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地瓜藤(2 / 2)

戴上草帽,穿上長袖衣服,背上背簍,準備齊全。

“你乾嘛去?”蔡五哥睜著大眼。

蔡四哥也說,“不用你上工,你在家養雞、做飯就好了。”

蔡丹翻了個白眼,“誰說我要去上工了,我是去地裡摘點兒地瓜藤。”

蔡五哥很是喜歡,“是要炒地瓜藤吃麼,好好好,那個甜滋滋的可好吃了,我和四哥中午摘一些回來就行了,不用你去。”

“我多摘點,豬也喜歡吃。”蔡丹還是要去。

蔡四哥沒有再勸,“那就走吧,趁著太陽不曬,我和五弟幫你摘些。”

蔡丹除了秋收很少下地,今天和兩個哥哥摘地瓜藤的時候看到不少長輩。

不少人打趣她也能下地掙工分了。

她也隻是笑笑,並沒多解釋,倒是倆哥哥說了家裡離不開她,不用她下地的話。

地瓜藤摘的很快,加上她背簍也不算大,很快就滿了。

這時候太陽已經曬人了,蔡丹和蔡四哥他們招呼一聲,趕緊回家了。

她也看到蔡姑父在田地旁邊慢走著監督,沒敢打擾。

她們隊員還是很有積極性的。

她那一片就沒誰在磨洋工。

不過這也和蔡姑父的政策有關。

他弄了個集體養殖,讓大家都嘗到了甜頭。

養豬還沒看到啥利,但是在養雞這塊卻是已經都得利了。

就拿她們自己家來說,每個月差不多小四百個雞蛋(小雞也開始生蛋),都賣了就是十塊錢,這可是筆不菲的收入。

這個年代,錢幣的最大麵值也才是十塊啊。

她家如此,其他的人家也差不多。

但是蔡姑父卻做了一個規定,如果誰不認真乾活,磨洋工,讓他抓到兩次,那就減一隻雞。

這招兒太狠了,就是有的青年懶,不樂意乾,也被爹娘逼著賣力乾,就怕被抓了典型。

人們效率起來了,地裡的活兒有時候會不夠乾,蔡姑父就分配人去挖上下水溝,反正沒活兒也能找到活,不讓隊員們偷懶。

蔡丹覺得蔡姑父如此做是讓隊員們保持這股子勤奮勁兒。

當然也可能有更深次的含義,但是她體會不到。

蔡丹腦子裡胡思亂想著,腳下速度不慢,很快就回了家。

第一件事就是摘背簍洗手,她在摘地瓜藤的時候摸了好幾個蟲子。

雖然已經不怕了,還是膈應的。

如今沒有各種肥料,所以蟲子就比較多,這也是沒有辦法的。

蔡丹拎著背簍走到豬圈,兩隻豬早就聽到動靜爬了起來,撅噠撅噠的跑到豬食槽子邊上等著投喂。

她抓起大半地瓜藤扔進豬圈,左右各扔一些,省得倆豬打架。

它們為了吃的也是搶的,互相拱對方。

不過嗬斥一下也就分開了。

不是那種脾氣大的,一打起來就得見血那種。

要是那樣,可不敢放在一起養。

看著兩頭豬吃的頭也不抬,蔡丹很是欣慰,這兩頭豬都能有四十來斤吧。

和上輩子那種吃豬飼料幾個月出欄大肥豬肯定沒法比。

但在隊上已經很不容易了。

來家裡檢查的村裡長輩們可都是交口稱讚。

說她家豬的重量絕對是前幾名。

好好養說不定可以得獎呢。

這更讓蔡五哥打了雞血,割豬草、下魚簍更勤快了。

“好好吃,不許打架,吃完就去睡。”這樣才能長肉肉。

蔡丹嘟囔完,拎著背簍回了屋。

沒著急做飯做菜,時間還早。

她休息了一會兒,就拿了盆子往裡舀水,再曬到外頭去。

等下午家裡沒人她可以好好擦擦身子,順便把頭發洗了。

家裡鐵鍋有了,其實還缺個泡澡的大桶。

不過家裡人對於洗澡一點不喜歡,更沒泡澡的意識,估計蔡母也不認為缺吧。

她也不好要求太高。

這幾個月,家裡的生活條件已經有所改善。

隔三差五可以吃回雞蛋。

小魚、魚湯也常吃。

油吃的也比以前多。

彆的不說,一家人的氣色都好了不少。

蔡母還買了一塊肥皂和一盒嘎啦油。

雖然那塊肥皂不讓用來洗衣服,是留著洗頭的。

那盒嘎啦油被鎖進了櫃子。

但也從側麵證明了蔡母手裡有錢了,這才買了這兩樣。

其實她還想要牙膏、牙刷的。

雖然她用柳條和鹽天天擦牙,而且飯後漱口,還是覺得不得勁。

她也和蔡母旁敲側擊過,蔡母的回答是小孩子乾淨,不用刷牙。

什麼…歪理邪說。

要是她有錢就好了,可以買自己想要的。

可惜她兜裡隻有兩分錢,還是過年那會蔡爺奶和蔡姑父給的壓歲錢。

她保住了,沒讓蔡母收走。

可是大半年了,她也沒花出去。

這真的是省錢的年代啊!:,,.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