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曆史(1 / 2)

重生玉緣 鬱雨竹 6847 字 5個月前

對於外祖父造反,魏清莛聽過很多版本,但是據她分析,隻有三個比較靠譜一些,其他的純屬群眾YY的結果。

第一種,外祖父不滿皇帝,要扶持太子,事發後自儘,這個版本就是說外祖父是真的造反了,魏清莛私心裡一點也不相信,可信度偏低,但還是有可信度。

第二種,皇帝對先皇留下來的外祖父怨言很大,找了很多種方法要鏟除他,但是都被聰明絕頂的外祖父躲過了,皇帝惱羞成怒之下,拋出太子這個誘餌,將外祖父成功拿下,隻是沒想到,太子惶恐,以為父皇真的疑心自己,自己自殺了。

第三種,也是很多人認為的一種(包括魏清莛自己),平南王府勢大,太子讓朝臣很滿意,又有一個兩代帝師,兩朝宰相為師,當爹的覺得受到了威脅,就設計了陷阱,不僅將太子鏟除,把平南王府也鏟除了,順帶著把外祖父這個老臣也拔了,隻是外祖父發現後力挽狂瀾,保下太子,可惜,太子惶恐,自己自殺了,外祖父隻好保下平南王府,自己自儘了。

現在,她聽到了第四個版本,這個版本是一直很靠譜的孔言措孔先生說給他聽的,就好像他就是當事人一樣。

事情要從本朝建立的時候說起。

前朝殘暴,本朝太祖就揭竿而起,當時,跟在太祖身邊的是他的四個異性兄弟,也就是現在四王的祖先。

他們陪著太祖打下萬裡江山,在還沒有打下江山的時候,太祖就戲稱要和四個兄弟平起平坐。

江山建立了,太祖很講義氣,當即實現諾言,封四個兄弟做了異姓王,還封了不少的封地,甚至還有兵權。

那一代,他們相安無事,甚至是團結一心向外,沒有什麼“飛鳥儘良弓藏”的典型案例發生,可是第二代的孩子們因為離得遠(東西南北中),大家感情都一般般,而且,新皇帝動了要削藩的念頭,於是,戰爭爆發了。

雖然最後還是原來的皇帝做了皇帝,隻是他們再也沒有了太祖在時對天下的控製,而每次皇位更迭,四王都會參與,本來皇子們奪嫡就已經腥風血雨,有兵權的四王參加那更是刀光劍影。

每次發生的戰爭都在三年以內,外族經常趁著這個機會入侵,所以,不管是關內還是關外,每次換皇帝,最受苦的就是百姓。

在魏清莛的印象中,華夏古代的皇帝都盼著長生不死,而在這個朝代,盼著皇上長生不死的是百姓。

先皇為了搶奪皇位經曆了五年的內戰,後來又花費將近十年的時間使邊關安寧,十年的時間讓百姓們安居樂業,可隨著年齡的增長,他愈發害怕他的後代會像他一樣因為奪嫡而發生戰爭,所以,他要削藩!

可是這個心思他沒有告訴任何人,除了王公。

魏清莛很想問一句,既然先皇隻告訴了我外公,那你到底是怎麼知道的?

孔言措說,“還有一種方法叫推理。”

魏清莛很想扭過頭去不管他,但還是繼續聽他說下去。

照先皇和王公計劃的,削藩一事要慢慢來,首先要穩住下一代沒有戰事。

兩個老頭就選中了平南王府作為突破口。

讓太子娶了平南王的女兒,先皇過世後,外有平南王,內有王公,可以保太子順利登基。

這個的確是照著先皇的預想來的,他為了幫太子掃清障礙,極其寵愛另三個兒子,倒是對太子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是鼻子的,在先皇還是壯年的時候,三個兒子那是鬥得你死我活,然後在先皇老去的時候,先皇當機立斷的將三個兒子都擼了。

太子的地位空前穩固。

如倆人所想,這一代沒有發生戰亂,太子順利登基了(沒辦法,先皇心太狠了,皇子都沒了,四王除了太子沒誰可以支持了)。

照倆人的計劃,下一代帝王就是皇後所出的太子,削藩就要從他的手裡開始。

計劃很完美,先皇甚至直接將太子封為皇太孫,讓王公親自教導他,教他治國之道。

隻要太子不謀反,不管是什麼問題,當今都不能廢掉先皇立的皇太孫。

太子不負所望,才華橫溢,心胸寬廣,唯才是用……

王公成了三次帝師,先皇,當今,太子(要是太子能登基的話),都是他的學生。

可兩個智者忽略了一個人,那個人就是忠厚的太子殿下(當今),他似乎是不願意將這個豐功偉績讓給兒子,或是兒子的才乾讓他擔心,總之,他愚蠢的朝他最優秀的兒子下手了。

皇後被軟禁,太子被圈禁,平南王府涉及謀反,傻瓜都知道皇上這是想削藩呢。

話說皇上你才三十四歲,太子也才十六歲,父子倆前一天還和樂融融的,底下的兄弟還小,他地位穩固,他為嘛要去謀反啊?

一直不對盤的四王奇跡般的聯合在了一起,當年高宗皇帝的亂局眼看著又要發生,誰也不知道王公做了什麼,總之,他給四王寫了四封信,給皇帝上了一本罪己書,然後就死在了王家,外祖母隨後自儘。

兩個舅舅被發配邊疆,留下來的隻有被休的舅母和殘疾的表哥以及年幼的表妹。

王氏身死。

這場由皇帝發起的謀反案最後遭遇嚴重損失的隻有王家和那個失去生命的太子。

“這都是你推測的。”

“不錯,”孔言措沒有反對,“但我堅信我是正確的。”

“那你覺得平南王府知道這件事嗎?”魏清莛可沒忘記,王公可是給她和任武昀定了一門親,這幾年,任武昀年年都要給她送一筆錢。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