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又摸了摸下巴,若是從他起頭,豈不是影響更大也更迅速?
那就......嬴政將目光挪到小屏幕上——
那就都爭個第一好了。
【所謂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不是,是詩人多了,那許多流派自然就出來了——比如我們先前提到過的浪漫主義詩派,山水田園詩派,現實主義詩派,邊塞詩派等等。】
【而既然說到了張九齡這裡,那我們接下來,就先來說一說邊塞詩派是怎麼煉成的。】
【因為當時在唐朝,想要當官,除了參加科舉,就是被舉薦,但與此同時,還有一條路,就是上戰場殺敵,憑借軍功也可以做到大官,並且從唐太宗李世民起,為了擴大地盤,逐漸發展出一種叫“開邊”的軍事行動。】
【簡而言之,就是打仗占地盤的意思。】
【然後唐朝就在各地設立了軍區和節度使,在自己地盤的節度使有很大的權利,這個大家應該也都知道吧,所以節度使不僅需要武將,也需要文人來搞行政方麵的事情,於是這也就引得許多文人來到了軍隊裡——】
【大致上來說,邊塞詩派就是這麼出來的,而且其內容主要是邊塞景色和軍旅生活,再細分的話,寫景色都有不同的講究,就比如王維的《使至塞上》,其中“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這一句,就非常的寫實。】
【還有像李白的《北風行》,其中“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台”這一句,其想象力就非常的奇特。】
【除此之外,還有寫日常的,甚至還有戰爭慘烈之景的描寫,亦或是表達從軍思鄉的哀愁思緒等。】
【總之邊塞詩派也是很高手輩出,而且內容和角度也都不儘相同,那我們接下來,主要介紹幾個代表人物。】
“邊塞詩派的代表人物!”
“這......究竟誰能稱得上是邊塞詩派的代表人物?”
“代表人物啊......”
突然聽到這“代表人物”四個字,唐朝之下,不少人竟是都有些緊張起來,尤其是寫過邊塞詩篇的文人。
雖然他們對自身的能力水平等,大概也能有幾分認識,但誰不想有個“萬一”呢。
文人都自視甚高,這句話可不是白說的。
所以這第一個邊塞詩派的代表人物......
【我們第一個要介紹的邊塞詩派代表人物,就是主業負責打仗,副業負責寫詩,還憑借打仗封了侯的——高適。】
【大概就是因為高適有著幾十年的軍旅生活,所以他的詩作很現實,或者說是都表達了當時很真實的邊塞故事。】
【而且安史之亂,可以說是高適命運的轉折點。】
【因為高適的爺爺雖然是開國大將高侃,但到了高適這裡,就徹底家道中落,成了一個平民百姓,不過高適不喜歡考科舉,他年輕時就喜歡出塞,所以高適這輩子去過三次邊塞,而他的大部分代表詩作,都是在第一次出塞時寫的。】
【第一次出塞,高適寫了描繪邊塞風土人情的《營州歌》——“虜酒千鐘不醉人,胡兒十歲能騎馬。”】
【還寫了軍隊裡的日常生活——《薊門行》,其中“幽州多騎射,結發重橫行”這一句,就表達了北方邊塞的男兒,從小就喜歡騎馬射箭,縱橫馳騁的意思。】
【當然其中最出名的,也是最著名的描寫邊塞戰爭場麵的《燕歌行》,實屬是高適最拿得出手的代表作——】
【漢家煙塵在東北,漢將辭家破殘賊。男兒本自重橫行,天子非常賜顏色。
......山川蕭條極邊土,胡騎憑陵雜風雨。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
......鐵衣遠戍辛勤久,玉箸應啼彆離後。少婦城南欲斷腸,征人薊北空回首。
......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從來豈顧勳。君不見沙場征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
【這首也是中學生必背古詩詞。】
[叮叮——]
眾人立即再去看小屏幕中的《燕歌行》,因為篇幅太長,很是值得再去細細品味一番。
這前四句說明了為何要打仗,因為有皇帝的命令。
而剛說完打仗,就立即要打仗了——校尉羽書飛瀚海,單於獵火照狼山。
而且軍情緊急,大軍壓境。
那這仗要怎麼打?這竟然是——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
前方戰士征戰沙場,後方將領卻是鶯歌燕舞。
可想而知,最後便是全軍覆沒,而那些可憐的年輕將士們,卻再也見不到家人了。
還有最後這一句“君不見沙場征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真是足可見高適心中的感慨和悲歎。
漢朝未央宮。
霍去病一直聽著天幕的講述,又在仔細看了一遍《燕歌行》之後,不由得也是感歎一聲:“這高適寫的真好啊。”
故事流暢,思想深刻,也當真是足夠諷刺。
衛青也點頭:“的確非常精彩。”
“不過最後一句‘猶憶李將軍’,是李廣將軍嗎?”
霍去病撓撓頭,小聲道:“要是曆史中,我死的沒那麼早,也能被人惦記吧?”
衛青立即搖頭笑起來:“那你就從現在多注意身體,陛下也為你召集了許多名醫,再把那強身健體的操多做做。”
霍去病:“......”
他是做來著,但彆以為他不知道,每次做,舅舅都笑得厲害!
衛青:“那你還做不做?”
霍去病:“做......”
【《燕歌行》能被評為邊塞詩第一,不無道理。
畢竟全詩對邊塞軍中生活進行了高度的藝術概括,集中反映了民族矛盾,軍中矛盾,邊策弊端,以及人民苦難等,其主旨深刻且含蓄,風格悲壯且沉雄,氣勢也是很磅礴,看得出來詩人高適的筆力甚為矯健。】
【第一次出塞回來,高適參加了科舉,哦,更確切說,應該是試著參加了科舉考試,當然就不出意料的失敗了。】
【於是就又有了高適的第二次出塞,一開始是在國內四處閒逛雲遊,而這時候,高適便遇到了李白和杜甫。】
【三個人一起玩的很開心,而遊玩回來之後的高適,就被人舉薦做了個縣官,不過這縣官,高適做的並不開心,於是寫下了《封丘作》——其中兩句就是“拜迎長官心欲碎,鞭撻黎庶令人悲”,表達的就是這個意思。】
【不過之前高適不是隻在國內遊玩嗎,他的第二次出塞,其實就是遊玩回來的當官期間。
簡單說就是因公出差,具體說就是沒什麼好說的,而且因為當官當的不開心,加上官場也不好混,另外高適也不願意阿諛奉承,不願意去壓迫百姓,所以高適便辭了官,然後他再次寫下了小學生必背古詩詞——《彆董大(其一)》。】
【千裡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秦朝鹹陽城。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好啊!這句話當真是不錯!”
簡直衝麵而來一股豪邁豁達的胸懷之氣!
呂雉也不禁停下腳步細聽這首詩,尤其是那最後一句。
比起劉邦那邊的進展順利,她這邊雖有旨意下來,但為女子辦學,其中困難又豈止是能說道出來的,但若說呂雉想要放棄,那必然是不可能的,更何況她想做的事情還不止如此,如何能在開頭就放棄!
而且據她觀察,自從政令下來,頗為意動的可不止一兩個......
所以何愁前路無知己,她必然是能夠找到順利向前的出路口,甚至已經近在眼前。
【一首送彆友人的詩,但同時也表現出了一種豁達和樂觀的情懷。
其詩作語言質樸,格調豪邁,是盛唐之音的生動體現,不過《彆董大(其二)》——“六翮飄颻私自憐,一離京洛十餘年。丈夫貧賤應未足,今日相逢無酒錢”,就主要表達了高適十年漂泊生涯的現狀,連酒錢都掏不起了。】
【所以後麵就有了第三次出塞——高適開始追隨到哥舒翰的帳下去了。】
【他在哥舒翰那裡待了三年,相信總有一天能出人頭地,然後寫下了《塞下曲》,主要表達對出人頭地的美好寄托。】
【而後這一不小心,高適已經五十多歲了,還是沒什麼大成就,不過先前說了,對於高適而言,安史之亂就是他的轉折點,所以在高適五十多歲的時候,安史之亂發生了,也改變了高適餘下的一生。】
【之後安史之亂結束,高適也當上了四川的節度使。】
【時逢國家不幸,對於高適來說,安史之亂是他仕途的轉折點,也不知道是幸還是不幸。】
【寧願不在官場上隨波逐流,不願意壓迫百姓,於是辭官的人,在見證安史之亂的發生後,哪怕從平民逆襲到節度使的位置,恐怕心中更多的也是悵惘吧,不過高適一直到六十二歲去世,職位幾經變動,但也算是朝廷棟梁。
直到他去世,還追贈禮部尚書,諡號為忠,相比於其他大多數詩人的仕途和命運而言,也的確算得上是一種幸運了。】
【是的,接下來要介紹的這位,雖然同樣是邊塞派詩人的代表人物,但相比於高適而言,其命運就有些不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