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大唐白月光 李隆基激動起來:“是..……(2 / 2)

【如三省六部製分權行/政,最難能可貴的是,李世民曾規定自己的詔書也必須由門下省“副署”後才能生效,而這樣的一個決定,能夠在很大程度上防止帝王決策上的不慎重。】

【這也並非尋常帝王能夠做到的地步。】

【再有君臣論治,以隋亡為戒,克己複禮,甚至常與大臣探討王朝興衰之原因,糾猜疑之失,虛懷納諫,完善科舉選人製度,用人唯賢,不問出身,使得李世民之下,能人輩出,真可謂是人才濟濟,文武兼備,皆為棟梁之材啊。】

【整飭吏治,完善體製就更不用說了。】

【要知道,在李世民厲行節儉的率先垂範下,貞觀時期可是我國曆史上基本沒有貪汙的曆史時期!】

【還有於民方麵,均田製,租庸調製等各種製度的實施與發展,極大提高了行政效率,並擴大穩定了唐朝統治基礎。】

【同時李世民還注重法治,甚至以身作則,帶頭守法,真正做到了“王子犯法與民同罪”的法家之論!】

【也由此,在重視法治的情況下,諸如貞觀三年,唐朝判死刑的才29人,幾乎達到了集權社會法製的最高標準!】

重視法治,不是嚴刑吏法!

貞觀三年,判死刑的才29人?!

嬴政幾乎呼吸一滯,驀地站了起來。

唐朝之穩定,吏治之清明......竟能做到如此嗎......

那究其根本......

【無論從哪種舉措上來看,唐太宗李世民的種種做法和決策,都在很大程度上維護和安定了民眾的生活——】

【在李世民掌管下的大唐王朝,輕徭薄賦,愛惜民力,從不輕易征發徭役,由此減輕了百姓的負累重擔,讓真正的庶民百姓得以休養生息,百姓這才有可能安定生產,耕作有時,衣食有餘,安居樂業,促進經濟文化等的繁榮發展。】

【而愛惜民力,從不輕易征發徭役的例子——】

【就比如我們的太宗皇帝李世民患有氣疾,不適合居住在潮濕的宮殿中,但他卻一直在隋朝的舊宮殿裡住了很久。】

嬴政驀地抿緊嘴唇,心下受到不小震動。

【華夏民族,向來是有極強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的——】

【秦皇漢武,強漢盛唐。】

【偌大的華夏民族,秦皇鑄骨,漢武畫魂!】

【而強漢盛唐之勢,更是將我們整個民族更為厚重的凝聚在一起!】

【所以漢人唐人之稱不滅啊。】

【那是縱觀古今,都難以忘卻,並引以為豪的強國盛國之勢!那是民之所向,庶民百姓真正心之所往的安定之所啊!】

百姓!民心!

民之所向,心之所往......

這就是大唐鑄就盛世的根本所在嗎?

為國為民,則千古一帝也。

這就是唐太宗李世民。

所有人都不禁再次望向秦王所在的方向。

那時秦王所接管下的唐朝,那眾多庶民百姓又該有多愛戴?

【大唐時期,唐太宗李世民究竟有多得民心,可以先給大家舉個簡單的例子——即哭昭陵。】

【昭陵,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寢。】

【哭昭陵,顧名思義就是到唐太宗的陵寢前去哭訴。】

李世民聽到這裡,不由得啞然失笑。

這......如何因果啊?

【這不止是所謂的唐朝“習俗”,而是將哭昭陵放到了唐朝製度中的規定。】

【——凡臣子百姓有冤情未申時,可到唐太宗的陵寢前哭訴。】

【唐朝李洞逸曾言:“公道此時如不得,昭陵慟哭一生休!”】

【李世民,大唐的白月光,眾人心尖的朱砂痣,哪怕在他去世之後,也依舊心懷惦念,難以忘懷,而每遇到不公不平之事等,在臣子與百姓心中,李世民的存在都是不可替代的,因為他們始終相信,如果太宗皇帝還在,那些冤情和委屈,便可逐一抹平,畢竟那是他們無比信任和尊敬的帝王啊。】

【“帝王”一詞,放在李世民身上,已經不止是一個形容詞了,它更被李世民賦予了難能可貴的意義。】

李世民早已收斂了笑意,神情變得鄭重起來。

他握緊雙手,感受著眾人的目光再次彙聚到自己身上,隻覺得肩上之責越發清晰,腳下之路尤等一往無前矣!

天幕曾說,他將開啟這扶搖而上的盛世大唐。

扶搖而上......也不知這盛世大唐能發展到如何鼎盛?

【自唐太宗李世民之後,大唐一路扶搖而上,直至開元年間,唐朝進入了全盛時期!】

“開元!!”

李隆基驟然激動起來:“是......朕?”

作者有話要說:  三歲二鳳寶寶飛奔在路上啦~

祖龍(努力擺出和藹可親笑容)(怪叔叔招手):乖,到這邊來。

豬豬(努力擺出親切燦爛笑容)(嘿嘿嘿嘿嘿):到我這邊來啊。

楊堅(得意非常)(喜形於色):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我的啦!

祖龍/豬豬:(瞬間跨起個批臉)(這老賊!)

感謝在2023-04-01 20:24:04~2023-04-02 19:15:22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moon、給你買橘子 1個;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給你買橘子 44瓶;您完全不更新是嗎、悲傷的兔子 20瓶;時之千風 13瓶;太古星河、每天都睡不夠 10瓶;耶耶耶、玟寧 5瓶;白榆 3瓶;梨子溫花酒、寧雲、聰花 2瓶;風雪賦琴、想吃夜宵、從前、韓虞笙 1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