒想到,每次認真給他回信的小姑娘,其實一直在經受病魔的摧/殘。

-

孔開城跟李聞風一起回競賽班,他整個人都有些惆悵。

因為孔開城沒想到年幼的喬依之會一個個回信,就算貼一個貼紙,那也是她的心意。

孔開城想,如果自己身邊有這樣的朋友,肯定也不希望她轉學。

下午上課的時候,喬依之從書包裡掏出一個扁扁的橢圓形小飯盒,遞給李聞風。

李聞風接過後,低聲問:“這是什麼?”

“椰肉,剝好的,裡麵有小叉子。”

小姑娘眼眸澄澈,長長的睫毛微微上翹,整個人線條柔和,使人驚豔之餘,又因為她認真的眼神,而心生好感。

李聞風先把東西放進桌兜,叫她:“喬依之。”

“嗯?”

“是不是彆人給了你什麼,你都要投桃報李啊?”

喬依之微微一怔,她自己都沒意識到這一點。

李聞風笑了,眼睛裡帶著這個年紀的輕狂和張揚,說:“我很喜歡。”

頓了頓,他又說,“謝謝你。”

喬依之又‘嗯’了一聲,小聲說:“不客氣的。”

-

下午的課由沈光霽代講,而數學教研組張組長看到高一年級教導主任被‘貶’之後,以為副校長已經把所有事情辦妥。

他找了個空閒時間去副校長辦公室,打算商量著把喬依之邀請回一中。

副校長見他兒子認了死裡就不回頭的樣子,訓斥道:“你想的太簡單了,喬依之隻能是實驗的。”

張組長很詫異:“這不是你的習慣啊?好苗子不都是要招進咱們一中的麼?這才能最大程度地開發他們的潛力。”

副校長把校董的事情說了一下。

“常校董雖然不是最大的那個校董,但那是因為他自己在放權。作為銀行行長,他可能連咱們學校都不怎麼看在眼裡。”

張組長也不是什麼都不懂,他一屁股坐在副校長對麵的椅子上,語氣疑惑:“你說他一個校董,跟人十五六歲的小姑娘較什麼勁兒?”

副校長:“我也不是很清楚,隻有些許猜測。你要知道,常如冰是他的女兒。”

張組長心直口快:“常如冰我知道,她不是學數學競賽的料,跟喬依之沒有衝突啊。”

他也是一中畢業的,接觸過不少權貴家庭的孩子,因此也知道其中秘辛。

無非就是他們家的孩子不能考第二啊,樣樣都得優秀啊。

在這時候,考第一的孩子就不是優秀,而是絆腳石了。

副校長推給兒子一張紙,上麵把喬依之和常如冰曾經一起參加過的所有比賽用亮黃色表出來。

旁邊備注了排名。

無一例外,都是喬依之第一,常如冰第二。

再聯係到喬依之轉學證書上隻有教務主任和常校董的簽字……其中原因就是不思考都能猜得出來。

張組長愣了愣,他站起來,在辦公室裡走了一圈。

突然用質問的語氣說:“他這麼做,就不怕被你們幾個校長一起‘彈劾’嗎?”

副校長用‘你還是太年輕了’的眼神看著自家兒子。“他完全可以隨便找個校長簽字,讓喬依之退學退的更名正言順一點,但他卻沒有。你知道為什麼嗎?”

“為什麼?”

“其一,他有恃無恐,家族勢力強大,再加上他本人地位高、能力出眾,根本不在乎其他人的想法和看法。說白了,他就是明擺著給你查的。因為她知道你查出來又不能怎麼樣。”

副校長說,“其二,這一點純屬我的猜測……你有沒有覺得,喬依之跟常如冰有一點點相似?”

“相似?”

“長相,仔細看。”

張?臉盲?組長盯著瞅了半天,又跟父親對視一下,然後在父親期待的目光中,說:“沒看出來。”

副校長:“……”遲早要被兒子氣死。

他說:“我覺得他之所以沒讓校長簽字,就是想給喬依之留一條退路。”

副校長看著一臉懵逼的兒子,說:“這隻是我的推測,哎,你出去吧,今天的事情不要亂說。”

滿肚子疑惑的張組長:“???”講真的他其實還沒太懂。

晚上,張組長一個人在屋裡捋這件事,心裡大概有了個結果――

常校董雖然勸退了喬依之,但他本人無所畏懼,根本不怕學校跟自己翻臉。

然而事實就是這樣,學校也不能跟他翻臉,喬依之注定是實驗中學的人。

但後麵那句因為喬依之跟常如冰有點像,所以常校董給喬依之留了後路……

這到底是什麼?

張組長念叨著:“真的沒看出來哪裡像了,普通人跟天使哪有可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