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 初心 嬴政:感受高考的“魅力”?……(2 / 2)

【而除專科學校外,還有貴族學校和短期學校。】

【比如東漢的四姓小侯學,唐朝的弘文館,宋朝的宗學,諸王宮學以及內小學,明朝的宗學,清朝的旗學,宗學等等,都屬於以貴族子弟為教育對象的貴族學校。】

【而在封建社會中央官學係統中,有少數學校,既不是高等學府,又不屬於專科學校,更不是貴族學校,而是君王或執政大臣暫時開設時間門短促,並且無製度係統的學校,故稱為短期學校。】

【如宋代的外學,即又名辟雍,還有廣文館,四門學等都屬這類短期學校。】

【另外宋朝中央政府在京都設立的普通國立小學,也屬於中央官學的範圍之內。】

秦朝時期各地。

無數人不禁為這後來不斷發展的官學私學等牽動了思緒。

現如今秦朝也要推動那什麼科舉製,也在普及和研究紙張,為以開放書籍,讓更多人有書可讀,但若無相關人士指導,便也是尋不到真知灼見,約莫是兩眼一抹黑,但現在天幕說起這些......

有沒有可能,基於此,又會有新的政策出現?

“現在陛下應該不會禁止私學了吧?”

“會不會也有可能再創立官學?”

“也不知這私學和官學等,在後世會發展成什麼樣?”

【我們總的來說一下,在漢朝之後,由於魏晉南北朝時期政局紛亂的諸多原因,官學時興時廢,但官學衰頹,私學卻呈現繁榮局麵,名儒聚徒講學仍占重要地位,學生人數上百人或計千人屢見不鮮。】

【而且這個時期的私學教學內容突破了傳統的儒學,還包括玄學,佛學,道教,以及科學技術等。】

【然後及至唐朝,中央官學繁學盛製度完備,發展到頂峰。】

【並且關於私學,唐朝也是私學遍布城鄉,不過雖然製度不一,程度懸殊,但是也有名士大儒。

如顏師古,孔穎達在任官之前,均是私學教師,“以教授為業”,“以教授為務”,一代名儒劉焯,國子學博士尹知章,不仕尹知章,不仕歸田後也均在家鄉教授生徒,另一方麵也有村野啟蒙識字的私立小學。】

【唐朝可以說是辦學達到古代極盛,同時也是學校分類更細致的時期。】

【關於古代教育這一塊,還可以說唐朝就是我國封建社會的“盛世”,其前期教育事業空前發展,地方官學也是很繁盛,不過自唐朝天寶年間門的安史之亂後,即開始衰廢......】

【可見一個王朝的由盛轉衰,以及其政局是否混亂等,對其治下所造成的影響基本是方方麵麵的。】

反過來說,一個盛世的出現,其“盛世”的表現,也是多個方麵的。

嬴政不由得歎息一聲,所以真不愧是盛唐啊。

也可想而知,這官學和私學的發展與興盛,又能為當下的朝代輸送多少可用人才。

就連村野之間門都有啟蒙識字的私立小學......

嬴政抿了抿唇,也不知秦朝何時能達到這種程度。

但想罷,嬴政又不由得振奮起來,沒關係,反正他已然踏在這條路上了。

總有一天,這“盛世”也會冠以他秦朝之名!

【我們再繼續往下說,有關官學,在唐朝之後,尤其是南宋以後,官學則逐漸走向下坡路,尤其我國封建社會後期,中央官學逐漸衰敗,實際上成了科舉製的附庸,名存實亡。】

【再有就是唐代以後,宋元明清的私學教育,一方麵是書院製度的產生和發展,形成了私學的重要形式,另一方麵就是關於所謂的蒙學教育,則主要是私人設立的學塾,村學以及蒙學。】

【這裡我們重點說一下書院製度——即書院起源於唐代,興盛於宋代,是我國古代教育史,學術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教育組織形式,它從唐中葉到清末,經曆了千年之久的辦學曆史,並形成了一整套獨特的辦學形式,管理製度,教授方法,使源遠流長的傳統私學趨於成熟和完善。】

【但同樣到了清朝時期,即我國封建社會後期,一方麵書院的建設規模發展到曆史上的高峰,書院教育也得到了全麵普及,可另一方麵,書院官學化問題卻更為嚴重和突出。】

【雖然清朝的書院數目超過了以前任何朝代,總共有1900所,但也完全流為科舉的附庸。】

【所以到了清末,隨著西學東漸的諸多影響,書院改製,官學完全被西方的學堂和學校教育所取代,這成了一種曆史的必然選擇,畢竟不管是官學,還是書院製度,都是我國封建社會的產物,必然隨著封建社會的衰落而衰落。】

【就如同舊事物總要被新事物所取代。】

秦王宮。

嬴政筆尖倏然一頓——

官學和學院最終成為科舉製的附庸?

科舉製是為朝廷選拔可用人才,所以天幕的意思是,後期所謂官學和學院,完全發展成為謀求官職的一種途徑嗎?

這......天幕先前不是還讚過科舉製,那官學和學院為科舉製培養人才,又有何不可有何不對?

而後嬴政將注意力放在了最後那句話上——“舊事物總要被新事物所取代。”

所以逐漸發展到後世時期,這樣的人才培養,已經不適應了嗎?

【誠然,科舉製是我國古代時期的一項創舉,是有其積極性所在的,但它說到底,也隻是通過考試的一種“選拔官吏”的製度,是“選官製度”,它所體現的是相較公平的人才選拔製度,但宋代以後,科舉製的消極性越來越大。】

【因為其選拔官員的內容到形式,對讀書人的思想限製越來越大,也越來越嚴,尤其明朝出現的八股文,唯一的用途就是考科舉,此外絕無任何實用價值。】

【像唐朝科舉考試還有明法,即法律相關,以及明算,數學相關等多種科目,宋朝科舉考試也有明經科目,考試內容有帖經,墨義和詩賦,但這之後卻取消了墨義詩賦等,專以經義、論、策取士,明清科舉更是改為考八股文。】

【所以宋代以後,士大夫知識階層的文化創造能力真的是每況愈下,人才一代不如一代!】

【而所謂官學,學院,科舉製等,若是無法接受新的思想,學術,以及技術等等,若是沒有革新精神,那麼這樣一種既存製度或事物的演變過程,便常常不是越變越好,而是越變越糟!】

【也因此,這樣的教育便無疑是落後的了。】

明清眾人:“......”

竟是如此嗎?

這可真是叫他們心思複雜。

秦王宮。

嬴政倒是連連點頭,接受良好。

若是通過科舉製,卻隻得那等隻會講經論策之人,甚至隻以“專一”的標準取人,一點實乾才能都沒有,也不“多才多藝”,那要之有何用?現在他秦朝可是不需要這樣的“特定人才”。

【所以講到這裡,讓我們回歸最初的初心。】

【還記得第一期視頻的專題名稱是什麼嗎?】

“嗯?”

嬴政不由得挑了挑眉。

【——《如果秦始皇擁有四大發明會如何》】

【那麼現在,發展到這裡,真的要讓我們始皇陛下認識下“現代教育”了。】

【尤其是要感受以及了解一下高考的“魅力”。】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