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殿試(2 / 2)

不過轉念一想,殿試應該不會就是場考試而已,她擔心那麼多做什麼。能有什麼危險!

今日殿試,新皇也出現在眾人麵前,看上去已經三十出頭,渾身皇家的氣勢顯露,這次由皇帝自己出題,也是圍繞著最近朝堂上出現的問題來的,而且新皇也是想看看這批人中有沒有看的上眼的人才。

據張青銘所知,這位新皇燕景誠,真的不算是什麼明君,很容易聽信彆人的讒言,在某些事情上沒有決斷力,很容易就被人牽著鼻子走。說起來,上輩子自己剛做官的時候,就因為不肯向某些人低頭,最開始那幾年受了不少欺負,頭幾年比較苦,也是後來有了伯樂,才優他的嶄露頭角扶搖直上。現如今的他並不打算強出頭,當然,有梁瀟瀟陪著他,他隻要能安安穩穩的為百姓,為這個國家做好事,做實事才是最能實現他自己價值的,而且他已經是經曆過官場黑暗的人了,又有上輩子的記憶這麼大一個金手指,他現在可以保護自己和家人無恙。畢竟如今的新皇剛登基不久,皇位都還沒有坐穩,變數太多。

殿試上,一眾考生都小心翼翼的走進了大殿裡,然後按照順序落座,等待著龍椅上的皇帝出題,燕景誠這次直接將最近朝堂上討論的最焦愁的南方澇災的事情拿出來出題,隨後就由主考官將這個考題宣讀,眾人即刻開始答題。

在座的考生,有幾個人在殿試之前就已經猜測殿試上會考什麼,而且家裡的父輩最近也都在討論這件事情,所以多多少少有些思考,誰能成想這麼巧,殿下竟然隨機出了這麼一個題。

張青銘沒有管其他人怎麼想,他其實上輩子就聽說過這次的考題,而且上輩子他還沒來得及參加春闈,南方洪澇災害的事情就鬨得沸沸揚揚的,南麵發大水,災民的生活水深火熱,一年的收成沒了不說,有些地方甚至連生存都是問題,最要命的是暴雨之後還爆發了一陣瘟疫,而這樣的差事也朝中也沒有幾個人願意去做,張青銘記得當朝的工部尚書,也就是他現在的嶽父大人自己請願去南麵修建堤壩,治理水患,隻是其他的他一個工部尚書也忙不過來,至於欽差大臣,則是落到了戶部侍郎的身上。

災情雖然經過了大半年的時間被壓了下去,可是這期間被餓死的人不計其數,那些染上瘟疫的人也得不到救治,被皇上任命的欽差大臣,說白了,能力有限,這麼多災民吃不上飯還會□□,這其中的曲折,張青銘其實是親眼見到過的,那時候他在書院讀書,正好和幾個好友一起四處遊曆,畢竟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那種情景,真的是餓殍遍地,而朝廷能做的也有限,不可能將所有的人都救治。、

後來,還是他的嶽父大人,修建好了堤壩,不讓洪水反噬,等洪澇災害過後,百姓重新安居,事情雖然平息了,這是這次的澇災對於大雲朝來說,也是傷了根本的。

張青銘之前在家的時候,也聽到過梁瀟瀟曾經和她說過,聽下麵的夥計說過南麵有澇災,很多災民都已經逃荒到了府城,梁瀟瀟能做的也不多,隻能讓底下的夥計,讓他們將每日食鋪子剩下的飯菜給那些乞丐和吃不上飯的窮苦人,而且除此之外,梁瀟瀟還讓人搭了個粥棚,每日施粥,背靠莊子,莊子上有不少的多餘的蔬菜,也拿一些出來,雖然他們一家的量不多,可是他們好歹出了力。問心無愧。

張青銘手下的筆開始有條理的寫著,引經據典,有理有據,文章中還不忘了寫明了具體的措施,當然張青銘語氣比較委婉,寫的除了一些曆史上治理水患的例子,還有就是梁瀟瀟以前跟他講過的一些後人治水患的方法,總之要朝廷各個部門全力合作,水患需要治,瘟疫也需要治,不僅如此,還要解決那些災民的生存問題,以工代賑,給與那些災民的生存的希望,這樣才能在水患過後儘快的恢複過來,保存最大的活力。至於人手,朝廷要舍得派人手下去,人多力量大,就算是動用兵卒也可,水患來勢洶洶,災民苦不堪言,救治的速度自然是越快越好。

至於具體的細節,張青銘也寫的清清楚楚,不管自己的這篇文章,皇上有沒有仔細的看,那就看天意了,而且他現在人微言輕,隻要他寫的這些方案能夠實施,甚至是被彆人拿去直接用,他也是沒有意見的,隻要能為百姓多做點事,這又算得了什麼,就當是為自己和家人積德行善了,他也想做一個好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