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二嫂思想傳統,起初時常難過自責,把責任往自己身上攬,好在甄二哥三觀正,慢慢把甄二嫂思想掰了過來。
在他的寬慰下,甄二嫂已經淡忘了那些不開心的事。
甄臻沒想到二嫂還遇到過這種事,就罵甄大哥是人渣,當然,維護人渣的甄老太也不是什麼好人。
“甄家那邊,不處也就不處了,沒什麼大不了的。”甄臻道。
甄二嫂紅著眼說:
“都是你哥的親人,我本來是不願意鬨這麼僵的,可這畢竟不是能忍的事。外人不理解沒什麼,你能理解我,我也是很高興的。”
甄臻握著她的手說:“你和我哥的為人我是知道的,我當然理解你們。”
甄二嫂感動地直點頭。
小姑子從前常罵他們白眼狼,說他們不回家看父母就是不孝,如今能說出這番話,可見是完全站在她這邊的。
他們跟甄家斷了聯係,沒少有人在外頭編排使壞,有了小姑子這門親戚,外人會覺得這事另有隱情,否則怎麼女兒兒子都不跟甄家走動了?
就算想借這事鬥甄二哥,也不能輕易成功的。
甄二嫂也就放心了。
他們帶來的東西,甄臻留了一半,剩下的一半叫他們帶了回去。
這年頭習俗就是這樣,送多少回多少都有定數,往往一個年過完,轉了一圈,送出去的禮都會原封不動還回來,家裡還能過個好年。
甄臻一家把他們送到村子口,看著他們漸漸走出視線。
沒有燈光的夜晚,畫麵卻更為清晰了。
“娘,我二舅二舅母怎麼哭了?”孟大國問。
“他們心情不好。”
“我二舅真是受苦了,娘,你說二舅那邊什麼時候才能好?”
孟大國就覺得是二舅被鬥了,家裡人心情不好才哭的。
他二舅原本是學校的副校長,很體麵的一個人,孟大國從小就崇拜他二舅,覺得二舅有文化人又高大板正。
甄臻一邊往回走,一邊笑著說:“快了,很快就會好起來了。”
這已經是七六年了,等下半年甄二哥這邊的日子應該能好起來。
也算是快熬出頭了。
立春後天氣就暖和了不少,可見咱們老祖宗的智慧是無窮的,立春前寒風暴雪樣樣都來,打春後風都溫和了不少,天氣不如冬天那麼冷了。
立春後要做的事就多了,村裡要準備忙春耕,田裡就有活乾了,貓冬這幾個月也休息的差不多了,農村人也願意忙活。
過好節氣,養好莊稼,交完公糧剩下的就是村民們的口糧,好好勞作明年才有飯吃。
去年底孟大國給家裡的母豬配了種,經過四個月的懷崽期,算算日子四月初就能生崽崽了。
這是家裡第一次給母豬配種,往年是不能留這麼多豬的。
去年大隊裡上交公糧的任務雖然完成了,可比起其他大隊還是差得老遠,李德成被點名批評了。
說起來交公糧這事也是卷的很,每個大隊都傾儘全力,寧多勿少,一年年卷過來,交公糧是越來越吃力了。
李德成回來後苦思冥想,壩頭村土地不肥沃,這是世世代代的問題,不是到他手裡才這樣的,他能把公糧交上去就算不錯了,再多實在是沒有了。
交公糧這事拚不過彆人,要想指標好看,就得在其他收購任務上下功夫。
按照如今的規定,村裡是需要上交雞蛋、活雞和生豬的。
想多交雞蛋多交雞,隻能鼓勵村民多養雞,同理,村民都不養豬,哪來的豬交給國家?
李德成過去也是死腦筋,總是畏畏縮縮不肯破壞規定。
今年逼的沒辦法,對村裡各家的態度就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村民們也領略到了,開春就有不少人家買了一窩小雞回去。
甄臻跟張翠花買小雞時,把大丫給帶去了,大丫抱著小雞不肯撒手,要全部帶回家。
這不,家裡一下子多了十隻雞。
十隻雞的喂養倒是不成問題,不給豬喂泔水後,家裡的泔水一直都是雞在吃。
再加上大丫已經六歲了,捉蟲子喂雞的功夫那是杠杠的,開春萬物複蘇,草長鶯飛,這山上草蟲多,雞能吃的也多。
一家人多養十隻雞實在不成問題。
十隻雞帶回家後,全家人悉心照料著,簡直當寵物一樣養活。
忙完雞,就要忙活母豬下崽的事了。
這母豬產仔也是個技術活,生產前一周就要給母豬減少食量,為的是讓它生產時腹部壓力減少,生完後食量也會更大。
“娘,咱家誰給母豬接生啊?”孟大國問。
雖說他養過不少豬,可他那些豬都是騸過的,還沒發情就給宰了,在照顧母豬這事上,他跟其他人一樣,都是一竅不通。
孟二勇和陶愛紅默默往後退了一步。
焦蕙蘭知道孟大國怕這種事,就笑笑:“娘,不如我去接生吧?你給我打下手就行。”
孟大國正要同意,就叫甄臻給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