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柳進原陪著娃娃們的時間不多。
他在軍區搞軍事理論研究,擔著軍事學院的課程,還要定期觀摩座談,參加各種會議。現在講政治、講思想,除了專業知識,思想領域也要提高。
他覺得這樣挺好。部隊不但要有裝備、有技戰術,還要有思想、有靈魂。
*
“元旦”過後,新的一年開始了。
這是一年裡最寒冷的時節。
靠山村,家家戶戶都燒了熱炕,貓在被窩裡不想出門。這會兒,地裡沒啥活兒,可積肥不能停,要想有個好收成,一定要上農家肥,把地好好地養一養。
田秋山帶著社員們一邊積肥,一邊組織學習。
上麵要求“糾五風”,大辦農業,大辦糧倉。像田秋山這樣的大隊乾部,當初頂住了壓力,沒有胡來。社員們看得明白,提了一些意見就通過了。
還有社員提出:“咱不辦食堂了,把口糧分了吧!”
田秋山也想分來著,可他沒那個膽子。政策鬆了,並不代表可以任意行事。公社乾部挨批,是因為瞎指揮、搞浮誇,跟辦食堂沒有關係。
這個冬天,不是開會就是學習。
打去年開始推廣拚音標注,隻要學會了漢語拚音,學習生字就無師自通,既能解決“掃盲”回升問題,又能增加識字數量。(注1)
小學校裡很熱鬨,男女老少都在學文化。
田老漢也參加了,跟人家一起張著大嘴學拚音。袁氏不想動彈,裹著被子閉目養神。可看到田老漢學了拚音,就能認字,也激發了鬥誌。不為彆的,就為了讀大旺的來信。
冬天本來很難熬,可這一忙乎過得特彆快。
到了“春節”前,田大旺彙來了一筆錢,說買點吃的,準備過年。
田老漢和袁氏搭乘驢車,去鎮子上逛了逛。
賣東西的、換東西的不少,有穿的,有用的,就是價錢高。他們轉了一大圈,也沒舍得出手。看到有換粉條的,才咬咬牙拿出錢來,買了一大捆。這是紅薯粉條,可以熬菜粥,可扛事了。
田老漢和袁氏沒吃食堂,自個兒做飯,相對寬裕一些。
趕著過年,讓許鳳蓮和呂秀蓉過來,一家拿了一把粉條,說包素餃子,讓娃娃們解解饞。
村辦食堂也弄了一點糧食,攙著乾菜,蒸了幾大籠雜麵饅頭。除夕那天,按照人頭,大人三個,娃娃兩個,每家派個代表打回去,算是過年的福利。
農村日子緊巴巴的,城裡也不寬裕。
副食品是見不著的,孫梅英把存貨清了清,好歹包了一頓素餃子。柳進軍送過來半隻鴨子,說是部隊上發的,總算見了一點葷腥。
“春節”就這麼過去了。
天稍稍暖和了,好消息也隨之傳來。
縣裡傳達了指示,公共食堂辦還是不辦,社員們討論決定。田秋山在會上一說,社員們激動起來,紛紛嚷著:“田支書,趕緊把口糧分了,咱回家吃!”
田秋山大手一揮,食堂解散了。
社會員領了口糧,歡天喜地,乾勁更足了。
這時候,野菜冒出來了。家家戶戶都下地挖野菜,跟粗糧搭配著,上鍋蒸著吃,或者貼菜餅子。
田老漢寫了信,讓大旺不要掛念。
田大旺看著信,稍感心安。
小苗說:“熬過春荒,就再也不會缺糧了……”
這個預測,讓人心裡踏實。
這是因為國家調整了經濟政策,縮小基建規模,精簡職工,保證農村青壯勞動力,大力發展農業。農村工作也改進了,出台了一係列政策,還揪出了一些典型,有官僚主義,有瞎指揮,還有貪汙的。報紙登載,說公共食堂揪出了幾個蛀蟲,嚴重的還判了刑。
這麼一來,農業生產得到了恢複。
這是個經驗教訓,無論何時糧食生產都是重中之重。從此以後,不管是風調雨順還是災害天氣,再也未發生過糧食危機。
這跟農業上的投入分不開。
田小苗記得一組數據,從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中期,依靠集體力量,農田水利設施大發展,一共建成了八萬多座水庫,池塘、水壩、排水渠更是數不勝數。
這些紅利造福子孫後代,從七十年代吃到了二十一世紀,吃了整整四十年。
而包產到戶後,大集體消失了,沒人再去維護修理了。有一些水渠廢棄了,長滿了茅草,有些還在繼續使用。直到因為地震、防洪出現問題,才意識到這筆寶貴財富。
當然,這都是後話。
現在是建設年代,無數人正為之奮鬥。
*
寒假期間,田小苗老老實實地呆在家裡。
她上大學後,房間一直保留著。學校有紀律,除了放寒暑假,不能隨便離校。像她這樣的本地學生不多,晚上要查寢室,除非請假。
小苗的房間朝陽,很暖和,就讓五一和三子搬過去。孫梅英一開始不肯,可在小苗的堅持下,還是點了頭。趕著放假,又把五一和三子挪出來,說給姐姐騰地方。
田小苗心說,娘真是偏向她,始終不肯接受她離家的現實。
這天,盛愛齡找到了田小苗家。
她穿著毛呢大衣,係著紅圍脖,很時尚的裝扮。
“小苗,我後天就要走了……”
“愛齡……”
雖然在意料之中,可田小苗還是覺得突然。
盛愛齡說,她父親一開始不同意,是姑媽說服了父親,就跟上麵打了申請。去年,外貿收入下滑了,需要進一步拓寬渠道,也需要可靠的人手,就安排了父親過去。
臨彆之際,田小苗跟盛愛齡緊緊地擁抱在一起,道著珍重。
趕在開學前,盛愛齡一家去了港島。
她說給小苗寫信,留下了一個通信地址。
田小苗看著地址,不曉得能聯係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