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裡哪都好,就是吃得太虛。
糧食定量看著不少,可真吃起來,能有八、九成就不錯了。這也是沒辦法,滬上人口多,糧食消耗大,郊區供應不上,全靠外地調撥。可外地也緊張,隻能省著點,還要保留一定的庫存,不能見了底兒。
小苗雖然不提,可哪裡瞞得過孫梅英?
她在糧食係統工作,對這些是一清二楚。趕著星期天小苗回來,一定要弄點好吃的,改善一下生活。臨走時,再帶上一點。
“娘,夠吃。”田小苗怕娘擔心,就哄著。
“夠吃啥?我還不曉得啊,那大夥上虛得很,二兩米飯就那麼一扭扭,三口兩口就吃光了,能扛啥事啊?”
“娘,看您說的,我又不是大肚子漢……”
“小苗,多吃點,一頓打上三兩飯,甭給家裡省著……”
“娘,我曉得。”
田小苗很注重營養,當初花高價買吃的就是圖這個。
截止到目前,家裡攢的東西吃了一大半,肉之類的基本上沒了,隻剩下一些海帶、蝦皮、鹹菜、黃豆、冰糖等等。孫梅英和田大旺舍不得吃,都給娃娃們留著,說長身體。
吃得滋潤,氣色就好。
孫梅英怕人家瞧出來了,就給五一和三子的臉上抹一點凡士林,顯得黃巴巴的。她自己也抹了一點,這樣就看不出來了。
田小苗見梅英同誌瘦了,很心疼。
“娘,您也要注意營養……”
“小苗,你放心,娘身體好著呢!”
孫梅英哈哈笑著。
前一陣子,上麵動員吃食堂,她愣是沒吱聲。
田大旺身為局長要帶頭,也被她攔住了。
“大旺,誰想積極,誰積極去,咱可不當那個冤大頭……”
“梅英,這是上麵的要求……”
“要求歸要求,那是針對單乾戶的,咱拖家帶口的湊那個熱鬨乾啥?”
孫梅英把糧本藏起來,說啥也不肯入大夥。
田大旺也沒再堅持。
定量本來就緊張,吃大夥就一點寬裕都沒有了。
因為田大旺不積極,分局上下都保持著原樣。成家的都自個兒做飯吃,隻有幾個單身的吃食堂,
趕上開會,張書記批評道:“有些同誌身為領導乾部,一點帶頭作用都不起,跟群眾有啥兩樣?”
田大旺板著臉,不吱聲。
心說,弄那些虛的做甚?吃飽肚子要緊,不能再讓同誌們為難了。他甚至考慮著,趁著秋收讓後勤科去鄉下跑一趟,換點農副產品什麼的,給同誌們改善一下生活。
*
轉眼到了秋收時節。
從南到北,全國大部分地區收成不好。
這是氣候異常造成的。俗話說,一旱旱一片,一澇澇一線,旱澇災害相伴相隨,出現在不同地區,給農業生產造成極大危害。
靠山村地處山區,先是乾旱少雨,把秋莊稼旱死了一大片。
接著,又遭了霜凍。
一夜之間,莊稼就蔫了。
社員們圍在地頭,心疼得不得了。
好在補種及時,紅薯、芋頭栽了不少。還有南瓜、絲瓜、葫蘆,隻要是能吃的,都給種上了。田間地頭,邊邊角角,到處都是瓜秧子、藤蔓子。
這些可以當糧食,產量大,營養也好。
報紙上提倡“瓜菜代”,沒有比紅薯、南瓜更適合的了。
收了秋,糧食入了庫。
社員們又下地扒扒撿撿,弄出來不少紅薯渣子。
誰撿的,就是誰家的。
為了多弄點吃的,大人、娃娃們都下了地,彎著腰,一遍一遍地刨,犁地都沒這麼仔細。當然,收獲也不小,半天下來就能撿一大筐子。
田老漢和袁氏也隨大流,刨了不少紅薯渣子。
扛回家,曬一曬,就入了窖。
家裡還有一點存糧,再加上自留地裡的收成,足夠吃到明年春天的。紅薯秧子也曬乾了,當乾菜吃。還弄了一些藤蔓當飼料,養幾隻母雞下蛋。等到進山拾秋,再弄幾麻袋山貨,雜七雜八的,怎麼都餓不著。
袁氏小賬一算,心裡有了底兒。
“他爹,給大旺寫信,就說糧食夠吃,不要再寄糧票了……”
“好,俺這就寫……”
田老漢給大旺寫信,隻說好的,不提歉收之事。
城裡的日子也緊張,不能再給娃娃們增加負擔了。
許鳳蓮一家也撿了不少。
她家人口多,自留地也多,光紅薯堆了一大堆。為了便於存放,就切成片,曬成紅薯乾子。這個東西頂放,隻要不受潮,不發黴,能存放一兩年。
呂秀蓉也曬了一堆乾貨,留著過冬。
這一年下來,社員們都有了經驗。
食堂再好,也不保險,家裡得攢一些吃的。甭管好賴,能填飽肚子就行。要說,解放前就是這麼過來的,不過是解放後,過上了好日子,就把困難給忘了。
田大旺收到老家的來信,哪裡放心?
報紙上說,秋糧大麵積減產。就靠山村那地界兒,估計也好不了。
可家裡也不寬裕,想換一些全國糧票很難。小苗上大學,戶糧關係一轉,定量就緊張起來,糧票也攢不下來了。他們一家自個兒做飯,才勉強夠吃。
可爹娘那邊,光靠著粗糧可不行。年紀大了,得吃一點好的。
孫梅英見大旺為難,就說:“大旺,給老家多寄點錢,總能買到東西的……”
“好。”田大旺點點頭。
跟城裡不同,農村集貿市場開了,農副產品還是有的,不過,價錢貴一點。
*
秋糧減產,油料作物不足往年的一半。
食用油緊張起來。
按照定量標準,城市居民一個月二兩油。可油票發下來了,油卻供應不上,庫存見底了,不曉得啥時候才能到貨。
這麼一來,大學食堂也受了影響。
一大鍋菜端上來,都是水煮的,看不到一點油花花。
趕著打飯,同學們喝著菜湯子,砸吧著嘴。
“瞧瞧,清亮亮的,刷碗倒是省事兒,拿水一衝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