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第 26 章(1 / 2)

女文豪 三春景 14517 字 3個月前

定下第二部的題材之後, 連翹首先要做的就是收集素材和資料。因為有過寫科舉文的經曆, 這並不是一件難辦的事情。唯一要注意的是這個世界和上輩子的古代有不同之處, 或許會體現在科舉的一些細節上。

為此連翹首先想到的就是找一個內行的人去打聽。

這並不難,混的不好的讀書人比比皆是,城隍廟前賣字畫的、代寫家書的不知道多少, 裡頭尋一尋,不要說童生了,就是秀才也不難得!

讀書是一件很花錢的事情,就算這個世界經濟發展的好一些,生產力水平高一些, 也隻是將讀書考科舉的成本降低了一些而已。實際上要專供一個子弟完全脫產,一心一意考科舉, 其中需要的花費依舊不是所有家庭都能承受的。

不是每個書生都出生於富貴之家, 可以吃喝不愁地做學問。很多人的家境隻能說是一般,完全就是一家人勒緊了褲腰帶供出一個讀書人。除開一些自命清高之輩,大多數的讀書人都會想辦法補貼一二。

也是因為此, 連翹沒費什麼心思, 就在嘉定城中心,最熱鬨的法華塔前找到了一個專門替人代寫家書的秀才。又因為他姓陸, 人都叫他陸秀才。

陸秀才今年已經上六十歲了,據連翹所知,他能考上秀才有很大的運氣成分。完全是學政大人見他年老體衰, 然功名一道上一事無成, 實在太過可憐可歎, 這才舍了一個秀才功名,勉強放他院考過關。

連翹之所以找他,一個事因為他年紀大,經曆的科舉次數多,知道事情自然也多。另一個就是活到這個年紀,科舉上麵卻從來不順,想來態度會比較好。想想那些少年得意的小秀才,他們會怎麼搭理連翹!會知無不言言無不儘嗎?

連翹對外的說法是收集一些素材,作為登報的小文章——這種類似科普的小文章挺多的,她這麼說也不顯得奇怪。隻是作為被采訪者,報酬很普通,想來那些‘才子’們是看不上了。

當然了,她一個小姑娘和一個六十多歲的老大爺搭腔總比和十幾二十歲的男子走的過近要好一點。這可不是現代,一個女孩子多少還是注意一點。在這方麵,連翹向來注意保護自己。

生活會磨平一個人的傲氣,每天在法華寺前給人代寫幾文錢一封的家書顯然讓陸秀才早就變得實在起來了。有錢拿,隻要坐著說說科舉上的事情就好,這實在是沒有拒絕的理由啊。

連翹選擇了在茶樓裡麵說話,茶樓裡茶點、茶水的消費算她的。另外每天問答大概兩個時辰,按次算錢,一次給錢一錢銀子。

這是一個不算多也不算少的數字了,但至少比陸秀才給人代寫家書來的掙錢。再加上事情舒服,管著吃喝,對方是滿口答應下來。

“小姑娘要是問起彆的,我這輩子是一概不知,可要說起科舉,再沒有什麼人比我更清楚了。”大概科舉是他罕見十分了解的事情之一,說到這裡的時候陸秀才很是得意。

隻不過這一句之後又道:“這了解是了解,但也隻是了解院試和鄉試而已,至於會試和殿試,隻是道聽途說而已,可做不得準!”

這麼說也沒錯,陸秀才隻不過是個秀才而已,秀才的話可不是隻參加過院試和鄉試。至於會試,那是取得舉人資格之後才能去的,哪輪得著他!

“沒事兒,您說...我現在也找不著舉人老爺來說這種事啊。您姑且說著,我就姑且聽著。”連翹倒也不挑。

舉人和秀才表麵上隻差著一層,然而就是這一層,那就是天和地的區彆!

考上秀才其實就是名聲上麵好聽而已,硬要說有什麼實際上的收獲,那其實是沒有的。但是舉人就不同了,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一個家裡隻要出了一個舉人,那就發達啦!

這些舉人往往都是本地的名流仕紳,有錢有勢有地位。連翹找他們問這些事?不是說不能夠。嘉定城到底是個縣城,比不得蘇州城那種大地方,嘉定第一報館也不是完全沒有路子,七彎八繞的也能聯係上。但是到底太過於麻煩了,暫時連翹還不想做到那一步。

現在的話一個秀才就已經夠用了。

陸秀才沉吟了一會兒,喝了一口茶,點點頭:“那姑娘就問,但凡有我知道的,一定詳詳細細地說來。”

連翹拿出隨身攜帶的小冊子、小墨盒、小毛筆——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這些東西當然要撿要緊的記下來!

“您先說說讀書的各種開銷!”連翹的記憶中隻有自己讀書的開銷,可沒有一個男子為了科舉讀書而產生的開銷清單。

想也知道,一個女孩子讀書,隻有書本費、文具費、學費而已。而以科舉為業的男子必然是不同的,開銷上麵不可同日而語。

之所以這麼在乎讀書的開銷,這也很簡單。連翹當然不會寫一個出生於大富大貴之家的書生是如何考取功名的,首先這不屬於讀者中最廣大的群眾,無法引起深刻的共鳴。其次,這也會降低戲劇衝突,對本身有利無害。

當然了,本意如果是前期穿插大家族宅鬥博弈的,那就當沒說,儘可以設定大家族出身。

根據開銷的壓力可以寫出很多東西來呢!

所謂一切問題最終追根究底都是經濟問題,一個貧家子讀書考功名,關於錢的問題大可以衍生出好幾場戲劇衝突。

雖然不明白連翹為什麼彆的問題不關注,首先就抓了這個問題。但是這個問題顯然是問到了陸秀才的心坎上,關於讀書的開支,他實在是有太多的話要說了。

“讀書的開銷說大不大說小不小,隻能說窮有窮的念法,富有富的不同。我自然是窮的,也隻能給姑娘你說說窮的法子。”陸秀才說話很慢,連翹也沒有催促他,他說的速度正方便她記下來。

陸秀才所說並沒有出乎連翹的預料,這就像是後世家長給孩子準備教育基金一樣,無數的人都說養不起養不起。實際上是真的養不起麼?隻不管吃穿住行和基本的教育,都二十一世紀了,養不起那真是極少數中的極少數!

這裡所謂的養不起,指的其實是支付不起‘有質量’的教育費用。

放眼望去,離家最近的小區幼兒園是什麼價位,老師細心專業、設施齊備精良的幼兒園又是什麼價位?這種差距從幼兒園就開始了,更不要說之後。如果按照比較好的標準來,孩子確實很難養的起。

這古代讀書也一樣,朝廷甚至在鄉村花錢辦社學,讀書貴不到哪裡去。但是如果目標是科舉的話,那就完全不一樣了。

是科舉的話,那麼在學完三百千,認識字之後,那就要想辦法找個好點的老師了。不指望什麼宿世大儒,至少是要有真材實料的。而這種老師的束修可不是社學裡的老師可比,負擔一下重了起來。

然後還有書本、筆墨紙硯等等,一應開銷都會急劇增加——更重要的是,科舉是要專心致誌的,需要讀書子弟完全脫產!

在家讀社學的時候可以上午讀書,下午去放牛做活,正經要科舉的人恨不得不睡覺讀書,根本不可能有時間管生計的事情。

陸秀才甚至給連翹舉了一個例子,說是有一個家中殷實的同窗,被家裡人關在家中二樓三年!飯食什麼的都是讓他用吊籃提上去的。隻等專心致誌三年之後考科舉,一朝成名天下知!

旁人聽的毛骨悚然,陸秀才卻說的輕描淡寫——科舉這件事實在是太重要了,每年多得是人為他發瘋,這種事對於他們這些人來說也不過就是一個閒篇。

“旁人聽著可怖,姑娘倒是鎮定,一點兒不驚奇。”剝開一個花生,陸秀才笑著道。

連翹當然不驚奇,原來就是她年輕時見得多了。

不要說她也是經曆過中考、高考的人,就說她當初寫科舉文的時候查閱資料,這種事情難道少見?所謂少見多怪,見識在那裡,想讓她驚訝起來,那實在是太難了。

陸秀才讀書算是花錢很少的了,除了必要的花費,他幾乎沒有多的開銷。經過他的講解,連翹完全清楚了,考科舉就是一個下有底線,上不封頂的活動。

真要說到放開了花錢,那些官宦之家能專門請來名師在家裡教授!那是多少錢?更不要說其他的開銷了。

“我們這些自己補貼一些的是減輕了家裡負擔,卻也離科舉遠了一些。姑娘你想啊,你在代寫家書、賣字賣畫的時候人家可全力攻讀呢!除開一些天縱奇材,離人家專心讀書的隻會越來越遠。”

說著歎氣一聲,陸秀才知道這個道理,但是他依舊要做下去。不然在科舉之前他就要餓死了,那就更不用談科舉之路了。

科舉之路光鮮亮麗,但是看看這條路的底下,榮耀之下是一個個家庭的不堪重負!

之後連翹陸陸續續和陸秀才喝了大半個月的茶,總算把自己想要打聽的都問了個一清二楚。接下來的事情就簡單多了,而且是她非常擅長的——大綱以及細綱。這都是她過去做的多了的事情。

這個過程雖然簡單,連翹卻做的不快,至少沒有她寫《海上歸來記》的時候快。一個是第二部的結構複雜的多,另一個就是惰性上來了。在時間充足的情況下,動筆總是一個很艱難的決定。

但是經過替劉盈盈去孫綺家要稿件的事情,連翹的感覺不同了。周圍的人和事提醒她,她不能一直原地打轉,一旦習慣了懶惰,很有可能就會停滯不前——她非得動筆不可了。

素材資料是準備好的,細綱也寫的很完整了,她還有上輩子寫科舉文的經驗,剩下的事情難不倒她。

第二天她開始寫文,她先謅了一首講科舉之路的詩,也就是‘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以及‘春風得意馬蹄疾’那一套——說起來寫詩並不難,隻要在知道詩詞規則,稍加訓練,哪怕隻是一個現代人也可以輕而易舉地寫出格律嚴整的詩詞。

隻不過寫的好不好就是另一回事了。

連翹的優勢在於見多識廣,好詩好詞不知道讀過多少,又是在後世各種窮儘想象的修辭中成長起來的。當她習慣了原本連翹的記憶,寫這些東西是很容易的。想要寫曠世奇作難以做到,但若隻是求一個‘不錯’,卻是綽綽有餘了。

話又說回來了,講科舉的詩詞向來沒什麼文采,也不需要多少文思。重點是要將這件事的喜與悲講的明明白白,風光與落寞論的清清楚楚。

這開篇一首詩,就是所謂的開篇詩,和說書的定場詩一般。很多古代開篇第一回都會有這個,比較熟悉的四大名著就是有的。

“話說東南地方山清水秀,地靈人傑,自開科取士以來多有高中者自這裡出......”

開篇詩之後連翹就開始有條不紊地敘述起來,她設定的主人公是一個名叫林崢的少年。家境普通,是江南小村中中等人家的孩子。這個家庭的特點是四世同堂,家族人口很多。

人多起來容易寫前期衝突嘛。

故事的一開篇就是小林崢被罰跪祖宗,然而他犯了什麼錯?他的錯誤是今天放牛的時候偷偷扒社學的牆根,聽裡頭先生教人讀書,最後沒有好好放牛,被堂兄發現了!

這樣開頭是後世用爛了的大路貨,但這種東西本來就是一招鮮吃遍天下,招數不在老,好用就行。而且實際上隻要寫得好,效果都不會太差——這種開頭就是衝突,往往能迅速吸引讀者注意力,並且將主人公人設立起來。

在這場衝突中很多背景都沒有講清楚,但不要緊,讀者都知道了小林崢勤奮好學但家裡並不想讓他讀書。另外爹娘老實厚道任勞任怨,而幾個叔叔伯伯家裡有好有壞,其中甚至有故意使壞的,譬如告林崢狀的堂哥家。

將心比心,讀者這個時候都是代入林崢的角色。一方麵覺得這孩子好,知道讀書求上進,而且從表現來看他的天資不錯。另一方麵覺得這林家簡直有病,這麼個好孩子怎麼不供他上學。

以後先不說,畢竟科舉之路花錢很多,也不確定他自己真能走到那一步。但是現在呢,隻不過是社學而已,江南這種地方普遍要比北方富裕一些,中等之家完全供的起啊!

帶著這樣的疑問,讀者的注意力就被輕而易舉地抓住了。

而在小林崢跪祖宗的時候,連翹將敘事鏡頭轉向了兩邊。一邊是小林崢的曾祖父母,另一邊則是小林崢的爹娘。

從這兩邊相互補充敘述,前麵的疑問得到了解答。

林家雖然是中等之家,但實在是沒有餘財了。林家自林崢曾祖父母遷居到這個小小村莊裡,經過兩代人的艱苦奮鬥,才在林崢叔伯父親這一代條件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