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年的時候,國家恢複了高考,這一年的高考就在冬天舉行了。
生產大隊所有的知青都報名參加了高考,包括劉山的媳婦蘇瑜。
其他的知青都抱著考上大學回到城裡的想法,隻有蘇瑜就是隨大流的報了一下名,其實並沒有抱著靠高考回城的意圖,因為她非常了解自己的知識水平。
這些年她和父母的往來信件越發少了,幾乎到了快要斷絕來往的程度了。蘇瑜的父母已經有了孫子和孫女,現在把一切心力都放在了孫輩們身上,對於鄉下的閨女是漸漸的顧不上了。蘇瑜就算是得到了縣裡允許知青回城的名額,回去也沒有家了,沒有地方住,沒有工作和收入,還不如在鄉下混口飯吃呢。
要說憑本事考大學回城,蘇瑜本身就是個不愛學習的學渣,又在鄉下耽誤了這麼多年,那是絕無可能考上大學的。她自己也壓根就不抱什麼期望。隻不過想以複習為借口,偷懶少乾活罷了。
多年相處下來,劉山的爹媽也算了解這個兒媳婦,知道她又懶又饞,又沒什麼本事的本性。不過因為蘇瑜很利索的給數代單傳的劉家生了孫子,就算看在這一點上,劉山的爹媽也不會對這個兒媳婦不好。再說蘇瑜就算是下地少,至少把家裡收拾的乾乾淨淨的,還帶孩子做飯,也不算是給家裡添亂了。
正是因為劉山的爹媽知道蘇瑜這個兒媳婦不是個有本事的人,和宋芳芳趙安民他們那種有能力有知識的知青不是一類人,所以他們覺得蘇瑜不可能考上大學,所以也沒有阻止蘇瑜報名高考或者在家裡複習高中課本。
若是蘇瑜真像是宋芳芳那麼有本事有能耐,那劉山的爹媽就未必會支持她去參加高考了。假如這個兒媳婦考上大學回城了,未必還會要鄉下的丈夫和兒子,那他們的孫子不就沒有媽了嗎?
至於劉山他們倒不擔心,他能乾穩重,就算跑了一個媳婦,也能再找到老婆的。
可他們的孫子就隻有這一個媽,按照劉家數代單傳的傳統,即便劉山再娶第二個老婆,劉家也不會有第二個孫子了。那麼不管是蘇瑜這個兒媳婦跑了,還是劉山將來給孫子找個繼母,對劉家的獨孫來說都不算是好事。
所以宋芳芳所記得的前世也好,還是這一世也好,蘇瑜能順利的報名並參加高考,沒有遇到絲毫的家庭阻礙,並非因為劉山的爹媽特彆的寬宏大量,而是因為他們認定了蘇瑜考不上大學罷了。
這時候趙安民和宋芳芳也早就結婚生子了。宋芳芳可能是考慮到將來讀大學以及工作之後,再生育孩子會有耽誤很多事,不如趁著在鄉下的時候把結婚生子這兩件人生大事都辦妥了,以後回城之後就能省不少事了。所以宋芳芳結婚和生孩子都非常利索,和趙安民談了半年的戀愛,就結了婚,又陸續生了兩個孩子。大的孩子四歲,小的也二周歲了。
在鄉下,孩子懂事早,也比較好帶。平時宋芳芳都帶著兩個孩子去學校,她上課的時候就把他們留在教師辦公室,有其他的老師幫忙看一下。四歲大的孩子也被父母教育的很好,會老實的在辦公室裡玩,弟弟鬨騰的時候還知道哄弟弟。趙安民在非農忙的時候,也會主動照顧孩子,給宋芳芳省了不少事。
雖然不像前世的時候,在她工作的時候孩子們都有婆家人幫忙照顧那麼省心,但現在這種夫妻倆互相扶持的日子,宋芳芳更加的喜歡。
前世的時候,是她拖著劉建軍往前走,她想讓劉建軍多學點知識,想讓他上進或者考個文憑出來,偏偏劉建軍是爛泥扶不上牆。就連照顧家裡的孩子,也多是前世的婆婆費心費力,劉建軍這個人做丈夫做父親都不太合格,也不愛為孩子操心。好像是一輩子就滿足於自己那個村領導兒子的身份了。
現在宋芳芳和趙安民結了婚,雖然少了長輩在身邊的幫襯,但是夫妻倆都是上進的人,有勁也往一起使,哪怕過得辛苦些,心裡都是甜的。前世宋芳芳的婚姻隻能算是湊合,這一世她才明白了好的婚姻對她對孩子們有多麼好的影響。
這一年全國報名參加高考的人非常多,有570多萬人,最後錄取了30萬人。也隻有最優秀的那一批人,才能在這一年考上大學。
而在本生產大隊,這一次也隻有宋芳芳和趙安民一起考上了大學。畢竟在所有知青裡,隻有他們倆誌同道合,勤學不輟,還在追求知識,努力學習。
其他的知青因為下鄉的時間久了,高中的知識也遺忘了許多,就算曾經是個好學生,在丟下了這麼多年的情況下,撿起過去那些知識也是要花不少時間的。今年恢複高考的通知特彆的突然,而且沒過幾個月就在這年的冬天舉行了考試,很多人都沒有時間進行充分的複習和準備,因此村裡的其他的知青這一次都落榜了。
好在有消息傳來,接下來一年還有機會參加高考,知青們忙著找各種教材和補習資料,倒沒時間為了落榜難過糾結了。
宋芳芳和趙安民則是因為數理化成績的出色,雙雙考去了首都的理工大學。把高考複習資料留給了其他知青之後,就帶著兩個孩子,一起北上首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