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方式去做某件事情,而其中一種選擇方式將導致災難,則必定有人會做出這種選擇。
實驗中學的老師們,似乎特彆熱衷於做出這種選擇。
考試明明可以提前通知,但是實驗中學的老師們總是選擇突然襲擊。
原來競賽考試突然襲擊並不是最糟糕的,更糟糕的是緊接著還有突然襲擊的月考。
之前因為競賽考試沒有考好,抱怨自己十一假期將精力都放在高考內容上的學生們,一下子都不知道該說什麼了。
臥槽……這要是月考也沒有考好,那是真沒有台階下了……
顧盼又暈頭轉向地考完兩天的月考之後,決定趕緊去拉個高二或者高三的學姐學長問一問,問問實驗中學是不是從來沒有考試提前通知這回事?
是不是實驗中學所有的考試都是突然襲擊?
月考結束之後,成績隔日就出來,同時出來的,還有之前競賽考試的通過名單。
化學競賽老師,也就是教19班和20班的化學課老師,站在講台上,念了一串人名。顧盼一顆心提起來,最終在老師念了很久之後,聽到了自己的名字。
顧盼聽到自己的名字之後,又聽到了兩個名字,化學老師就念完了。
化學老師告訴大家,“這份通過的名單,是我綜合了第一次化學競賽考試,還有你們最近的一次月考,篩選出的名單。”
“被念到名字的人,我認為你可以繼續試著在化學競賽這條路上走下去,沒有念到名字的,我不建議你們繼續學化學競賽了。”
顧盼了然,原來將月考和競賽挨在一起,還有這樣的作用。原來老師們也是要參考月考成績的。
同樣的,當天的生物課,生物老師也念了一份通過名單。
顧盼的名字也在其中。
唯一不同的是,她的名字在化學競賽的名單上,是倒數第三個被念到的,在生物競賽的名單上,卻是正數第二個被念到的。
課間,顧盼直接去兩位老師的辦公室詢問,名單的順序是不是綜合考慮過後的排序,這個綜合考慮,又是如何安排的比重。
化學競賽老師挺意外顧盼竟然直接找到辦公室來,開門見山地問他。每一年都會有很多同學猜測,但都隻是自己默默猜測,他第一次遇到學生直接問他。
化學老師直言不諱道,“沒什麼比重,就是我按照往年的經驗,看了化學競賽考試試卷,還有月考分數排名,把覺得有希望的學生留下來了。”
“你的位置是倒數第三,因為你的化學競賽試卷答的很一般,但是月考成績又很好,我覺得還可以再給你次機會,再觀察一兩個月的時間。”
化學老師問顧盼,“你是不是在化學競賽上花的時間精力不多?都花在其他科目的競賽上了?”
顧盼搖頭,“不,很多。”
“我花在競賽上的精力,遠比花在高考上的多。”
“而花在競賽上的精力,差不多化學和生物兩科平分,還稍稍偏向化學一點。 ”
化學老師聞言,一臉沉思,然後對顧盼說道,“我本來看你月考這麼好,以為你很有潛力,隻是在化學競賽上麵下的功夫不夠,因此將你放進留待觀察的名單裡。”
“但是如今聽你這麼說,恐怕你真的不太適合化學競賽。”
“不過這次的名單已經出來了,你通過了就是通過了。至於是去是留,你可以自己做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