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秋收(1 / 2)

第十四章

蔡丹現在是家裡的雞官,全權負責家裡的十三隻雞。

其中下蛋母雞四隻,成年公雞一隻。

剛出殼小□□隻。

蔡母多年沒孵小雞了,很怕自己能力不夠,辜負了公婆、妹夫的期望,所以在母雞抱窩的時候多換了了幾顆雞蛋。

最後抱窩的時候足足有二十二顆雞蛋。

至於為何換雞蛋,是因為如果不是受精蛋,是孵化不出來小雞兒的。

二十二個雞蛋,最後成功出殼十八隻。

也就是三家分完多了三隻。

蔡母的意思是一家一隻,多好啊,正好能平分了。

蔡姑父和兩老口卻都不要,讓全部養在蔡母這兒,還說她這是最後一家,清靜。

而且多出的雞苗也不止她們一家。

蔡姑父也沒嚴管,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

好在大家夥也心裡有數,頂多多個一兩隻,不敢太招眼。

大家夥還是怕的。

也是因為大家都不出格,所以才蔡姑父才不管的。

家裡一下子多了八隻小雞,蔡丹的活兒多了不少。

現在已經是秋天了,早晚溫差很大。

所以小雞還是被養在了屋裡,為了少點味道,她恨不得一天掃三遍。

小雞小吃的也少,現在外頭還有野菜,不愁喂養。

但是蔡丹考慮的長遠,那就是冬天的吃食。

想讓小雞健康成長快快長大,營養一定要跟的上。

可是冬天食物匱乏,野菜是沒有的。

往年小雞吃的都是糠,就是各種稻穀的皮子。

可是家裡分到的水稻不多,隻能靠高粱,加起來也沒多少。

一下子多了八隻小雞,還是很有壓力的。

其實雞食譜很雜,可以吃很多東西,比如說草籽、白菜、玉米、蘿卜、土豆、地瓜都能吃,但是大冬天讓她去找草籽,真是無能為力。

其他的都是她們人吃的,哪裡舍得給雞吃。

還要加營養,如何做?

蔡丹就想到了蚯蚓。

將蚯蚓洗淨、煮熟、曬乾、磨粉,既可以長期保存,又能加入糠麩中為雞增加營養。

這個靈感來自於家裡的鍋煲魚。

每年夏秋時期,蔡母都會想方設法撈些小魚。

收拾

乾淨後,放入大鍋中小火煲乾。

再在外頭再曬兩天,最後用麵口袋裝起來。

冬天的時候用小乾魚燉土豆條,蔡丹就很喜歡吃。

即使沒有油,但放一勺大醬進去,醬香味十足,還有一些魚腥味在裡麵,那個土豆條的味道就特彆特彆的好。

從魚乾身上得了靈感,蔡丹覺得很是可行。

就和蔡母她們說了。

一家人在飯桌上討論了一番,都覺得主意不錯。

就變成了全家一起挖蚯蚓。

蔡母還將這想法告訴了蔡爺奶、蔡姑父。

但是沒挖兩天,秋收到了。

這是一年當中最重要的農時,什麼事兒都得給它讓道。

按照慣例,秋收之前一定會有個動員大會的。

蔡姑父新官上陣,自然是不會放棄這個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