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宮鬥不如造反(十二)(1 / 2)

“什麼?母親欲拜王十九娘為女侍中?而王氏,哦不,是王家居然同意了?”

就在永承帝為了皇後人選猶豫不決的時候,聽到了這麼一個消息。

王十九娘,他熟悉啊,就是何太後為他挑選的正妻人選。

永承帝曾經見過王家的這個女兒,相貌、品性什麼的,永承帝並不十分在意。

他印象最深的,則是王詩玖那筆挺的背脊和高高揚起的頭顱。

驕傲!

這是個骨子裡透著驕傲的女人。

頂級世家琅琊王氏近千年的底蘊與榮耀,在她身上展現得淋漓儘致。

她高貴,她嫻靜,她完美的仿佛不似真人。

對於門第不如自己的人,王詩玖不會麵露嫌棄,更不會惡語相向。

但,站在這樣尊貴的女子身邊,很多人都會情不自禁的感到自慚形穢。

永承帝是個矛盾的性子,他自卑又自大。

氏族與庶族之間的差距,哪怕當了皇帝,也無法填平。

永承帝的內心,是傾慕世家的。

但理智又告訴他,我才是皇帝,是一國之君。

自古君尊臣卑,身份有彆。就算王中書令是人人吹捧的世家子,也隻是個臣子。

見到他這個皇帝,也須得恭敬行禮。

然而,永承帝的心裡並不十分強大的,他的這些自我安慰,並沒有真正的撫慰自己。

他反倒覺得自己是在自欺欺人。

因為世家女就是尊貴,因為人家確實有驕傲的本錢。

而他呢?

除了一個皇帝的身份,似乎,也沒有什麼值得炫耀的!

之前,永承帝在何太後麵前,會那般反對求娶王詩玖,撇開情愛的原因外,也有這方麵的因素。

作為男人,一個本該最尊貴的男人,他卻在未來的妻子麵前自慚形穢,這樣的婚姻,注定不會幸福!

永承帝有個強勢的親娘,他格外的希望自己的夫妻關係,應該是正常的男強女弱。

王詩玖倒是不強勢,但她太驕傲了,永承帝麵對她的時候,總覺得底氣不足。

仿佛他是地上的一攤爛泥,根本就配不上那片高懸在天空的星辰。

還是念兒最好,她眼裡心裡隻有自己。

自己對她而言就是天生,就是唯一的信仰!

唉,可惜自從上次落水後,念兒就得了風寒,身體時好時壞,連精神都看著不好。

如今又被送到城外的莊子上,那裡不如京城繁華、便利,也不知道她過得如何!

不得不說,永承帝對鄭念兒果然一片真心。

想著想著就能想到這位被送走的曉青黴身上。

而有了鄭念兒岔開他的思路,他也就沒有繼續研究親娘冊封女侍中的事兒。

什麼女侍中?

不過是個糊弄女人的虛職。

還真當叫個“侍中”,就真能批閱奏章、討論國事?!

笑話!

永承帝暗暗冷笑,直接將這件事丟到了腦後。

轉而繼續考慮皇後的人選。

“說起來定國公家的嫡幼女也還不錯!”

永承帝手底下的人手不多,卻有小貓兩三隻,總給他打探一些消息。

再不濟,在宮外他還有鄭家呢。

鄭有糧是個憨貨,但他與胡氏的兩個兒子十分伶俐。

靠著他們,永承帝知道了不少京中的八卦。

比如,誰與誰家有些私怨。

再比如,哪個勳貴嫌棄家裡的黃臉婆,偷偷養了外室,結果被母大蟲堵在了外宅裡。

再再比如——

雖然沒用的市井笑話比較多,但永承帝還是能夠從中提煉出一些有用的信息。

就拿定國公陶勇來說,他是先帝最得用的舊臣之一。

大淵建立後,憑借戰功,陶勇得封開國縣公,世襲罔替,位列六大國公之首。

最要緊的,他還是朝中的大將軍,手裡握有二十萬精兵。

當然,永承帝特意把他挑出來,不單單是為了兵權。

畢竟永承帝心裡有執念——要娶世家女做皇後!

陶勇不是世家子,但他發跡後續弦的妻子出身世家啊。

雖然隻是個落魄世家的旁支,然而人家隻憑一個姓氏就足以抵消一切。

兩人成親後,生了一女一子。

女兒在家中排行第六,今年十四五歲,尚未婚配。

“……成國公也還不錯,夫人雖然不是世家,卻也是一地望族。”

永承帝兀自琢磨著,將京中那幾個勉強上得了台麵的勳貴人家的女兒都過濾了一遍。

看看這個,盤算盤算那家,他始終下不定決心。

唉,有權有勢,對先帝也足夠忠心,唯恨不是世家啊。

永承帝頹然的坐到榻上,不禁有些心煩意亂。

“陛下,馮中書令來了!”

就在永承帝又開始遷怒“何太後”的時候,小內侍跑來回稟。

“馮師傅來了?”

永承帝眼睛一亮,對啊,他還有馮師傅。

馮中書令,也就是永承帝口中的馮師傅,名馮壽。

他是先帝留給永承帝的三大輔臣之一,亦是先帝最信任、最器重的人。

當年起兵的時候,馮壽就是軍師,學識淵博,善於謀斷。

馮壽出身世家,卻因為某些原因而與家族決裂,成為了豪門棄子。

淪落江湖,成為草莽。

他吃了許多苦,更是幾經生死,他對家族,乃至整個世家階層都充滿怨恨。

先帝當年還沒有起兵,作為領兵的副將,澆滅山寨的時候,遇到了憤世嫉俗、一身反骨的馮壽。

隨後天下大亂,群雄四起。

馮壽便積極的勸說先帝“謀大事”。

當然,也就是造反啦!

先帝會起兵,確實有他自己的野心,但馮壽的攛掇、謀劃,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在先帝南征北戰的時候,馮壽更是獻計獻策,運籌帷幄。

說他是先帝麾下的頭號功臣,一群牛皮哄哄、誰也不服誰的開國武勳們,卻沒有半點不服氣。

這位馮壽先生著實是個奇人。

大淵朝建立後,馮壽並沒有謀權奪利,接受先帝的高官厚祿,而是一門心思的做起了學問。

先帝覺得浪費人才,可又不想違逆的好友兼造反小夥伴的心意。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