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捕快是不咋樂意,但是劉大嫂把錢放桌子上了。
一多個銅板,響當當的,這聲音直接響在劉捕快的心裡。
昨兒夜裡,劉大嫂帶了豬肝和豬棒骨回去,幾個孩子連瞌睡都不打了。
大妮十歲,是個瘦巴巴的小姑娘,看著豬肝舔嘴唇,二郎眼巴巴地看著,問什麼時候吃,大郎懂事雖然沒問,但神情也是想吃的。
沒辦法劉大嫂就拖著疲憊的身軀把豬肝炒了,就著煮餛飩剩下的湯一人吃了一碗。
少肉的時候,豬肝也是好吃的,三個孩子吃的噴香。
小囡囡還小,吃不了豬肝,但喝了小碗餛飩湯。
剩下的湯明早煮麵條吃,比她做的麵條好吃多了。
看見這些,劉捕快沒話說了。
帶孩子也沒啥,再說了,這也是他的孩子。
彆看劉大嫂乾活的時候不喊累,但賣了一天餛飩,雖然沒站一天,但是晚上躺床上立馬就睡著了。
還有細微的鼾聲。
劉捕快看著心裡揪的慌。
他每月俸祿還不夠一兩銀子,一年六兩出頭,他娘子賺的多,他就多帶孩子好了。
等晚上下職他也去幫忙,畢竟肉是真的好吃。
劉大嫂跟婆婆去賣餛飩,劉家分成仍然是分二成,但有劉大娘幫忙,賣餛飩的速度肉眼可見地快了起來,賣得也多了。
第二天生意也不錯,弄得餡兒將將賣完,就剩幾個餛飩。
夜裡冷風吹著,劉大嫂想煮了給婆婆吃,但劉大娘舍不得,“快點回去算錢,剩下幾個給大郎他們吃吧。”
兩人中午晚上吃的就是餛飩,畢竟時間緊趕不回去。
不過,這都算成本裡,吃也就吃了,反正比買著便宜,她們吃的都是成本價。
劉大娘覺得這是真好吃,隻不過讓她花銀子買,是打死都不會買的。
她緊趕著回家,但劉大嫂道:“娘你等會兒,我去街上買點東西。”
等到晚上,各家攤子剩的東西都會便宜賣,錦棠居有打折賣的點心,但價錢也不便宜,離得又遠,劉大嫂不考慮那些,而是去熟食攤子買了一斤豬頭肉,一共花了八文錢。
“沒賣燒雞的了,娘,我想著賺了錢之後,咱家裡吃點好的,然後剩下的存著。”劉大嫂覺得現在日子有奔頭,以前的好像一眼就能望到頭。
一天一錢多的銀子,幾個孩子都饞的跟什麼似的,劉大嫂起早貪黑賺錢不就是為了孩子能吃好點嗎。
劉大娘沒啥意見,她也樂意孫子孫女多吃點。
對她來說還是更疼孫子,孫女也疼,就是沒那麼喜歡罷了。
家裡孩子多,劉大娘希望老頭子、兒子孫子都能吃上好的,賺點存點,這樣也成。
一斤豬頭肉,一家子分,一人還能好幾片呢。
外頭鹵的肉香的很,沒人嫌膩,吃完夢裡都是肉香。
劉家的日子肉眼可見地好起來了。
再加上婆媳倆去街上賣餛飩,街坊鄰居都能看見。有時從攤位上經過,劉大嫂還大大方方地招呼人買餛飩。
但沒人願意花八文十文錢買一碗餛飩,她們隻想打聽劉家為什麼突然做生意了,生意賺不賺錢,一天能賺多少。
劉大嫂以前跟街坊鄰居處的不錯,平日裡聊聊天嘮嘮嗑,但自從賣餛飩之後,她忙的腳不沾地,已經有三天沒跟她們聚在一塊說閒話了。
她現在都習慣了大老早起來,然後從薑棠那兒拿肉剁餡兒,再裝上燉好的湯,出攤賣餛飩。
但九月二十一這天晨起下雨了,雨勢還不小,沒辦法出攤。
乾啥都得看老天爺的臉色,就算冒著雨出攤,也得看有沒有客人。
薑棠也沒去買肉,一早撐著傘過來跟劉大嫂說今兒歇一天,不乾了。
劉大嫂天天賣餛飩,也得歇歇管管家裡事兒。
劉大嫂還覺得可惜,少乾一天就少拿一天錢,要是等下午不下雨了,還能出攤賣餛飩去。
從十七賣到二十,一共賣了四天。劉大嫂一共拿了五百二十六文錢,半兩銀子,是劉捕快一個月的月錢。
大妮問她是不是以後天天都能吃肉,劉大嫂沒有遲疑就點頭了,十文錢一斤肉,她能買五十多斤,可以吃個夠。
大妮捧著臉道:“娘,吃肉真好。”
那可不,一個月多了三兩多銀子,可不僅僅是吃肉,能給兒子娶媳婦,給閨女攢嫁妝,一家子都能過上好日子。
錢多了送大郎再讀兩年書,這孩子願意讀書,以前是因為家裡沒錢。把二郎也送去,如果大妮也能認字就好了。
看薑棠,能寫字,多好。
劉大嫂抱著幾個孩子好一陣親熱,他們家一定會過上好日子的。
劉大嫂原打算等雨停了就出去擺攤,但這雨一直下個沒完。她把昨兒薑棠分給她的大骨頭燉了湯,帶肉的那塊盛出來給薑棠送去了。
等出來的時候隔壁許氏招呼她去房簷下避雨。
劉大嫂搓搓手,遲疑了片刻,還是過去了。
許氏遞過來一把瓜子,一雙眼睛滴溜滴溜地轉,“這天氣還忙呢,三天兩頭不見你人,乾啥去了?這家是月初搬過來的吧,這才幾天,你和她關係就這好了,跟穿一條褲子似的。”
語氣又是埋怨又是酸,“可沒少吃肉吧。”
劉大嫂就磕了一個瓜子,就收起來不吃了。
說起來,薑棠過來住也不是這麼簡單的事。一個姑娘家,又是那麼漂亮的姑娘,哪怕什麼都不乾,就光站在那兒,都容易招惹風言風語。
說一句兩句是不打緊,但劉大嫂都三十多了,又是四個孩子的娘,彆人說她她能罵回去。可是薑棠年輕,臉皮薄。
巷子裡都是三四十歲的嫂子,還有五六十歲的大娘,聚在一塊說的就是各家的事。
劉大嫂沒少被說過,也沒少跟她們說過彆人。
她以前不覺得有啥不對。
說誰都行,就薑棠不行,她家吃的肉是薑棠給的,賺的錢也是,小囡囡臉圓乎了,為了這些她也得向著薑棠。
劉大嫂道:“咋就穿一條褲子了。”
“還說沒有,剛才還給她送肉了。”
劉大嫂:“那麼一點肉,我把她哄好了能拿到的肉多著呢。”
這話一出,屋簷下安靜了好一會兒,都在腦子裡琢磨劉大嫂是啥意思。
很快,一群人圍著劉大嫂一個,爭先恐後地打聽到底咋回事。
劉大嫂挑揀著說了,“我跟著她做生意,薑妹子有一手好手藝,做的菜好吃的不得了。剛來那天不是給各家送肉嗎,你們沒吃呀?”
“是好吃……”
“真是她做的,她出手忒大方了點,都不知道哪兒來的那麼多錢。”
劉大嫂哼了一聲,“有本事的人乾啥不能賺錢,你們看我啥都不會,大字不識一個,還能跟著做生意賺錢呢。”
她去賣餛飩的事街坊鄰居都知道的,但沒人知道是因為薑棠才去的,更不知道她賺了多少錢。
簡單幾句話,在這群人眼裡,薑棠已經從不知道哪兒來的臟錢變成了一個有本事賺錢的人了。
等人問賺了多少,為啥能賺劉大嫂這回不說了。
有人不信,“就一個小姑娘,她有十七嗎,還賺錢。”
劉大嫂道:“嘿這事兒誰信誰能賺,反正誰帶我賺錢,我就把她供著,誰敢說薑姑娘的壞話,我第一個不答應!”
眾人麵麵相覷,也不知劉大嫂說的是真是假。
真能賺錢的話,誰還會說薑棠的閒話。劉大嫂最後那句不錯,誰要能帶著賺錢,就把她供著。
劉大嫂又抓了一把瓜子,“我不跟你們閒嘮了,我婆婆買了兩斤肉,今兒打算燉肉吃。”
住在巷子裡的人們家裡都有七八口,大大小小一堆人。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慢慢就散了。
今兒下雨,薑棠也沒往外跑,在屋簷下擺了個小爐子,搓著手賞雨烤栗子。
烤栗子之前她每個都剪開了一個小口,這樣烤的話不會崩開。
爐子上頭燒著熱水,一旁還烤著雞肉和豬肉乾。
薑棠揉了個麵團,準備中午吃麵。
她今天想吃熱乾麵,來這兒這麼久還沒吃過呢。
平日裡肉吃的多,但麵食帶來的滿足感是不一樣的,一小碗熱乾麵,煮熟之後不過涼水,還熱氣騰騰的。
再澆上麻醬和香料調出來的醬汁,撒上一把炸黃豆,一勺油辣子,最好再來兩大勺肉臊子,攪勻拌開了,趁熱才好吃。
每根麵都裹著醬汁,醬汁裡藏著酸豆角和蘿卜丁,夾一小柱麵,什麼都有了。
真的是又香又辣,吃完再喝口麵湯,渾身上下都暖和下來了。
薑棠看烏金點金饞的直叫,把爐子上的烤肉乾給兩隻小狗一人一條。這個好吃還能磨牙,薑棠就指望它們看家護院了。
薑棠望著細密的雨幕,也不知道這雨何時能停。劉大嫂那邊賣了三天,總共賺了五兩二錢,除去劉大嫂分成分走的五錢銀子,這邊已經回本了。
就是自己還沒拿到錢罷了。
她帶過來的十三兩銀子又回來了。
日後攤子有劉大嫂看著,她把著大致上的方向,就不用投入太多心力了。唯一要緊的是維持和劉家的關係,雖然文書上約束很多,但劉家真要毀約離開盛京,薑棠也沒處找人去。
這邊銀子回來了,她可以想想新的生意。這回,薑棠可以去送吃的,但做生意,她得等著彆人找上門。
她的方子是多,但做生意有前有後,越早做賺的就越多。
看劉家,現在已經賺了快一錢銀子了。
再過個三四天把成本填上,劉大嫂拿的銀子還能翻一倍。
街坊鄰居知道劉家做生意,指定會想,然後找上來。
到時候她就輕省了。
薑棠其實也慶幸自己在侯府待了五個多月,她學到了不少東西。
不然,可能真就起早貪黑,走街串巷叫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