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6 章(1 / 2)

女文豪 三春景 4754 字 3個月前

“裕德先生, 你這恐怕得再改改...這個式樣的如今已經不流行了。”編輯非常尷尬地拿起一疊稿子。

他們這些做編輯的平常拒稿也有很多了, 按理說不應該這樣生疏。但是眼前這位筆名為裕德居士的作者十分老資曆了, 當初他做編輯的時候對方已經出過兩本長篇,是前任編輯留給他的人脈。

兩個人雖然是編輯和作者的關係, 但這些年來反倒有些像後輩和前輩。久而久之的,當編輯的便再也硬氣不起來的——再者說了, 人家資曆深, 曾經在嘉定這個地方也算是紅過,不好說什麼的。

裕德居士是個年約四十幾歲的男子, 留著小胡子, 戴著一副玻璃眼鏡兒,穿一身長袍, 是個文人打扮。這時候卻吹胡子瞪眼起來:“改?!你小子讓我改?當初我寫本子的時候你還不知道在哪裡呢!是你知道,還是我知道!?”

這種場合真的是讓人無從下手。

一般來說對於的理解, 作者是要高於編輯的。但是, 對於市場的把握, 編輯一般要比作者強, 特彆是那種有些‘落伍’的作者。

很多作者就是這樣的, 年輕的時候寫一類紅了,然後就一直死死的抓住這類, 根本不做改變。要是行情一直如此,那倒也未嘗不可,但哪有那麼好事兒!現在正是行業大發展的時候,百花齊放才是春。

至於一直啃老本, 那就隻能逐漸淪為昨日黃花了。

其中有一些作者能夠痛定思痛做出改變,有一些人卻不能夠。對於這些人來說,他們過去成功的歲月就是人生的高光歲月,美好時代,有了這樣的記憶便輕易不會改變那時候的模式。

美好的記憶讓他們對此十分頑固。

或許對他們而言,錯的不是自己,而是這個世界——曾經的成功證明了這是正確的,所以說,嘖,這屆讀者不行啊!

編輯隻能解釋這些年業界的風向標,其實都是一些老生常談的東西,隻要沒有自己堵住自己的耳朵,平常都能知道。但編輯還是要不厭其煩,不然他能怎樣。

苦口婆心一套之後,筆名叫裕德居士的作者略有些煩躁。或許他總算意識到了,眼前這個他看不起的小子是他的編輯,除非想要換個編輯,不然就得聽他的——換個編輯對於作者來說很簡單,但是想要換個更好的卻很難,除非是當紅的作者。

裕德居士再傻也不至於不知道自己已經不是當年了,他可不願換個剛入行、沒什麼資源的小年輕!於是皺了皺眉頭道:“那你來說寫什麼好!”

見鐵樹總算開花了,編輯精神一振,手上拿出幾份報紙:“要說現在咱們嘉定最熱的,那還得數喬璉先生的。從《海上歸來記》到《宦海》不說,隻有兩個短故事的《藥廬瑣記》也炙手可熱。我仔細看了,《宦海》是最好的選擇,人家能成,這就說明讀者喜愛。您看看,咱們去了解一番科舉的事情,也寫個讀書人科舉風光的故事,肯定受歡迎!”

每一本的大熱都會帶動一個題材的流行,《宦海》的科舉路線仿起來並不難,隻不過是寫得好寫得差的差彆。如今嘉定甚至蘇州全境都陸陸續續有這一類問世,可彆說,沒有《宦海》的時候大家沒覺得如何,看完《宦海》之後就恨不得這類能多上幾本。

於是同類也搭上《宦海》的順風車,賣的有好有壞,但基本上是不錯的。

文化商人都不是傻子,報館也好書商也罷,都推薦作者寫這種。

這本身沒什麼,卻沒有想到裕德居士卻暴跳如雷起來:“去你媽的!扯你娘的臊!老子就是死,就是從法華塔上跳下去都不會仿喬璉的套路寫!”

大罵了一通,收拾起自己帶來的稿件,轉身就走。

編輯懵了,人走了才苦笑:“這是做什麼,難不成裕德先生和那位喬璉先生有過節?可是這是不可能的啊。如今圈子裡有誰見過喬璉先生?人家根本不露頭,也從來不在報紙上說什麼,還有機會得罪人?”

旁邊的同事捧著茶杯笑道:“那是你沒注意...大概是前些日子,《法華人物評》出了新一期,說的正是喬璉。說就說,人家正當紅呢,大家也愛看。隻不過說的時候偏偏還要捎帶對比一些如今發展不太好的老前輩,有些用詞過了些。”