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聽天幕提起嶽飛的事跡,辛棄疾就一直有此種念頭,到如今也是更有了能夠去投靠的底氣和條件了,所以還怎能耐得住等待,哪怕他現在尚且還年少,可這收服故土,打退金兵,讓金兵再不敢入侵中原,他必然要出一份力!
辛讚笑看著辛棄疾,不由得點頭,滿臉欣慰。
“好,那你就去吧。”
反正如今也不是皇帝當政,嶽將軍還尚在,一切都已改變,此時去,必然會有更好的形勢。
就是不知道,在曆史還未改變的情況下,他這孫兒,往後又會是何種境遇?會得到重用嗎?
【南歸南歸,不知道是當時多少北方漢人的追求和夢想。】
【對辛棄疾而言也是如此,他也希望著在進入南宋朝廷後,能夠得以更好的施展拳腳,將滿腔的報國之誌落到實處去。】
【可誰能想到,辛棄疾帶著五十多人活捉張安國,擺脫五萬金兵追擊,從而震動南宋朝野的壯舉,竟已然是他這一生最巔峰的時刻了,這此後的四十幾年中,辛棄疾的人生,也可謂是坎坷起伏,令人生歎。】
【為什麼辛棄疾與嶽飛算是同時代,也都是主戰派,可在他的作品中,卻從未提過嶽飛?】
【因為在辛棄疾南歸的時候,宋高宗趙構正重用秦檜,並一同迫害死了嶽飛,此時主和派占據上風,而嶽飛的名字,也從此成了禁忌,哪怕辛棄疾心中有所想,怕是也不能表現出來,而這也顯然說明了一個問題——】
【那就是南歸的辛棄疾,也自然是不得重用。】
秦王宮。
嬴政直接冷笑了一聲。
和他想的一樣,有那樣的皇帝和奸佞,這辛棄疾南歸之後,作為想要收服故國疆土的一方,又怎麼可能一帆風順?
有嶽飛,還有這辛棄疾,如此人才都不懂得珍惜,這南宋,命裡該絕啊。
倒是可惜了最後跳海的那位少帝,還有那十萬多的軍民大臣了。
【宋高宗之後,就是宋孝宗。】
【這位皇帝倒是立誌恢複中原,主戰派也由此占據了上風,還發動了北伐,但在取得一係列勝利後,由於主將之間的嫉功害能,最終導致符離大敗,隨後金宋簽訂了“隆興和議”......】
【而後在這種情況下,主和派勢力又占了上風,但二十六歲的辛棄疾不為所動,向宋孝宗呈上了《美芹十論》,又稱《禦戎十論》,不僅客觀的分析了宋金雙方的形勢,還提出了周密詳儘的恢複大計,以及克敵製勝的戰略戰術。】
【在這之後,他又向右丞相虞允文呈上了《九議》,再次陳述他的抗金方略。】
【辛棄疾是希望以此能喚起宋廷君臣的抗金熱情,堅定他們抗戰必勝的信念。】
【但是在逐漸偏安成風的情況下,他的滿腔熱忱並未引起朝廷的重視,經過深思熟慮的恢複中原大計也是如石沉大海,這一度使得辛棄疾陷入了極度的悲憤和苦悶之中,而後又是頻頻調動輾轉各地,哪怕升遷,也沒有使辛棄疾得到滿足。】
【加上當時南宋稱淪於外邦而返回本朝者為“歸正人”,即投歸正統之人,是南宋對於北方淪陷區南下投奔之人的蔑稱,所以辛棄疾歸正人的身份,也阻礙了他的仕途發展。】
【再到後來,辛棄疾因在地方上大刀闊斧的整頓,創置“飛虎軍”等事,妨礙了權貴們的利益,於是被交章彈劾,以“用錢如泥沙,殺人如草芥”等罪名,最終罷去了所有職務。】
“怎麼竟會是這樣!”
霍去病幾乎一下子怒極,這簡直和對嶽飛的手段一樣!
南宋那些人可當真是沒救了吧!
還有那什麼“歸正人”?!
蔑視從北方回來的漢人?!
要臉不要?你們南宋不是逃到南邊去的嗎?!
要臉嗎?!
不以收服北方故土為重任,反倒苟且偷生於南邊,還稱北方的投奔之人為“歸正人”?
這可真是......讓人著實是想要唾棄!
甚至已經到了惡心的地步!
當真是可笑至極。
不止霍去病這麼想,再次看那留言板,之前唐人和宋人吵架的那部分,此時也是多嘲諷鄙視為主了。
此時能留言的宋人,哪個還敢冒頭?
他們怕不是也在恥於這南宋朝廷的作為,所以又哪還有臉麵來爭辯和說辭了。
這一段曆史,真是無論何時聽,都能氣得人心肝脾肺疼,也著實是叫人無語得很。
【辛棄疾最渴望的,必然是上前線收服北方的故土,可十幾年啊,他都不得重用。】
【所以便隻能將自己的滿腔憤然和苦悶發泄在詞作當中,於是這期間,辛棄疾寫了《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欲通過古代的神話傳說,來強烈表達自己反對妥協投降,立誌收複中原失土的政治理想。】
【而在被報複罷免官職後,辛棄疾的人生階段,又來到了賦閒在家的時刻。】
【杜甫有座杜甫草堂,蘇軾有座雪堂,辛棄疾也為自己修了個房子,並取名為“稼軒”。】
【而他也將自己的彆號改為了稼軒,後史稱他為“辛稼軒”。】
【此後,辛棄疾這一賦閒在家,竟又是二十年,哪怕這中間也當過兩次小官,但最終也還是大部分時間都在鄉閒居。】
【於是這期間,辛棄疾創作了很多描寫鄉村風光,世情民俗和園林風物,以及遣興抒懷的詞作等。】
【比如《清平樂·村居》,還有《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等等。】
[叮叮——]
隨著天幕的講述,詩詞文章模塊中,也出現了有關於辛棄疾的詞作。
眾人看去,尤其是那首《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其中“少年不識愁滋味”,“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這幾句,可真是把“愁”字說了個遍啊。
上闕少年不知愁,下闋天涼好個秋,真是對比深刻,深沉含蓄,當真愁到了心裡去了。
這也難怪,畢竟有如此深刻的報國誌向,卻要被迫賦閒在家......哎,如是換做他們,怕也是不得紓解。
就是不知,難道以後就一直如此了?
【賦閒在家二十年,辛棄疾已經六十多歲,但此時,這時局又迎來了變化。】
【因為當時金國對百姓的壓迫,導致華北那一地帶民間起義愈發頻繁,加上蒙古在這時候也開始南下,於是南宋朝廷心又起,嘉泰三年,主張北伐的韓侂胄又再次起用了主戰派人士。】
【這個時候,已經六十四歲的辛棄疾被任為知紹興府兼浙東安撫使,次年差知鎮江府,這一變動,使得年邁的辛棄疾也不由得為之精神一振,但事實證明,韓侂胄隻是想拿辛棄疾當個招牌,並不是真的想要重用他。】
【於是辛棄疾知鎮江府時,曾登臨北固亭,感歎對自己報國無門的失望,憑高望遠,撫今追昔,於是寫下了《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這一首傳唱千古之作——】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除此之外,還有一首《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辛棄疾被起用也沒有得到重視,韓侂胄主戰又沒有多少本事,最後在辛棄疾遭受一連串打擊,心力交瘁,並失望辭免的情況下,朝廷竟還想再次起用辛棄疾為樞密都承旨,令他速到臨安府赴任。】
【但詔令到鉛山時,辛棄疾已病重臥床不起,隻得上奏請辭,同年九月初十,辛棄疾逝世,享年六十八歲。】
【據說在辛棄疾臨終的時候,還大呼“殺賊!殺賊!”
而在他身故之後,家無餘財,僅留下了生平的詩詞,奏議,雜著,書集等物。】
聽著辛棄疾這一生,於曆朝曆代下,不少人都不由得有些沉默下來。
這南歸,當真是還不如不歸!
生生蹉跎了四十幾年,哪怕不是當事人,也是不由得生出一股憋悶之氣來!
實在是報國無門,壯誌難酬啊。
結合這辛棄疾的詞作,再對比這辛棄疾一生的經曆,尤其是人生的後四十幾年,著實叫人忍不住歎息和感慨一聲。
隻希望現在這南宋朝廷,已然不是曆史中的模樣了吧。
否則如此的愛國之才,若是一生還落得如此下場,那當真是叫人實在難以介懷了。
不過想來,也應當不再是原來的麵貌境況了。
【繼蘇東坡之後,辛棄疾的詞再次突破了描寫婉約情思的內容和邊界,是真正的豪放派詞風,他把滿腔激情和對國家興亡,民族命運的關切,以及憂慮等,全部寄寓於了詞作之中。】
【比如還有一首《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發生!】
【氣勢豪邁,語言技巧高超自然,是為“壯詞”。
風格沉雄又不乏細膩之處,既抒寫了力圖恢複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也傾訴了壯誌難酬的悲憤之情,其詞作通讀下來,難免叫人熱血沸騰,心有同感,同時又因善用典故,也充斥著古典的意象,實屬是對詞作發展的一大突破。】
【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立馬定乾坤。】
【哪怕辛棄疾對當時南宋朝廷的屈辱求和有過頗多譴責,但觀他大多的詞作內容,卻也不難看出他的愛國情懷,隻可惜當真是報國無門,壯誌難酬,也命運多舛,但錯不在辛棄疾,而是當時的朝廷太懦弱無能,實在無能為力是矣。】
“現在不是了。”
少年辛棄疾堅定看著天幕:“因為有嶽將軍在。”
因為也有天幕在。
所以現在不是了。
而他也會一直在。
【宋詞發展我們就講到這裡,其實還有很多優秀的詞人,他們的詞作也可堪一絕,不過這裡就再不多說了。】
【之後古詩詞的發展,到元明清時期,先前我們也已經說過,由元雜曲和明小說頂替了去,所以古詩詞由此衰落了下去,這和時代的發展以及社會境況等脫不開關係。】
【但無論是哪種文化興起和衰落下去,這些都是獨屬於我們的燦爛文明,是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
【而包括古詩詞,元雜曲,明小說等在內的諸多優秀傳統文化,它植根於我們的,不僅是流傳下來的千古名作,更是作用在了我們的精神文化之中,從而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這其中最重要的,自然是那不滅的精神文化傳承!】
【清末,我們遭受了那麼多沉重的打擊,為什麼還能站起來?為什麼還能不斷的反抗和頑強鬥爭?】
【近現代,我們落後於西方那麼多,為什麼能奮起直追,為什麼能團結一致,共同對外?】
【為什麼?】
【還有,大家知道嗎,其實到現在,我們距離清朝滅亡,才過去1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